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波
摘要:黨的十九大會議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不僅回答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而且回答了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問題。在此主題中,不忘初心又是具有統領功能的靈魂主線。不忘初心,方知使命,方能擔當,方得始終。因此,要全面而深入地學習和理解十九大精神,就必須以不忘初心為楔入點。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中國共產黨;深入學習
一、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之所以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核心內涵,是因為中國有古訓: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民心向背。人民是黨執政之根基,如果將黨比作舟,那么人民即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唯有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唯有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方能堅守初心、踐行使命。
在語義學上,“初心”就是出發時的目標、誓言或承諾。恩格斯說:“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并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足以說明,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的黨。
二、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雖然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只有10多位代表,但是中國社會的偉大巨變卻實質性地開始了。從此,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發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實行國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還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為中國革命找到農村包圍城市和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習總書記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到:“在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徐解秀老人家中一貧如洗,床上墊的是稻草,連一條完整的被子都沒有。臨走時,3名女紅軍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徐解秀接過這半條被子,眼淚嘩嘩流了下來,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習總書記向廣大黨員干部講述長征路上半條棉被的故事,是為了說明“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是為了告誡全黨:弘揚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共產黨人的初心化作震撼人心的長征精神,也是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和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所釋放出來的磅礴力量,使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交織中蹚出一條浴火重生的革命新路。
三、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重溫“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尋找和追憶“紅船初心”,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風風雨雨、輝煌激蕩的來時路,表達了不忘初心、做“紅船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將“紅船初心”化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強信念。
習總書記曾在中央黨校2010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講到:“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驗面前所以能夠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對崇高的理想信念堅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6位親人,徐海東大將家庭犧牲70多人,賀龍元帥的賀氏宗親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輩們為什么能夠無私無畏地英勇獻身?就是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為了堅守崇高的政治信仰,為了在中國徹底推翻黑暗的舊制度,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讀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里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通過習總書記講述老一輩共產黨人感人的事跡,深深地觸動到了我們的靈魂,也激勵了我們要永遠保持理想、堅守信念的決心。
結束語:企業大都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缺少的是對企業絕對忠誠的人。企業離不開員工的忠誠,員工要成就自己的事業也離不開忠誠,只有既擁有個人能力又具有高度忠誠的員工,也才能在自己的事業上大展宏圖,因此,要把企業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努力培養自己的忠誠敬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