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春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成功的教學總是注入教師的情感,數學學科是思維的體操,學生要想跳好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對學生成績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一顆愛心去呵護學生,有助于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品行、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關、價值觀。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夠結合學科開展情感教育,會對我們數學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都知道新形勢下的人才要具備較強的溝通、交往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探索能力。所以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愛護和關注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學習,要用愛心去溫暖每一個學生,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彼此之間互相信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這些都有助于課堂學習的效果,有助于本學科成績的提升,也有助于教師在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信。
首先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情”感動學生,以“情”為紐帶聯系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處處用“真心微笑”去善待學生。課堂教學“教無定法”,而微笑應該成為課堂上老師一貫的表情,它能培養師生間的情感,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教師的微笑具有感染力,親和力,當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學拉回到課堂中。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和諧、平等的氛圍,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只有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信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專心聽講,認真領會,學生才會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產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效果。有些學生本來不愿意學習,在教師的感染與帶動下會主動學習數學,感到學不好都對不起老師平日里對自己付出、期待。
其次,教師在班級建立良好的班風、班貌,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才能很好地體現情感教育的作用。對有進步的學生贊許表揚,對有錯誤的學生耐心教育,對有困難的學生關心幫助。平日教師要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處處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和感染身邊的學生。老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后,學生學習什么都會得心應手,學生會對老師的教導從心底接受。師生之間的感情是純真的、美好的,在學習交往中師生的情誼得到升華。
最后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成就需求。教師平時在課堂上要善于利用微笑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滿足每個學生的成就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心理學認為,表揚是引導學生行為習慣發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課堂中,要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觀點,要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誠懇,并給學生滿意的答復。教師的感情和心境、信任與自尊都通過他的教學行為顯示出來。對學生的答問,常給予如下評價“這問題問得好!”“回答正確”“大有進步”或者說“大膽回答,答錯不要緊,我會給予糾正!”話雖簡單,卻是充滿真情,給學生以鼓勵。這樣,學生能夠及時看到自己付出勞動后所取得的相應的學習成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中收到的效果,解答問題的正誤,從而使學生心里踏實,學有所獲,各有所得,大大激發了他們競爭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提問和板演時,盡可能有針對性地為成績相對低的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對于他們的成功,不僅教師要表揚,而且還引導全班同學對其進行鼓勵。在討論問題時,對于學生“小小的創造”,要給予肯定和推廣,使學生每攻克一道難題,克服一個困難,創造一個新的方法,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升華為渴望繼續學習的情感,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學習數學,最終形成行為習慣,樂此不疲。
另外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在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提問學生:“為什么車輪要用圓形的?改為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可以嗎?”為了進一步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適時利用多媒體放映“小動物們乘坐在各種不同形狀的輪子的車上行進時的狀態”,妙趣橫生的動畫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腦皮層上“動力定型”的維持和破壞,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動得到維持和發展,人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這樣的情感,就會使他們樂于學習數學,并能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使數學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