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賢
[摘 要] 目前,部分學生存在著意志不堅定、抗打擊能力弱等心理和性格弱點。隨著初中階段的課業壓力逐漸增大,很容易使他們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體育運動能夠有效調節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程度,磨煉學生的意志。本文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和初中生抗挫能力進行研究,就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提出一些建議,旨在優化體育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初中體育;抗挫能力;全面發展
長期以來,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下,許多體育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講授體育技能知識和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素質方面,極少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能及時給予恰當的引導和培養,導致很多初中學生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產生的消極情緒不能得到有效排解,甚至還會由于體育教學的枯燥乏味和運動負荷過重從而使得學生的這種負面心理問題更加嚴重。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身體急劇發展變化的階段,也是學生性格和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受到的挫折打擊主要來自生活和學習兩個方面,對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物包括教師、同學和家長。許多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信念,在遇到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非常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與此同時,由于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探索認知意識,他們的抗挫能力可以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來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體育作為一門學生互動性和參與性極強的學科在這一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作用。因此,教師們可以通過合理調整體育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樂觀、堅強的心態,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
1.合理設計體育教學方案
要想在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就必須要對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優化改良。首先,在體育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積極添加一些創新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的內容不能再以枯燥乏味的體育運動技能為主,應該合理設計一些課堂互動環節和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項目,一方面要讓學生建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們在課堂互動中多交流、多合作,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深刻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教學資源優勢,例如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給學生們設計挑戰目標,努力營造出一種接近于現實情況的困難情境,鼓勵和引導學生勇于挑戰、積極應對困難等。
2.密切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群體由于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心理和性格方面比較敏感多變,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們傳授一些可以有效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的技巧和運動,讓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豐富有趣的體育鍛煉項目來培養自主進行心理調節的能力,建立起自立自強的人生態度,并由此逐漸提高他們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此外,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放松心情、增進友誼的課堂活動環節,如體育課堂中最常見的分組傳球游戲等。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們真切地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戰勝困難的方法和途徑,有效提升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教師要做學生的好榜樣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教師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和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的行為和心理等各個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揮好榜樣的力量,在教學期間對自己要求嚴格,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堅強勇敢的生活態度,鍛煉學生的耐力和毅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建立起溫馨融洽的師生關系,如向學生講述自己戰勝困難的經歷或其他生活中的模范人物事跡,向學生傳遞一種積極健康的情緒狀態,引導學生樹立起陽光樂觀的人生態度,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在提升學生抵抗挫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體育教師們一定要積極發揮體育教學的學科優勢,密切關注初中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改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有效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德敏.試論體育教學與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J].體育教學,2008(1):46.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