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林


【摘? 要】目的:對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進行點評并統計分析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原因。方法:對本中心門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所開具的抗菌藥物處方每月抽取200張,共2600張抗菌藥物處方作為調查對象,統計各類抗菌藥物使用次數、不合理處方例數及其對應原因。結果:2600張門診抗菌藥物處方中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總使用次數最多為1661次,總占比63.88%;遠高于余下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P<0.05。其中有272張處方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總占比10.46%,合格抗菌藥物處方總占比89.54%。不合理用藥原因中用藥方案不當共191例占比最高(與總抽查處方、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占比分別為:7.35%、70.22%),與其他不合理用藥原因差異較大,P<0.05。結論:門診醫師應當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的學習,牢固掌握各類抗菌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相關知識,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結合診斷后開具處方,確保開具處方安全、有效、經濟。
【關鍵詞】門診處方;抗菌藥物;處方點評;不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94-02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明確指出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設立以收治細菌真菌感染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區或醫療組;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醫療機構要建立規范合理的培訓考核制度,經本機構培訓并考核合格的醫師,才能授予相應的抗菌藥物處方權,不得單純依據醫師職稱授予處方權限[1]。可見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合理應用受到極大的重視,本文特此抽查了本中心門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所開具的抗菌藥物處方每月抽取200張,共計2600張抗菌藥物處方作為調查對象,統計不合理用藥并進行點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本中心門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所開具的抗菌藥物處方每月抽取200張,共計2600張抗菌藥物處方。抗菌藥物處方均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的藥事管理法規的要求,開展抗菌藥物處方用藥的合理性點評,并對點評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2方法
統計2600張納入研究的抗菌藥物處方當中的抗真菌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林可酰胺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硝基咪唑類、氨基糖苷類、復方B-內酰胺酶抑制劑類等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并計算對應藥物的占比。統計抗菌藥物處方中的所有不合理處方并計算其占比,同時對重復用藥、無指征用藥、聯合用藥不當、用藥方案不當及用藥療程不當等用藥不合理原因進行統計。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展開借助版本為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需數據進行統計并進行加強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進行表示,組間差異檢驗用t進行表示,X2用于組間數據的比較,P<0.05代表統計學意義構成。
2 結果
2.1統計各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及其占比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次抽查的2600張門診抗菌藥物處方中,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總使用次數最多為1661次,總占比63.88%;遠高于余下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P<0.05。見下表1。
2.2統計不合理抗菌藥物處方原因及其占比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次抽查的2600張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里,有272張處方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總占比10.46%,合格抗菌藥物處方總占比89.54%。不合理用藥原因中用藥方案不當共191例占比最高(與總抽查處方、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占比分別為:7.35%、70.22%),與其他不合理用藥原因差異較大,P<0.05。見下表2。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藥物,不含治療結核病、寄生蟲病和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藥物和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制劑[2]。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要求,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對抗菌藥物處方開展合理用藥點評,分析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表1數據顯示: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總使用次數最多為1661次,總占比63.88%;遠高于余下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P<0.05。提示可能與患者的認知和醫患間的溝通有關,部分患者誤以為越新越貴的抗菌藥物效果越好,未意識到耐藥性的問題,若新抗菌藥物研制出前就產生耐藥性將面臨無藥可醫的局面。因此醫師在與患者溝通時應注意強調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原則以及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問題,幫助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在診療工作嚴格遵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水平。
本文表2數據顯示:抽查的2600張處方里共有272張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總占比10.46%,合格抗菌藥物處方總占比89.54%。不合理用藥原因中用藥方案不當共191例占比最高(與總抽查處方、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占比分別為:7.35%、70.22%),與其他不合理用藥原因差異較大,P<0.05。提示醫師在在開具抗菌藥物處方前應對門診中的各類抗菌藥物的療效、價格、安全性及細菌耐藥性了解充分,嚴格遵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要求,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配以合理的抗菌藥物,降低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提高用藥安全。
對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門診抗菌藥物處方使用合理性:①藥師應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個人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熟練掌握相關藥學及其管理知識[3]。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共同參與學習門診處方相關法律法規。②藥物配發期間,藥師必須結合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加強處方的審核工作[4]。此外,藥師還應當加強處方點評工作,及時對點評結果做出反饋。
綜上所述,我院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尤其是針對用藥不適宜處方、不規范處方兩方面應當進行重點改進,以便更好的提升門診處方質量,保證臨床用藥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臺磊. 898張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點評與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7(11):146-147+150.
[2]????? 2012年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84號發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3]????? 李曉玲.某院15000張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及其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8,15(02):223-225.
[4]????? 繆旭敏,曹童.醫院開展專項處方點評對門診藥房抗菌藥物處方質量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02):3807-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