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研項目的成果往往會引導相關領域的技術變革,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對科研項目推進制度及項目成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針對目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界定,并結合科研項目管理實踐,提出了一整套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指標 。
[關鍵詞]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272.92
1 前 言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是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對科研項目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以反映科研項目最終的績效成果。受評價主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還存在評價程序標準不統一、評價指標設置不全面、可比性不強、指標分值設置不合理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尚沒有一套全面完整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影響了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效果。本文擬從科研項目特點出發,結合科研項目管理實踐,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界定,研究提出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內容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內容主要體現在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個方面。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其具體評價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經濟性評價
(1)項目資金的取得和使用是否節約。包括科研項目可研報告編制是否科學,審批是否合規,預算編制是否合理,各項支出是否遵循節約的原則,有無超預算開支、浪費等現象。
(2)項目人力資源的取得及配置是否恰當。包括科研人員占全部員工的比例是否合理,高、中、初級科研人員的構成是否適當,是否有科研項目人員配備制度,是否有科研人員研修和培訓制度,是否有正常的科研人才引進機制,項目支撐部門(如財務、采購、資產管理等部門)的人力資源是否有保障。
(3)項目設備、物資材料的取得及消耗是否節約。包括項目設備、物資材料采購是否采用招投標形式,是否有較好的性價比并能滿足項目的要求,項目采購的設備、材料是否做到了專項使用,有無過量采購或用于其他項目的現象,項目設備的配備和材料的使用有無浪費或不經濟的現象。
(4)項目資源取得和配置在時間消耗上的適當性。包括項目資金是否按時到位,項目人力資源是否適時得到保障,項目資金預算執行進度是否與項目整體進度保持一致,有無為了預算執行進度或項目結題而突擊花錢的情況。
(5)項目資源取得的機會成本。包括項目是否有可替代的選擇方案,如有可替代的選擇方案,其取得成本如何,是否比項目更經濟。
(6)項目資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包括項目立項、可研、初設(概算)等審批流程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項目采購、資金開支是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制度。
(7)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以評價、報告和監督項目的經濟性。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項目內部控制制度,及時反饋相關項目信息,反映項目全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適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以保證達成整個項目的經濟性目標。
(8)管理層提供的有關經濟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建立了獨立的、全面的、可靠的項目經濟性信息系統,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項目會計核算體系,對項目進行專項核算,進而確保提供全面反映項目經濟性的信息。
(9)其他有關事項。指不包括上述事項以外的其他涉及項目經濟性的有關事項。
2.2 效率性評價
(1)組織項目采購活動的效率。包括是否按照正常的采購流程時間實施采購,有無采購時間被拖延的情況,如采購期限延時過長,則需要分析原因。
(2)組織研發、生產等技術活動的效率。包括研發、生產等技術活動流程是否合理,其時間安排是否與整個項目進度相匹配,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安排,與協作單位是否有良好的溝通、反饋和應急處理機制。
(3)組織籌資活動的效率。包括項目資金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到位,自籌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是否影響了項目的正常實施。
(4)項目計劃、控制等管理活動的效率。包括是否有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包括立項、可研、設計、實施、結題、竣工驗收等各階段、各環節的管理制度,項目各階段、各環節是否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制,是否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參與項目人員是否有定期的溝通、協調機制,是否有項目檢查、責任落實、糾錯修正機制,項目經費支出是否按項目實施計劃進行。
(5)項目的安全、風險管理的效率。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有充分的、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制定了有關資產、人員、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方面的應急處置預案。
(6)為提高上述科研活動效率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包括項目實施單位內部有關項目管理和項目經費使用的規章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是否履行了規定的審批程序。
(7)管理層提供的有關效率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建立了獨立的、全面的、可靠的項目效率性信息系統,是否由專人提供、維護、更新有關項目管理的效率性數據。
(8)其他有關事項。指不包括上述事項以外的其他涉及項目效率性的有關事項。
2.3 效果性評價
(1)項目的目標是否適當、相關及可行。包括項目目標設定是否進行了充分的論證,項目目標是否需要或進行過調整,項目最終是否達到了既定的目標,與實際結果是否存在偏差及產生偏差的原因。
(2)項目達到既定目標或實現預期經濟和社會效果等情況。包括項目目標的實現情況,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實現既定目標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的合法、合理性,以及對有關政策、計劃、預算、程序、合同等的遵循情況。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采用技術、管理控制方法的適用性和先進性,是否對項目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項目實施是否嚴格按項目管理計劃、預算、招投標合同等規定進行。
(4)項目未能及時達到既定目標的原因。包括項目未能實現既定目標的原因,如技術、資金、施工、管理、環境、政策等各方面因素。
(5)項目無法按原定計劃開展或者中途停止的原因。包括項目未按原定計劃進行的原因,如技術、資金、施工、管理、環境、政策等各方面因素。
(6)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控制系統,以評價、報告和監督特定項目或業務的效果性。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項目績效評價制度,以及時、準確提供相關項目績效信息,真實反映項目效果。
(7)管理層提供的有關效果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建立了獨立的、全面的、可靠的項目效果性信息系統,是否由專人提供、維護、更新有關項目管理的效果性數據。
(8)其他有關事項。指不包括上述事項以外的其他涉及項目效果性的有關事項。
3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指標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目前科研項目管理的實踐,應考慮從多方面全方位構建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3.1 經濟性評價指標
(1)項目可行性程度:主要通過現場檢查,評價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科研報告編制是否科學,是否符合決策程序,預算編制是否合理。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2)科研人員比率: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人員占全部員工的比例。使用該指標時,應結合本單位及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與同行業其他單位進行比較,以確定合理的比率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計算公式為:
科研人員比率 =(科研人員數/員工總數)×100%
(3)科研項目人員結構比率: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高、中、初級科研項目人員占全部科研人員的比例。使用該指標時,應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與同行業其他單位進行比較,以確定合理的比率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計算公式為:
科研項目人員結構比率 =(高、中、初級)科研項目人員數/ 科研項目人員總數)×100%
(4)項目資金到位率:反映項目實施單位承擔科研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包括財政撥款、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項目資金到位率越高,表明項目籌資的經濟性越好。計算公式為:
項目資金到位率 =(項目資金實際到位數/項目資金預算數)×100%
(5)項目經費結余(超支)率:反映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資金結余(超支)情況。項目經費結余率越高,一般表明項目經費使用越節約。反之,項目經費超支率越高,一般表明項目經費使用不經濟。使用該指標時,要注意對經費結余(超支)的原因分析,如在預算編制不科學、不準確的情況下,結余率越高不一定表示項目經費使用的經濟性就越好。反之,超支率越高,也不一定表示項目經費使用的經濟性越不好。計算公式為:
項目資金結余(超支)率 =[項目資金結余(超支)數/項目資金預算數]×100%
(6)項目經費不合理支出比率:反映項目經費不合理支出占項目經費預算的比例。項目經費不合理支出比率越高,表明項目經費使用經濟性差。計算公式為:
項目經費不合理支出比率 =(項目經費不合理支出數/項目資金預算數)×100%
(7)項目有關經濟性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有關內控管理制度、項目經濟性信息系統的可靠性程度。可通過符合性測試或實質性測試給出項目經濟性信息的可行性程度,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3.2 效率性評價指標
(1)項目經費執行率: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經費執行進度。項目經費執行率越高,表明項目經費執行的效率越高。使用該指標時,應與項目經費計劃進度進行比較,并比較與項目總體進度的一致性。計算公式為:
項目經費執行率 =(項目經費實際執行數/項目資金預算數)×100%
(2)項目采購周期: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執行項目采購時間周期。可按不同的采購項目計算不同項目采購的時間周期,并與正常采購周期作比較,以判斷項目采購的效率。項目采購周期越短,表明項目采購的效率越高。
(3)研發、生產周期: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研發、生產時間周期。可按研發、生產的不同環節計算各研發、生產環節的時間周期,并與正常時間周期作比較,以判斷項目研發、生產等技術活動的效率。研發、生產時間周期越短,表明項目研發、生產等技術活動的效率越高。
(4)項目資金到位周期: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項目資金到位的時間周期。項目資金到位的時間周期越短,表明項目籌資的效率越高。
(5)項目管理效率性: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項目計劃、控制等管理活動的效率。該指標為定性指標,可通過測試、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定性評價,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6)項目有關效率性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有關內控管理制度、項目效率性信息系統的可靠性程度。可通過符合性測試或實質性測試給出效率性信息的可行性程度,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3.3 效果性評價指標
(1)項目目標完成程度: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目標完成情況。該指標為定性指標,可通過項目實際目標與預期目標相對比,對項目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性評價。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該指標可以根據科研項目的具體情況,設置若干不同的個性指標。
(2)項目經濟目標完成率: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經濟目標完成情況。計算公式為:
項目經濟目標完成率 =(項目經濟目標實際完成值/項目經濟目標預期完成值)×100%
該指標可以根據科研項目的具體情況,設置若干不同的個性指標。
(3)項目社會目標完成率: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社會目標完成情況。計算公式為:
項目社會目標完成率 =(項目社會目標實際完成值/項目社會目標預期完成值)×100%
該指標可以根據科研項目的具體情況,設置若干不同的個性指標。如果項目社會目標不是定量值,可通過調查等形式進行定性評價,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4)項目管理效果性: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項目管理活動的效果。該指標為定性指標,可通過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定性評價,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5)項目有關效果性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反映項目實施周期內項目實施單位有關內控制度、項目效果性信息系統的可靠性程度。可通過符合性測試或實質性測試給出效果性信息的可行性程度,其指標值可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確定。
4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運用
在運用上述績效評價指標時,需要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合理確定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和分值標準。由于不同項目實施單位規模、業務性質和科研項目內容差異較大,難以統一確定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指標權重和分值標準。因此,在績效評價實際工作中,應根據項目實施單位科研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和分值。為使績效評價更具有操作性,分值可采用百分制的評分辦法。定量指標可直接按照指標值確定分值,定性指標可設置若干級不同的標準,并確定相應的分值標準。
(2)關注使用個性指標。上述指標均為共性指標,由于科研項目的性質和內容差異巨大,在運用上述指標時,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設置使用不同的個性指標,以提高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3)注重對績效評價指標的綜合分析。使用上述評價指標時,要注意找出指標與正常值偏差的原因,分析影響指標變動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在此基礎上,確定該指標的權重與分值,以使績效評價更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如果評價指標不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對指標進行修正。
(4)實行指標評價與非指標評價相結合。由于科研項目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績效評價指標難以完全反映項目實施單位的績效狀況,因此,在出具評價意見時,除了運用評價指標外,還要注重對指標外內容的評價,避免出現評價意見以偏概全的情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印發《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EB/OL].(2011-04-02)[2019-05-10].http://fgk.mof.gov.cn/law/getOneLawInfoAction.do?law_id=69782.
[2]蔡春,劉學華,等.績效審計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3]王會金.國外政府績效審計評析與我國績效審計戰略[J].會計研究,2010(5).
[4]王翠春,張莉莎.中西方國家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比較與啟示[J].財會通訊,2010(4).
[作者簡介]胡兵(1965—),男,安徽廬江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