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棟
(尤溪縣林業行政執法大隊,福建尤溪 365100)
在農業生產中,微量元素硼、鋅在土壤和作物生長發育中的缺乏問題最為嚴重。根據全國土壤普查數據可知,我國耕地土壤缺硼、鋅、鉬的面積約占30%[1]。硼可與游離狀態的糖結合,使糖帶有極性,容易通過質膜,從而促進碳水化合物的運輸;也會影響植物生殖器官的建成和發育,以及蛋白質、核酸的合成和生長素含量的消長[2-4]。植物體內鋅含量較低,但其對多種酶活性起著調節、穩定或者催化的作用,提高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影響生長素的合成[5];鋅對生物膜構成及其功能的完整性、蛋白質合成和基因表達均具有重要的作用[6-7],促進生長素的合成[8]。鉬能促進植物體內醣類的形成與轉化,提高植物葉綠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提高植物抗性。有研究表明,缺硼易導致植株的花粉造孢組織受到破壞,表現出花而不實或不結實的癥狀[9];植物葉片缺鋅則會導致碳酸酐酶活性下降,糖和淀粉積累,且會導致原生質膜透性增加,從而影響了膜的穩定性[6-7];缺鉬會影響植物氮代謝,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吳拓等研究發現,單獨施用一種微肥效果并不明顯,硼、鋅、鉬共同施用,對提高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效果最佳[10]。
梅明聰等試驗表明,油茶對硼素較為敏感,對油茶施用硼肥,可起到明顯的增產作用[11];而施用硼和鉬可提高油茶的坐果率。曹永慶等試驗發現,油茶果實發育期至成熟期對鋅元素的積累量增加[12]。微量元素缺乏會影響植株發育,而過剩對植物有毒害作用。目前,關于油茶施肥的研究主要涉及肥料類型、施肥模式和氮磷鉀施肥水平等方面,以及部分微量元素肥在油茶種植上的試驗效果,而較少涉及不同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水平。為此,本研究通過正交試驗的方法,探究硼、鋅、鉬不同施用水平對油茶樹體生長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硼、鋅、鉬微肥在油茶生產上的應用提供借鑒。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三明市尤溪縣八字橋鄉,地處尤溪縣境最西端,經緯度為26°06′N~26°14′N,117°48′E~117°54′E,毗鄰大田縣和沙縣,海拔300~650m,坡度10~25°,年均溫16℃,以紅壤為主。
1.2 試驗材料試驗所用硼鋅鉬肥分別為硼砂、硫酸鋅、鉬酸銨。選取3~4年生開始進入結果期的油茶苗進行造林,行株距2.5m×3.0m,每20株為1個試驗小區。于2016年11月份中旬開始造林,2017年和2018年的3月份中旬環形溝施氮(尿素,含N45%)、磷(過磷酸鈣,含P13%)、鉀(硫酸鉀,含K45%)肥,施肥量分別為氮肥150g/株、磷肥500g/株、鉀肥120g/株。
1.3 試驗設計試驗包括3個影響因素(硼肥、鋅肥、鉬肥)(表1),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每個因素3個水平(表2),以不施用微肥為對照(CK)。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的4月份施用,將微肥溶于水后均勻噴施葉面,至葉面布滿水霧即可。每個小區為1個處理,3個重復。

表1 試驗水平和因素

表2 正交試驗設計
1.4 測定指標和方法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11月進行生長指標的測定,包括株高、莖粗和冠幅,均采用卷尺(精度0.01m)測定;連續2年進行單株和單果測產,用電子秤(精度0.01kg)稱重;坐果率(%)=實際結果數/總開花數×100。計算各指標2年平均增幅,所得結果用Spss17.0進行方差分析。
2.1 不同微肥處理對油茶生長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通過葉面噴施不同微肥處理,對油茶生長指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與CK相比,處理5的株高增幅最大,為16.7%,其次是處理7,為16.0%,分別比CK提高25.56%、20.30%,處理3的株高增幅也提高較多,這3個處理下的株高增幅均顯著高于CK的;處理1、處理2、處理4及處理6的株高增幅較低,均顯著低于CK的。莖粗增幅以處理5的最高,為20.4%,比CK提高17.92%,且達顯著性差異,處理3、處理7和、理9的莖粗增幅也高于CK的,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1、處理2、處理4及處理6的莖粗增幅較低,分別為11.5%、10.2%、14.8%及15.6%,分別比CK降低33.53%、41.04%、14.45%及9.83%,均顯著低于CK的。不同微肥處理下的油茶冠幅增幅差異與株高增幅和莖粗增幅類似,冠幅增幅以處理5、處理3及處理7較大,且均顯著高于CK的,冠幅增幅較低的處理為處理1、處理2和處理4,均顯著低于CK的。

表3 不同微肥處理的油茶生長指標增幅(%)
2.2 不同微肥處理對油茶產量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微肥處理對油茶產量有著顯著的影響差異。單果重增幅以處理5最大,為16.54%,處理7次之,為16.02%,處理5和處理7的單果重增幅比CK分別提高20.20%、16.42%,且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1、處理2、處理4和處理6的單果重增幅均較低,分別比CK降低42.66%、40.77%、24.85%和18.24%,且均顯著低于CK的;處理3、處理8和處理9的單果重增幅與CK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與CK相比,處理3、處理5、處理7及處理9的單株產果量增幅均提高,分別比CK提高8.69%、21.40%、15.80%及18.02%,其中處理5、處理7及處理9的單株產果量增幅均顯著高于CK的;單株產果量增幅較低的為處理1、處理2、處理4及處理6,均顯著低于CK的。在坐果率方面,以處理5、處理7、處理3和處理9的表現較佳,分別比CK提高23.30%、13.86%、12.64%及11.05%,均顯著高于CK的;而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6及處理8的坐果率表現較差,均顯著低于CK的。

表4 不同微肥處理的油茶產量增幅(%)
在本試驗中,以處理5的油茶株高、莖粗、冠幅及產量等方面表現較佳,且顯著優于對照處理的,表明合理施用硼、鋅、鉬微肥,對促進油茶生長和提高產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是處理7,兩者鉬肥施用量均為第3水平,硼肥為較高的施用水平,鋅肥則為低水平。鉬能促進根瘤菌和其他固氮生物對空氣中氮的固定,并將氮元素進一步轉化成植物所需的蛋白質,可促進植物對磷的吸收和在植物體內發揮其作用,而磷元素有利于作物提高產量;硼肥可提高植物葉綠素的含量,促進植株光合作用的進行[13],也可增強植株的根系活力和含氮化合物的運輸,間接促進植株對氮的吸收和利用,對植物開花結實和幼果發育的影響顯著[14],可加速花粉的分化、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提高油茶的坐果率。曹永慶等試驗表明,油茶對鋅元素的積累集中在7—10月份,主要在結果期[12],其余生長階段對鋅的需求量則相對較低。本研究表明,處理5和處理7的微肥施用量較適宜幼齡油茶,其中以處理5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