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鈴鋒
【摘 要】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習思維導圖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很好的整體把握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思考模式,有一個開放的頭腦接受新鮮的事物,讓學習、生活更輕松。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象、顏色等建立鏈接,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式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式其它關聯(lián)項目的圖解形式。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一、用思維導圖學習字、詞、句、篇更輕松
1. 思維導圖現(xiàn)音形,多管齊下學生字
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借助圖來認字,學習漢字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但漢字的數(shù)量繁多,音形義相近的也多,傳統(tǒng)的對比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學生易產(chǎn)生厭倦畏難情緒,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運用文字和圖片促進有意義演習的教學形式,能夠在輔助漢字學習時化靜為動,化繁為簡,把靜止,繁瑣的漢字形象化,簡單化,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鮮感受,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以部編教材一年級中《口耳目》一課教學為例,學生在分類學習象形字的字音、字形,理解字義的同時,還可以通觀察圖片直觀感受漢字發(fā)展的脈絡,理解漢字從古至今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更好發(fā)展了學生的漢字的學習能力。
2. 思維導圖促組詞,拓展思維擴詞量
思維導圖能促進學生組詞、擴詞、積累詞的能力,傳統(tǒng)的詞語教學只是讓學生圍繞單個生字進行組詞,不夠形象直觀,很難讓學生保持興趣,而思維導圖強調學生思想發(fā)展過程的多向性,綜合性和跳躍性,在繪制思維導圖組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思維任意馳騁,一邊思考一邊涂鴉,其樂無窮,不僅豐富了學習方式,充分刺激大腦,更提高了學生對詞語學習的興趣。以“河”為關鍵字,指導學生進行組詞、接龍、找出意思相近的字,及與帶有河的成語,并且在思維導圖中配上相關的圖畫,河可以用簡筆畫畫出來,這樣可以很好的激發(fā)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利于學生對詞語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詞語學習能力與詞語積累量。
3. 用思維導圖造句,創(chuàng)造思維得發(fā)展
思維導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造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生帶著一種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造句是能根據(jù)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對原有知識經(jīng)驗進行重新加工組合的技能。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關鍵詞,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而思維導圖以其圖文并茂,簡潔美觀的特性,能夠利用形象思維把學生帶到有意義的語境中,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造的強烈愿望,發(fā)揮想象力進行造句,從而成功地完成知識的遷移與技能運用,從而學習生字,豐富詞語的階段飛躍到創(chuàng)造語句的階段。以“月亮”一詞為關鍵詞,讓學生寫出比喻句,把月亮畫上去,有了圖形,便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造出精彩的句子。
4. 思維導圖解篇章,脈絡清晰助讀文
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寫作能力,理解一篇課文對于剛跨入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最難去把握的,學生往往把握不到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能力提升不起來,尤其是在寫作文方面,更不知道從何下手,教師利用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講授課文,講解寫作,就能夠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篇章的興趣,形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加強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把握,而在指導學生整理思路開啟靈感進行寫作的同時,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用思維導圖來構造作文的思路,設計結構層次,根據(jù)思維導圖學生們很快就可以寫出作文來,教師在教學中再對學生所學習的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則能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的流暢、科學、有效。比如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的教學就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很快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圍繞一個“美”四個段分別寫了燕子的外形美、春光美、飛行美、停歇美,用思維導圖關鍵詞一畫就出來,再如寫作,寫小動物“狗”,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設計好寫作內容,先寫小狗可愛的外形,再寫它可愛的一件事,再寫他淘氣的一件事,最后結尾,當你看到以圖文結構設計的思維導圖,肯定就會寫的了!這樣通過思維導圖學習文章與寫作,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內容,必將為他們后續(xù)打好堅實的基礎,促使語文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思維導圖是教師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需要
在平時教學和聽課議課中,很多老師反應語文學科具有知識點分散、考試范圍寬泛,考查方式靈活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了語文的教材與考查之間關聯(lián)的松散,導致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學生學習語文時,整體把握能力,知識的系統(tǒng)性不夠,因此學習起來相當吃力,而思維導圖是一個直觀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它依據(jù)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guī)律進行思考,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學以及左腦的圖象、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以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有效的方法駕馭整個范圍的皮層技巧,詞匯、圖形、數(shù)字、邏輯、節(jié)奏、色彩空間感,利于思考、探究和聯(lián)想,能夠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極大地發(fā)掘人的記憶,創(chuàng)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全方位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將大腦思維過程具體化、直觀化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能夠讓學生在面對龐雜繁蕪的語文知識時掌握方法把握主線、并充分把握學生的智力潛能,提升思考技巧,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穎.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