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晨亮 祁剛 郭畔
摘 要 在目前的階段,城市規劃設計更多側重于創建環保型的全新城市,并且確保從源頭入手來實現城市污染的顯著減輕。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城市化帶來的顯著影響,城市規劃通常都會側重于城市經濟,但卻忽視了最根本的城市生態。由此可見,作為規劃設計人員有必要將生態城市的思路融入全過程的城市規劃。
關鍵詞 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要點
1當前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狀況
當前有關部門已經逐步轉向于關注規劃生態城市,但是其中仍然表現為多種多樣的缺陷或者弊病。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現階段的生態城市設計并沒能致力于全面施行,因此仍有某些部門側重于建設城市經濟,從而忽視了綜合性的生態建設。為了從源頭入手加以轉變,對于當前的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應當能夠全面明晰其中的弊病或者缺陷,具體包含如下的城市規劃現狀:
首先是城市空氣污染。城市之所以出現較重的空氣污染,其中根源在于欠缺全方位的污染排放管控。近些年以來,城市化工行業呈現全面發展的狀態,然而與之有關的化工排放總量也在迅速增多。在情形嚴重時,城市還會遭受程度較重的酸雨干擾或者其他污染影響,以至于減損了城市生態效益。因此為了全面管控當前的城市空氣污染,作為規劃部門就要因地制宜實現全方位的污染排放監管,通過施行嚴格監管的舉措來避免排放過多的化工氣體。
其次是城市水體污染。城市水體污染將會顯著傷害到民眾健康,這是由于城市水體構成了城市居民平日飲用的最重要水源。但從現狀來看,仍有較多城市表現為濃度較高的水體污染。對于很多城市來講,城市中現存的污水管道并不足夠,因而無法迅速實現相應的排污處理。此外,某些化工企業以及其他企業還可能頻繁排放含有金屬或其他雜質的廢水,因而影響到城市水源的潔凈性,引發水體富營養化、水生植被死亡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再次是城市垃圾污染。各個行業生產以及城市居民的平日生活都會排出較多的城市垃圾,從而帶來了程度較重的城市垃圾污染。當前很多城市由于遭受垃圾污染的顯著影響,因此城市道路呈現惡臭狀態,居民正常生活也由此而遭受干擾。在此前提下,城市有關部門就要從規劃入手來整治現存的垃圾污染,對于隨便堆放垃圾以及隨手丟棄垃圾等不良行為予以從嚴禁止,從而整治垃圾污染[1]。
2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策略
2.1 合理設計生態城市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該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根據城市的特色,使得規劃過程和內容體現一定的側重點,確定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城市定位,將城市本身的特點凸顯出來。設計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城市景觀與產業結構之間的有機結合和合理規劃,并對住宅區進行科學的設計,將人們的生活舒適度和需求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在生態城市的規劃目標下,景觀設計應該以自然景觀為基礎,道路兩旁的景觀與藍天和房屋的高低應該相互協調,這都是需要進行合理規劃的方面。在園林設計方面,可以在江河湖的兩畔建設城市公園,使自然資源成為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融入城市的文化和發展歷史。對于工業發展,應該體現可持續循環性,為建設生態城市助力。另外,環境測評體系建設也是一個重點,對城市環境進行實時監測,避免發生環境污染問題。
2.2 優化產業規劃水平
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工業是帶動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在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下,就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將高新科技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依照科學的發展觀,重點發展科技性較強、對環境污染較小、經濟性較強的產業。在規劃中,應該重視工業的區域劃分,對產業的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將產業與住宅區進行分離。將污染性較強的產業單位搬離主城區,重點進行環境整治。對于工業產區,應該對風向給予高度關注,避免由于工業發展而對城市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對城市的水資源進行重點保護。在城市規劃環節,應該盡量尋找經濟增長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合力點,而不是一味追求單一方面的發展。
2.3 保證城市人類與環境的協調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口數量的增長,而人口數量和結構對自然生態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為了能符合生態城市規劃,必須要抑制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優化人口結構,盡可能減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擔。土地利用與區域環境的條件相匹配,確保自然環境與生態法則相協調。
2.4 城市人工化環境結構內部比例要協調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促進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通過對生態問題、生態系統條件進行合理優化,能夠保證城市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并且在一定空間內得到有效的優化。
2.5 城市生態規劃目的
在城市生態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在人類生存質量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減少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就是說城市生態規劃就是要保證城市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促進人類與環境的有序協調。同時在城市生態規劃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局限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治理,而是要將生態系統與社會系統進行緊密的連接,形成多層次多目標綜合控制的效果保證城市結構規劃的整體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6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
綠化建設是生態城市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在規劃生態城市中,應該將綠地的規劃和科學布局作為工作重點,使綠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應該從城市結構布局的角度入手,對于城市的中心,應該建設較高比例的綠地,通過點、線以及面的形式將綠地結構結合起來。在城市的自然布局基礎上,應該適當加入人文景觀,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實施合理的生態規劃,實現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體現城市建設的和諧統一感,使生態文明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另外,產業園區與居民住宅之間的地帶可以以綠地作為過度,在保證城市建設的基礎上,構建良好的生態連廊[2]。
3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進行分析,能夠明確生態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規劃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成生態城市規劃必須要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野.城市規劃生態化——淺談生態規劃與城市規劃的融合[J].住宅與房地產,2018,(36):211.
[2] 楊琰瑛,鄭善文,逯非,等.國內外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比較研究[J].生態學報,2018,38(22):8247-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