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創傷性骨折患者心理韌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價值。方法:本研究選取86例因創傷性骨折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給與不同護理方法并對比分析患者心理韌性和生活質量的變化。結果:患者心理韌性及生活質量在干預后均有顯著提高(P<0.05),且給與心理護理干預的患者改善程度更優,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用心理護理對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干預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及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創傷性骨折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24-02
創傷性骨折不但給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極大的傷害,也可能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沖擊和影響,同時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心理韌性指的是人群在面對壓力或者應激時出現的適應能力,韌性越好則面對創傷時出現心理問題或應激障礙的風險越低[2]。因此,本研究前瞻性觀察心理護理對創傷性骨折患者心理韌性的影響,自2017年1月開始以創傷性骨折患者為觀察對象進行研究,時間截至2018年1月,共選取了86例患者。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自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月,選取86例創傷性骨折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常規組中,男女比例為22:21,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65歲,平均(43.40±5.11)歲;心理組中,男女比例為23:20,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62歲,平均(44.51±5.87)歲。兩組性別、年齡對比結果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進一步做對比分析的基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給與骨科常規護理措施;心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1)及時溝通,了解患者其情緒狀態,針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干預,促使患者排解不良情緒,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2)告知患者手術流程等相關內容,以緩解因未知因素造成的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3)術后給與密切關注,對術后疼痛進行評估分級,采取聽音樂、緩慢呼吸等多種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同時采取物理止痛、藥物鎮痛等方式緩解術后疼痛;(4)給與術后注意事項等健康指導,提高患者認知及依從性,同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康復訓練等,促進恢復。
1.3 觀察指標
(1)采用心理韌性量表(CD-RISC)評價心理韌性,得分越高韌性越高。(2)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通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四個維度對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總體評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方法
數據利用EXCEL2017錄入,統計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t檢驗進行描述分析,計數資料以率(%)、卡方檢驗進行描述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心理韌性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給與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更優,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心理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程度要優于常規護理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2。
3 討論
心理護理是在患者住院期間以心理學為指導,積極與患者溝通交談,在此過程中對其心理狀態和情緒進行影響與引導,以消除不良情緒,采用更加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從而促進患者盡快康復[3]。另外,心理護理給與患者更多指導、關心,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有助于構建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創傷性骨折患者由于恢復周期長、生活質量也相應的受到影響,心理護理可引導其積極調整心理狀態,實現循環反復影響。通過本研究可見,患者的心理韌性及生活質量在干預后均有顯著提高(P<0.05),且心理組的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護理(P<0.05),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尹玄.心理護理在創傷性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心理醫生,2016,22(6):172-173.
[2]????? 陳玉杰,曾鐵云.心理護理在銀屑病患者治療中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24(03):1215.
[3]????? 馬麗.心理護理在創傷性骨折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1):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