馬紅梅 周滟 王鳳 張旭

【摘? 要】目的:分析與研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發生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6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手術治療順序進行分組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33例,常規組實施一般護理,實驗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術中、術后體溫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手術患者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預防患者術中發生低體溫的情況,有助于手術的正常順利實施。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干預;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23-02
引言
人體體溫控制主要是通過體溫調節系統使得產熱和散熱處于動態平衡,體核溫度低于36攝氏度時稱為低體溫,在手術過程中,受麻醉劑作用、手術室溫度、以及術中輸液輸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患者出現低體溫現象,進而對手術過程和術后患者身體康復帶來不利影響[1]。因此,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預防和控制術中患者出現低體溫的情況,本次研究選取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6例老年患者,對其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分析對術中低體溫發生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6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手術治療順序進行分組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1.4±5.2)歲;實驗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3.1±6.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實施一般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4-26攝氏度,濕度控制在50%-60%范圍之內,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給予患者其他保暖措施。
實驗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護理內容包括:(1)術前一天:護理人員再次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狀況,對其開展手術相關健康教育,與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消除其對于手術的恐懼心理,同時,護理人員詢問患者對手術室溫度的實際要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根據患者個體需求提前對手術室溫度進行預熱;(2)術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情況,隨時調節手術室內溫度,時刻保持手術床干燥,將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消毒液、清洗液、以及輸液液體等提前放置恒溫箱中進行加溫,確保其在使用過程中溫度保持在37攝氏度;(3)術后:手術完成以后,在將患者準送至病房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做好保暖措施,并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工作交接,確保護理工作能夠無縫隙銜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術后體溫變化情況,溫度通過肛溫進行測定[2]。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體溫變化情況為計量資料表示為(),用t進行檢驗,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術中、術后體溫變化情況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體溫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中、術后體溫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老年患者受年齡的影響與制約,身體素質和器官功能不斷減退,機體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過程也在逐步降低,導致其恒溫保持能力和體溫調節能力得到了弱化,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群體大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礎疾病,機體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也相對比較低,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更容易發生低體溫情況,為手術治療帶來不利影響。預見性護理干預是一種較為人性化、且具有預見性的護理模式,通過提前預知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不良情況發生概率,提高護理質量,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保障[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了預見性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術中、術后體溫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預見性護理可以起到維持患者體溫保持恒定的作用,護理效果比較好。
綜上所述,在老年手術患者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預防患者術中發生低體溫的情況,有助于手術的正常順利實施,值得在手術中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齊紅蓉.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3):249-250.
[2]????? 馬夢婷,熊瑤,辜文艷.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對于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的預防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4):200-201.
[3]????? 江天燕,謝麗葉,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36(04):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