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千
【摘 要】 審視目前農村小學高段語文教學,普遍存在如下現狀:學生主動通過讀、說、寫等方式來運用語言的意愿不強,機會也不多。運用現有電子設備及軟件構建“微平臺”,發揮其形象、及時、互動的優勢,開展學生主播、學生微課、學生微作文等活動,可調動農村學生“用語”的積極性,提升語用能力,并獲得成就感。
【關鍵詞】 微平臺 ?語文 ?輸出
在農村任教多年不難發現:隨著年級增高,多數學生主動運用讀、說、寫等方式來運用語言的意愿越來越弱了。近年來,智慧教育逐漸興起,農村小學教室多媒體設備齊全,學生家用電腦、學生家長智能手機較為普及。這為解決農村高段學生語用能力相對較弱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相對簡陋的“智慧教育”設備,構建“微平臺”,可調動農村學生“用語”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并從中獲得成就感。
一、學生主播,提升“讀”的輸出
《課標》對第三學段(5—6年級)學生的閱讀目標之一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但是,農村的學生相對鍛煉機會不多,缺乏面對眾人“發聲”的勇氣和自信心,到了高段,學生的害羞心理愈加嚴重。這阻礙了農村學生語文“讀”的輸出。一部智能手機加多媒體教學平臺構建的“朗讀微平臺”就能緩解這些問題。
(一)“為你讀文”,細品“讀”的情感
“為你讀文”,筆者給學生布置朗讀課文錄音的作業。一臺普通的智能手機就能完成任務,且操作簡單。學生自己讀,自己錄,沒有了現場朗讀的壓力,有了多次嘗試的機會,學生可以挑選最滿意的一次上傳到班級QQ群。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展播,組織評選“最佳朗讀者”,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每篇課文學生都會不厭其煩地反復朗讀,直到自己感覺滿意為止。在活動中也有一些家長幫助學生配上了背景音樂,讓學生的朗讀作業變得更加出色。通過活動,學生的朗讀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同時也體驗到了朗讀“輸出”成功的喜悅。
(二) “我的發布”,探討“讀”的儀表
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是要學生針對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表達有自信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等。如:人教版五年級上第六組以“父母的愛”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閱讀三則父母以不同方式愛子女的事例后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口語交際,筆者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用手機拍攝視頻“我的觀點發布”來完成。上交作業后,通過班級多媒體平臺展播,讓學生作為評委來評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展播的學生,有種“上電視”的榮譽感。視頻的暫停、回看功能則讓我們更好地捕捉到了學生在發表自己觀點時的各種成功與不足之處。“最佳小主播”的評比,更是促使學生在錄制時的精益求精。
二、學生微課,促進“說”的輸出
全國模范教師王春易說過,“講給別人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語文更需要讓學生講,讓學生發出自己的“語文之聲”。學生講得越好,其實自己掌握得也就越好。微課伴隨智慧教育而來,作為微學習的一種形式,以微小、精細及針對性強等優點漸漸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目前微課以“教師做,學生看”為主流。其實,基礎的微課技術要求也不高,高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借助電腦或者手機來完成,而且有些方面,他們比教師還有優勢。比如,詞語教學的微課,他們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想出一些生字的記憶方法等。
(一)微課有梯度,創設“說”的媒介
學生制作微課的能力不同,教師不能要求太苛刻,內容設計要有梯度,要符合“跳一跳,能達到”的難度標準。教師將學生制作的微課可以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也可以在課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制作微課是離不開“說”的。通過學生微課,大大提高了學生“說”的參與度,學生制作微課的過程都是輕松自然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的正常表達,很多從來都不敢在老師、同學面前講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心聲。
(二)微課成系列,體驗“說”的成就
農村學生在制作微課時,由于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圍繞教師布置的一個點制作微課。制作好的微課,也是“碎片狀”的存在,缺乏整體聯系,對學生的吸引程度會逐漸衰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制作“系列微課”,比如制作八個單元的詞語學習系列微課,或者與同學合作組建“微課群”。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正如其中一位學生自己所說:“好像拍了八集電視劇。”可見,這不僅僅鍛煉了學生“說”能力的輸出,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
三、學生“微作文”,實現“寫”的輸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出美妙的樂聲。”學生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厭惡抄抄寫寫的作業,缺乏寫作動力,而對于微信朋友圈這些基于網絡的新事物充滿興趣。那么教師何不讓學生以一種喜歡的方式來發出“語文之聲”呢?
(一)朋友圈評改,共贏“寫”的能力
微信朋友圈的互動方式為“微作文”提供了一個隨寫隨評的載體。學生以好友的身份來進行朋友圈作文點評,彌補了傳統的作文教學中“作文評價主體單一、教師作文評改工作量大、作文評改周期較長”的弊病。學生實時發布,好友就可以實時評改。這一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升寫作能力的過程。
(二)朋友圈點贊,增強“寫”的自信
著名少年作家蔣方舟的母親在談到女兒的寫作時曾經說:“給孩子的作文指導應該分為兩塊,一塊是將時間花在如何教她寫作上,另一塊就要幫助孩子多投稿,鼓勵孩子努力發表文章。因為發表一次,孩子對寫作的感受就會全然不同。”微信朋友圈發布微作文,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老師、同學、父母、微信好友都可以為其點贊。事實證明,當有的學生獲得了較多的“贊”,還有了一些“小粉絲”的情況下,他們寫作的欲望與寫作自信會大大提升。
“智慧教育”的時代,各類媒體設備不斷更新換代,教師的教學思維也要不斷更新。借助現有可用的設備與軟件構建“微平臺”來組織教學,可以為農村學生探尋到更多、更優的語文“用語”途徑,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葉和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
[2] 陳靈群.“微信”平臺下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