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 究所科研保障部,遼寧 沈陽 110015)
雖然各企業均加大了對設備管理、維修工作的重視程度,但因為受到內部管理機制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影響,致使設備管理、維修工作開展質量始終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對設備高質量應用形成了直接限制。鑒于此,各企業紛紛加大了對設備管理、維修新模式的研究力度,期望通過對新模式的科學運用,妥善解決各項設備問題,實現最優化設備管理、應用模式,以為企業獲取到更大的經濟收益。
直流電加載系統是發動機電加載系統重要組成,該系統主要分為軟件、硬件兩個部分,整體系統構成與交流電加載系統基本一致。圖1 為直流電加載系統工作原理圖,按照圖中所示,系統重要由直流電阻器、航空直流接觸器以及熔斷保護、線路監測保護功能等內容所組成,系統為發動機正常運用提供了可靠支持與保障。

圖1 直流電加載系統原理圖
按照設備買賣雙方規定,系統使用期限應保證在10年以上,要對易損件以及重要件展開50 小時周期檢查,確保設備平均故障間隔時間能夠保持在兩年以上,日常維護保養間隔能夠保持在1年以上,設備在使用全壽命周期內需要保證自身性能、工作穩定性以及可靠性。鑒于此,企業展開了一系列的設備管理、維修工作。
結合以往故障發生情況,設備故障主要具有多樣性以及不可逆性兩項明顯特征。
設備故障往往有著明顯的不可逆特性,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長期使用,設備會出現逐漸老化問題,設備性能以及質量會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一般會通過更換老舊零部件的方式,解決各項安全隱患,但卻無法達到徹底解決設備問題的目標,設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最終面臨著淘汰;第二,部分較為精密、昂貴的零部件在出現磨損問題時,進行更換處理的難度較大,而這也是設備故障不可逆重要原因。
設備應用較為特殊,需要長時間處于持續性運轉狀態,很容易會出現疲勞、腐蝕以及磨損等問題。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問題成因相對較為復雜、機械設備自身問題以及設備所處環境問題等,都可能是造成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所以設備故障有著明顯的多樣性特性,故障處理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按照具體原因科學展開設備管理與維修。
此次設備管理、維修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管理工作執行力度不強,會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效能發揮受到限制,致使設備無法得到有效保護與管理,這對于企業生產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同時,企業沒有對設備管理工作予以足夠重視,對于企業安全以及生產工作過于偏重的狀況,也會使設備管理維修工作開展受到直接影響。
保管措施落實質量不佳,設備使用受到損壞。因為受到管理人員以及機制等因素影響,設備在使用時并沒有得到有效保管,在進行設備存放時,存在著沒有考慮設備性能,隨意對其進行存放的問題,設備可能會出現受潮、受腐蝕以及其他狀況,會使企業遭受到直接的經濟損失,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責任機制設置存在缺陷,沒有將權責任務真正細化到個人,維修、保養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規范,人員在工作時存在著相互推諉的狀況,保養、維修工作逐漸流于形式,需要進行治理。
為妥善解決各項維修、管理問題,確保設備可以得到有效保護與運用,對設備管理維修工作展開創新與完善是極為必要的。
為提高設備管理維修水平,實現科學化設備運行管理模式,建議摒棄傳統單純式檢修模式,嘗試實施維保管相結合模式。維保管,即維修、保養、管理三位一體的設備管理模式,會通過點檢維護手段,降低設備非正常磨損形式,做好設備正常磨損預測,以通過科學、有序的檢修、保養措施,為設備維修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利支持。
在具體推行新模式時,首先,需要按照具體情況,對設備點檢線路進行確定,科學展開設備點檢維護,準確展開數據記錄,確保所有數據可以及時傳輸到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庫之中;其次,運用設備運行狀態分析評估系統對數據庫內設備運行狀態數據進行提取與評估,對設備運行態勢展開分析,以便按照運行狀態評估、分析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檢修意見與要求,完成設備檢修計劃編制;再次,按照檢修計劃,結合生產運行具體要求,編制具體設備檢修方案,并將其及時傳達給有關執行部門;最后,執行部門負責落實具體檢修工作,且要在檢修工作完成后,按照工作程序規定,將檢修過程記錄數據及時上傳到數據庫之中,反饋給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系統以及分析評估系統,以為后續檢修工作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1)提高重視程度,增強周期檢查。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設備管理維修工作予以高度重視,要以現有設備維修管理機制為基礎,科學展開管理模式以及維修機制設置,確保原有各項問題可以得到逐一處理,周期性檢查可以真正落實到實處,以實現對設備隱患問題的及時處理,確保設備運行狀態可以始終達到最佳。同時,需要設置專業保養、維修小組,做好日常巡查以及保養,確保在設備發生故障時可以得到及時處理,以將故障影響程度控制在最小。
(2)推動管理專業化模式,保證管理質量。企業應借助新模式推行契機,推動管理向專業化方向進行發展,不僅要推行專業化設備采購、儲存模式,保證設備存放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要加大對設備零部件的管控力度,做好零部件更新與替換,以為設備正常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3)構建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增強管理執行力度。在進行設備管理時,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結合以往管理、維修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科學展開內部管理機制優化與調整工作。企業需要按照設備具體維修、管理需要,逐步展開內部管理機制設置與糾正,要在具體進行管理時,對管理機制展開動態化調整,確保設備可以得到有效保護與管控,以為企業生產提供可靠助力。同時,為增強管理機制執行力度,企業還需做好人員培訓與教育,要適當提高人員準入制門檻,做好人員綜合素質管控,以從多層面入手,實現對整體管理團隊綜合素養的切實強化。
(4)設置完善責任機制,細化人員各項職責。作為設備使用性能、期限有效保護手段,高質量的保養、維修工作需要配套責任落實機制作為保護。為達到最佳責任設置、落實效果,在設置相應責任機制時,一方面,需要對設備操作進行規范,降低人為造成的設備損耗;另一方面,定期展開設備檢修與保養,延緩設備老化時間,并設置專人監督,以在責任機制推動下,將保養、管理工作高質量落實到實處。在挑選監督管理人員時,需要保證人員專業知識技能以及職業操守,確保其可以客觀、準確糾正檢修人員各項不良行為,并能為其提供針對性建議。為保證人員管理積極性,需要設置配套獎懲機制,及時對表現優異員工進行表揚,對違規操作人員予以嚴肅處理,以在企業內部形成嚴肅、規范設備管理氛圍,確保員工工作積極性以及責任意識可以得到切實強化。企業需要按照自身具體情況,構建起與具體要求相符的責任落實機制,以在對員工行為進行規范的同時,為機械設備保養、維修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
通過本文對設備管理維修相關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設備故障特點以及設備管理相關內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各企業要明確認識到設備管理維修的重要性,要以設備具體使用需求為切入點,通過對設備管理維修實際困境的分析,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設備維修管理新模式,確保在互聯網以及其他先進技術的輔助下,設備管控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實。同時,需要設置配套管理維修優化措施,要針對管理問題,展開相應完善舉措,進而實現最優化設備管理維修模式,以求設備應用可以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