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靜

摘要:目前我國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領域中存在一些問題,怎樣才可以更好的對鐵路專業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讓眾多鐵路專業學生可以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當中找尋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為自身未來一段時間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是鐵路專業學生畢業之后應當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分析
一、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指代的是牽扯到心理學、管理學以及人力資源學等多個學科的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所說的是“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相互融合,在對個人及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之后,確定下一個人的事業發展目標,并選取出可以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或者是崗位,積極編制與之相對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行動計劃,找尋出基本措施,促使自身事業的發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此背景下就能夠獲取到事業的成功。”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不單單是需要解決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還需要解決以往人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偏見及歧視問題,讓畢業生可以更為科學合理的分配;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終身學習能力,是高職畢業生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能否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水平的一種檢驗。
在詳細對高職鐵路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分析之后,切實依據鐵路事業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機遇,妥善完成高職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就能夠在提升高職鐵路專業學生就業質量,引導學生成長,以及為鐵路企業提供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
讓學生更好的去擇業,成功的完成就業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從畢業生的角度上進行分析,詳細對高職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分析,讓學生對自身和其他高校同專業學生專長之間的差異形成清晰的認識,明確自身的職業定位。鐵路行業本身的特色是較為鮮明的,學生精準的對自我進行評估,對環境進行評估,指代的是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教學和實習,讓畢業生認識到今后自身就業的行業,讓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人生角色的轉變,更為適應社會實際情況。
為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高職鐵路專業學生當中,切實依據學生的專業特色,在對畢業生的專業素質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妥善完成規劃工作,選取合適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比方說鐵道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應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溝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鐵道信號專業畢業生則應當走上一條技術路線上,重視對自身技術業務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也就可以讓學生在進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之后,滿足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提出的客觀要求,將自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促使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得以增強,依據高職院校鐵路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情況給出一些科學合理的意見,促使大多數學校僅僅重視就業率或者是僅僅針對畢業生開展就業輔導的情況發生一定變化,從本質的角度上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及就業質量。
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手和經費不是十分充足
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域中投入的資金量不是十分充足,這是受到了高職院校發展背景及主管部門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一般是政治輔導員或者是就業指導和服務部門中的工作人員擔任的。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數量非常少,專業職業教育人員數量不足會對這一項工作的效率及效果造成一定影響。除此之外,職業生涯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一般是在理論上開展教學工作,教學人員本身的職業生涯輔導經驗不是十分充足。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和課堂實際情況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十分緊密,也難以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想要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證,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某些學校畢業生在接受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顯得十分敷衍,師資力量不足及大學生數量提升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詳細對高職院校鐵路專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也不會有針對性的對鐵路專業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甚至連弱勢群體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更不必說對學生開展個性化職業規劃輔導了。
除去上文中所說的問題之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部門承擔也不單單是專業生涯規劃教育這一項任務,因為人手不充足以及經費匱乏,在就業指導部門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僅僅可以保證最為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各個工作方案的可行性、預見性以及適應性不是很強,當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難以及時的對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從而想要將此方案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是一件十分苦難的事情,大多高職院校都沒有能夠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想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單一性、實踐性難以得到保證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引導思想相對來說較為狹隘,僅僅將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成就業為導向的技術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增添應用及實踐方面的內容。在高校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重視理論輕視實踐這樣一個問題,針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一種非常重視實踐性的課程來說,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面臨著實踐性不強這一問題。實際情況是,大多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教師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展現出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在編制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并不會將學生實踐能力放置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大部分教師都會讓學生將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書當成是檢驗實踐能力的最終考核,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難以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并沒有構建出囊括大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也沒有完整的教育機制,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當中自然是存在一定缺陷。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僅僅是局限在畢業生這一特殊的群體當中,也僅僅是局限在就業這一個環節上,但是對非畢業生及就業之外的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指導及幫助。設置的課程當中涉及到的實踐性內容數量并不是很多,即便是涉及到一定數量的實踐性內容,范圍也不是十分寬廣,沒有妥善完成統籌規劃工作。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的單一性是比較強的,僅僅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以及傳授就業技巧上,學生個性塑造及創新能力的引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職業能力的測試及職業生涯規范化等內容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太多重視實用性及時效性。
甚至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僅僅停留在各個理論知識點上,和實踐之間的關系不是十分密切。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都會和各個企業之間成立長期合作關系,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在提供職業信息的過程中,一般都是不會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的,更不要說從學生學習到的專業作為出發點,依據學生的能力、性格以及興趣的差異,依據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開展特異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大多數畢業生因為沒有得到和自身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實踐機會,所以沒有精準的完成職業定位,更難以及時對職業規劃設計書進行優化調整,在此背景下,想要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效果做出保證,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格式如圖1所示。
三、鐵路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法
在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不單單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展開了更為激烈的競爭,早在大學生畢業之前,各個高校之間就展開了十分激烈的競爭,怎樣才能夠讓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求職的過程當中拔得頭籌,展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怎樣才可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讓本學校的畢業生得到社會的認可,大多高職院校都提出了重視招生輕視就業這樣一個理念,但是這一理念實際上是有一定偏差的,應當憑借以就業促進招生的理念來榨油市場。在此背景下,高校應當認識到構架以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核心內容的職業生涯輔導體系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
職業生涯規劃是企業資源合理配置的過程中應解決的一個問題,人力資源本身實際上是一種不斷開發和增值的增量資源,在積極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過程中,不單單是可以讓人的知識結構變得更為穩定一些,還可以讓人的創造力得增強,在此背景之下自然是可以讓物質資源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推動企業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現階段職業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領域中施行的交流合作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校企聯合這一方法得到了校方、企業也自己學生的認可,如果想要讓學生置身于有效性比較強的學習環境當中,那么學校和企業應當更好的合作,合作教育在這個領域當中是可以提供一定幫助的。校企合作既應當滿足職業院校發展的內在規律,也應當可以滿足企業培養人才的需求,為企業人才戰略的施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也就可以獲取適應企業特征并滿足個性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在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當中之后,科學知識在提升企業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出的作用十分重要,企業更是應當將人的智慧、技藝以及能力的全面發展放置在較為重要的地位上,為校企聯合職業生涯輔導體系的建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構建校企聯合的職業生涯輔導體系,首先可以考慮到的問題是構建校董會或者校企聯合委員會等等,比方說成立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企業勞動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構成的校企聯合委員會,在委員會的策劃及安排之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緊密的相互聯系在一起,分工協作,妥善完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輔導工作。校企聯合的職業盛業輔導體系如圖2所示。
校企聯合職業生涯輔導體系投入運行之后,學校能夠和企業一同編制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在此背景下教學計劃就可以和職業崗位需求相適應,施行滿足崗位要求的技能訓練,學校在得到企業提供的現場信息的背景下,促使職業教育輔導的專業性大幅度提升,共同構建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憑借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在真實或者是方針的工作環境當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鐵路專業學生可以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當中,獲得更為真實的現場體驗,切實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為自身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溫亞,顧雪英.升學就業輔導到生涯規劃教育的轉型——香港中學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9 (07):49-53.
[2]邢秀芳,蔣德明,張翠翠,楊曉偉.生涯適應力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生涯教育困境及應對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19 (04):79-84.
[3]張晴.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 (36):54-55.
[4]Muslihati.A Study of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Planning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of Universitas Negeri Malang[P].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Educators and Teachers(ICSET 2017),2017.
[5]Jie Jiang.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Freshmen[P].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Social Sciences(ERSS 2018),2019.
[6]Jin-Fang LI,Yun-Peng ZHAO.Some Thoughts on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DEStech Transactions on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and Human Scienc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