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摘〓要】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中心的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引導下的多媒體工具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變成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和載體。它的容量大,節省了教育資源,成為了目前的教學主流。
【關鍵詞】 信息技術 ?中學數學 ?課程整合
引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我也開始探索如何利用計算機優化我的教學。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探索其內涵;不應是一味地進行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點,說明了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獨特意義以及所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整合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當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教學產生興趣時,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很高。此時,老師,應為他們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時,學生們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將深入、熱情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廣泛地運用這方面的知識,并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研究精神,從而激活課堂氣氛,達到教學目的。
(二)信息技術可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利用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堂,不僅利于學生理解那些難以理解、難以簡化、難以形象化的概念、規則和公式,同時也有利于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重點和困難,呈現抽象知識給學生。在概念、規則以及公式的教學當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對教學進行輔助,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學生獲得知識。在課堂上,老師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更好地組織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學區域的意義時,老師可以把它分為兩個部分教學,先教對象的表面積,然后教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后讓學生們明白這一個地區的意義。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信息技術演示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具體引導到物體的表面積、桌子表面的面積以及操場的面積,進而得到物體的表面積,以及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積和矩形的面積來得到封閉的平面圖,然后總結該區域的意義。
(三)信息技術可以優化教學實踐設計鞏固教學新知識
中學數學相較于小學會有質的提升,這就必須要求教師認真設計教學的過程規劃,不斷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的教學有很大的優勢。在“實踐”的設計中,它更加靈活,反映了實踐階梯的發展趨勢,容易達到。它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轉向為提高辨別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此外,教師從基本問題入手,逐步增加練習題難度,設計一定的試練和開發練習,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指引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把問題分析透徹,從而解決問題。數學題種類繁多,而且問題種類繁多,學生可以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來改善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信息技術可以創造懸念,引導學生探索問題
傳統教學一般只有教師參與,學生很少積極參與。沒有學生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增加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探索問題,并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容易探索和創造激勵人心的問題場景的環境,從而為學生們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使學生能夠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二、問題
(一)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其諸多優點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這導致了課堂上老師只需要點擊鼠標來顯示課件這樣一種現象,這從以前的“人”變成了現在的“機器灌溉”,多媒體畫布代替了黑板。在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以及創新和質疑的意識均被弱化,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
(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于花哨
信息技術的過多使用可能反而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運用多媒體來教學時,不少教師會插入大量圖片或影片,希望借此調動學生透過影像或圖片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然而,各種各樣的圖片和生動有趣的視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這些視頻上,從而忽視了他們所應學到的知識,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結語:總而言之,數學的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從教學的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具體的學習狀況出發,結合數學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們往更深的地方走。在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正確整合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和學習數學知識,也讓數學自身也成為一門雖然抽象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
參考文獻
[1] 孫明符,劉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5(01):18-21.
[2] 徐斌艷主編.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09):153-182.
[3] 張奠宙主編.數學“雙基”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