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湘珠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 2018年1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兒科病房收治的 291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對其溶血三項試驗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91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占62.20%(181/291)。181例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結果:放散試驗均陽性,游離試驗陽性115例(63.54%),直抗試驗陽性52例(28.73%)。結論:抗體釋放試驗對診斷新生兒溶血病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溶血病;溶血三項
【中圖分類號】R72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83-01
新生兒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嬰 A B O 血型不合,胎兒紅細胞進入到母體的血液循環中,母體產生的抗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性 IgG抗 A 或抗 B 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網狀內皮細胞,致敏胎兒紅細胞被清除、 識別,從而引起溶血。該病僅發生在胎兒和新生兒早期,可導致高膽紅素血癥,少數病情嚴重者可發展成為膽紅素腦病,導致聽力損害、 智力發育障礙或新生兒死亡等。 尤其以母親血型為O 型,嬰兒血型為A 型或 B 型的 A B O 溶血病,在臨床上最為常見,約占HDN的80% [1]。為了更好地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HDN提供依據,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91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結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兒科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291例,男性130例,女性161例,日齡在出生后 2h~15d,用EDTA-K2抗凝全血2~5ml,抽血后即時送檢,2h內完成檢驗。
1.2儀器及試劑
FYQ免疫微柱孵育器 TD-3A型血型血清學用離心機,由長春博研科學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新生兒溶血病微柱凝膠檢測卡、ABO標準紅細胞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3檢測方法? 用試管法做患兒ABO 血型正定型,微柱凝膠法進行紅細胞直抗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放散試驗,ABO 血型不合用 56℃熱放散。以上試驗均按照輸血技術操作規程進行。
1.4 結果判斷? 新生兒溶血病最終確診HDN的診斷標準為抗體釋放試驗(放散)陽性[2]。
2 結果
291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181例,占62.20%。181例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結果:放散試驗均陽性,游離試驗陽性115例(63.54%),直抗試驗陽性52例(28.73%)。
3 討論
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新生兒從父體繼承的紅細胞顯性抗原恰好為母體所缺少時,母體免疫系統把這些抗原作為異抗原,產生相應的免疫性抗體,并且通過胎盤進入新生兒血液循環中,引起新生兒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破壞新生兒不相容的紅細胞,出現新生兒黃疸、 貧血、肝脾腫大等,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因此臨床上應及時準確的診斷新生兒溶血病。
目前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是公認可靠的檢測方法,其中直抗試驗是檢測新生兒的紅細胞是否已被母體 IgG 類抗體所致敏,在 HDN 診斷中有重要作用,陽性結果提示患兒紅細胞被抗體致敏,陽性范圍提示發生溶血的相關程度[3]。游離抗體試驗是檢測患兒血清中是否有IgG 類抗體的存在,有助于觀察疾病的發展趨勢和治療。直抗試驗、游離試驗陽性不能證實新生兒溶血病,只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而放散試驗是將IgG抗體從紅細胞上放散下來,用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證實IgG抗體的存在。實驗中游離試驗、放散試驗 O 型紅細胞孔均為陰性,可排除其它系統新生兒溶血病的可能。放散試驗是診斷新生兒溶血病的直接證據,是最有價值的一項試驗。本研究 291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中確診為 ABO-HDN 181例,抗體釋放試驗陽性率為 100% ,這是由于放散試驗所用的紅細胞數量最多,敏感度最高,因此抗體釋放試驗對診斷新生兒溶血病具有重要意義,出現陽性結果可明確診斷。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率為28.73%,可能與新生兒的A抗原或B抗原密度較成人低,被結合的抗體也較少,因此直抗試驗常為弱陽性或陰性。血清游離試驗陽性率為63.54 %,說明HDN 發病患兒的游離抗體也有部分檢測結果為陰性。這與母體 IgG 進入胎兒體內的量有關,如果進入量少吸附到紅細胞上,血漿中則無游離抗體,若有游離抗體,則提示病情嚴重。
在理論上只要母嬰血型不合,都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但在臨床上發現超過90%的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母親的血型為 O 型血。原因是 O 型血母親由于缺乏新生兒從父親那繼承的血型抗原 A 型或 B 型,這種抗原可在母親懷孕期間特別是在分娩時,可以進入母體激活母體免疫系統產生抗 A、抗 B 的 IgG抗體,此類抗體通過胎盤屏障進入新生兒血液中,引起新生兒溶血。母親為 A 型或 B型時,其體內的抗 B或抗 A 抗體主要為 IgM ,這種抗體的效價比較低,且不能通過胎盤屏障,故ABO 新生兒溶血病中,母嬰血型為 O/A 或 O/B 占絕大多數。母嬰血型不合并不代表一定發生新生兒 A B O 溶血,可能是由于胎兒的體液中含可溶性的能夠中和 A、B型血型抗體的物質,從而避免母血中的IgG類抗體進入胎盤后與胎兒的紅細胞結合導致溶血。
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的血清學檢測為臨床上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提供了重要依據,此項試驗的開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一旦發現母嬰血型不合,且新生兒已出現黃疸,應及時進行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檢測,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參考文獻
[1]????? 甘志遠,蘇國紅,伍煥秀. ABO溶血病新生兒 178例血清學檢測及其意義探討[ J ] .中國醫藥導刊,2013,15(6):1047-1048.
[2]????? 王培華.輸血技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10.
[3]????? 金漢珍,樊紹曾. 微柱凝膠技術在新生兒溶血病檢測中的應用[J].熱帶醫學雜志,2006,6( 5):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