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晨蕊
摘要:公益廣告將有益的社會理念傳播給大眾,引導大眾正確的方向。一些公益廣告為了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和回應,在形式上會運用一些策略。其中,語用預設是一種常見的策略。因此,本文擬對公益廣告的語用預設意義進行研究。
本文分析了公益廣告的成功案例,闡述了公益廣告如何運用事實預設、文化預設、情感預設和效果預設來達到說服的目的。研究發現,語用預設可以幫助公益廣告達到良好的說服作用。
關鍵詞:公益廣告;語用預設;預設分類
一、公益廣告
公益廣告是服務于公眾利益而非利益的廣告。它能喚起人們的公益素養,將有益的社會理念傳播給大眾。而公益廣告要想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和回應,不僅需要內容創新,也需要在形式上運用一些策略。其中,語用預設是一種常見策略。本文中,筆者將對公益廣告的語用預設應用進行研究,文中廣告素材源自互聯網和戶外收集。
二、預設
(一)預設的含義
在語言交際中,人們通常使用預設來表達己知的信息。德國哲學家弗雷格,在19世紀末首次提出了預設這個概念。預設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義和語用。語義預設是從命題的真實價值條件出發研究預設的。語用預設是指包括語境和說話人的信念、態度和意圖在內的前提。在交際中,預設隱含在語篇中,語篇是語境和語篇所隱含的背景信息。
(二)語用預設的特點
1.共同點(Common Ground)
語用預設是推理的前提。推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談話雙方的共知信息。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的語用預設是雙方共同擁有的背景知識、交際環境中的情況以及雙方之間的相互關系。
2.主觀性(Subjectivity)
當說話者說話時,他/她可能不知道聽者是否知道他/她的預設。有時候,他/她只是個人認為聽者知道這個前提。這就是主觀性。
3.含蓄性(Implicitness)
它是指說話者在話語中所隱含的預設信息,是通過特定的語言表達或特定的語境所隱含的。它作為雙方的共同知識,是隱藏在話語之外的,是一種隱藏在話語之外的信息,不屬于話語的基本信息。
(三)公益廣告中的語用預設分類
在廣告語境中,預設不僅涉及到事實和文化背景,而且與受眾的信念、態度、情感以及推廣效果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將廣告語用預設分為事實預設、文化預設、情感預設和效果預設。
1.事實預設
面對一種產品,消費者更關注那些可靠的事實信息如銷量和買家評論、生產過程、專家推薦、專業評估等??傊?,只要陳述事實,就是事實前提。在公益廣告中,主要的事實預設可能是對現狀的描述,也可能是科學研究的數據等。
2.文化預設
語言存在于一定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一些廣告制作者會根據產品的表現或廣告的目的,有意地將一些知名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作為預設信息注入廣告語。這些熟悉的內容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3.情感預設
情感預設的切入點不是宣傳產品的有效性,而是從消費者的內心出發。這樣的廣告一般都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情感詞,從而營造強烈的情感氛圍,獲得情感共鳴。在這種“共鳴”下,受眾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廣告打動。
4.效果預設
效果預設是指使用產品后效果的表現。公益廣告中,使用效果前提可以主要分為兩種,第一是當你做某件事后產生的正面影響;第二是描述如果你不做時的可怕后果。
三、討論和發現
(一)事實預設
在公益廣告中,事實預設的運用是直接陳述事實,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行動。如:
①時代在變,時間在變,不變的是我們的關懷。
這是一則公益廣告,呼吁關愛他人。首先,運用事實預設說明時代和時間都是變化的。我們可以看到,使用的事實預設,時代和時間,甚至一切都是變化,形成了匆忙和無助的氣氛。后來,它向觀眾表明,不變的是我們對他人的關心??谔柕暮蟀氩糠指嬖V觀眾.我們仍然能夠做一些事情來改變這個多變的世界,通過幫助別人使它變得更溫暖。相對于廣告語的前一部分所形成的匆忙無助的氛圍,關愛他人變得更加重要和珍貴,這也是這則廣告的目的。所以,這是在公益廣告中運用事實預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②吸煙是繼戰爭、饑餓和瘟疫之后,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這則廣告口號是一個陳述句,說明吸煙對人類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是一個典型的成功運用事實前提的例子,因為廣告語只是陳述事實,沒有任何禁止吸煙的呼吁,但是在閱讀之后,觀眾會有一種緊迫感來停止吸煙。通過運用事實預設,成功地達到了廣告的目的。
(二)文化預設
①欲攬春色入自家,無可奈何成落花。
這則廣告呼吁不要隨意在公園路邊等公共場合摘花。這里有一個事實預設,摘下來的花不能活很久,它們會很快死去,就像那飄零的落花。
落花背后有更宏大的主題
“傷春”。春越可愛就越惹人憐惜。廣告后面的“無可奈何成落花”,是在模仿晏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皞骸钡闹黝}和對詩的模仿都是這里的文化預設,當人們為春天感到悲傷時,自然不忍摘花了。
②但愿人長久,熱血注心田。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月亮就有強烈的情結。中秋節,家人聚在一起,欣賞滿月和享用月餅。不能團聚的人會思親備至、感到悲傷。大量詠月懷人的詩歌因此產生。蘇軾的《水調歌頭》是最著名的,有個經典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國人都很熟悉中秋節和這首詞,因而都不禁沉浸在這種文化情結中。在這種文化預設的驅動下,觀眾會對這首詩的摹寫體產生強烈共鳴。實際上,這一公益廣告口號直接運用了詩歌的前半部分,模仿了詩歌的后半部分,文化預設的效果變得更加強大。讀完這篇文章,觀眾可能對獻血有著強烈的熱情。
(三)情感預設
①不要讓水龍頭孤獨的流淚。
這是一個情感預設,沒有人喜歡哭,尤其是獨自哭,沒有人幫助或安慰。這種無助和孤獨的感覺是如此可怕,觀眾不會希望它發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所以,為了利用這個預設來達到它的目的,這個公益廣告口號寫道,不要讓水龍頭獨自哭泣。看到這一幕,觀眾們不禁把水龍頭關得緊緊的。
②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
當別人對你表現出友好的態度時,你不會忍心去傷害他/她。這是正常人的正常情感。這則公益廣告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情感預設,寫著“小草對你微笑,讓你繞道而行”??吹竭@里,幾乎每個人都會同情小草,繞道而行,因為誰會傷害對你友善的人呢?通過運用情感預設,成功地實現了公益廣告的目的。
(四)效果預設
①共創文明家園,同享美好生活。
“一起享受美好生活”,廣告后半部分是前一句良好行為的展望圖。誰不想想受美好生活呢?為此,觀眾會更愿意像宣傳口號那樣去做:共創文明家園。
②說好普通話,“知音”遍華夏。
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都希望有朋友。這則廣告成功抓住人們的這一需求,用效果預設來描述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好處:你會在中國各地擁有知心朋友。為了“知音”遍華夏,大家就會努力練習說標準的普通話。
四、總結
研究發現,語用預設可以幫助公益廣告達到良好的勸說引導作用。本研究無論是對公益廣告的創作還是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由于時間和知識有限,本文可能存在一些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參考文獻:
[I]Brown, G.and 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Cutting, J.Pragmatics and Discourse[M].London andNew York: Routledge,2002
[3]曹紅霞論廣告中的預設[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5(1):23-26.
[4]楊紅艷環保廣告語的語音選擇及語用特點[J]語文學術,2011(下)
[5]李家羽語用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