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 水利水電工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后期投入運營后的使用壽命。而大體積混凝土作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關鍵環節,其施工質量事關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一旦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把控不當極易形成裂縫,從而致使后期使用時出現滲漏水等現象。對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相關工程施工實踐經驗,首先闡述了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然后細致分析探討了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點,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1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
相比普通混凝土施工技術,大體積混凝土常常表現為以下特點:首先,大體積混凝土最直觀的特點就是比普通混凝土體量大、結構斷面厚;其次,大體積混凝土往往對整體性要求較高,且因混凝土的澆筑量較大,因此,澆筑過程中極易因水泥水化熱而導致生成裂縫;另外,為避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因水化熱而造成的裂縫問題,常常采用分層澆筑的施工技術,從而有效防止因內部散熱不及時而導致的溫度裂縫[1]。
2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點
2.1 優選混凝土配比,降低水化熱影響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以及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并經相關試驗得出混凝土配比的相關參數,以有效確?;炷粮黜椥阅芫軡M足水利水電工程的相關施工要求。同時,因水利水電工程特殊的施工環境,還應確保大體積混凝土良好的可泵性及較高的強度,對此,往往需要加大骨料及摻和料的比例,且減少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比例,并結合工程現場進行配比試驗,確定相關的配比后對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縫的可泵性、泌水性以及水化熱等技術參數進行試驗,從而確保混凝土配比能夠有效滿足工程的施工要求。
2.2 嚴把材料運輸關,規避混凝土離析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多在拌和站進行統一拌和、集中生產,并結合每日施工量合理確定混凝土拌和量及運輸路線等。混凝土攪拌完成后,應嚴格把控混凝土運輸質量關,合理選擇運輸路線,通常優先選擇路面較為平坦的道路,避免過于顛簸而導致混凝土的分層、離析現象。另外,選擇專業混凝土攪拌罐車進行混凝土的運送,其不僅能夠避免運輸途中混合料水分過快流失,而且還能夠通過勻速攪拌防止混合料出現離析。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混凝土罐車應時刻保持以2~4r/min的轉速旋轉,從而確?;炷粱旌狭系木鶆蛐?、一致性,防止出現混凝土離析而影響混凝土的整體性能。此外,在混凝土運輸罐車到施工現場卸料前,應繼續保持轉動20s方可卸料,從而確保混凝土混合料更加均勻,保證其質量及性能等參數能夠有效滿足工程的實際施工要求。
2.3 做好澆筑與振搗,防止混凝土裂縫
首先,做好澆筑前期準備。澆筑前,應組織人員對模板、鋼筋、預埋件位置等實施檢查,并嚴格按照相關質量規范要求進行隱蔽工程的驗收,確保各項隱蔽工程的質量,同時,對澆筑位置進行徹底清理,確保模板內干凈無石子、垃圾等雜物,鋼筋上無銹蝕、油污等雜質。
其次,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對模板強度、剛度、穩定性等進行驗算,并將模板澆水濕潤,縫隙封堵密實,防止后期澆筑時出現漏漿等現象。
另外,強化混凝土澆筑質量。水利水電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的厚度、長度以及寬度往往較大,因此,為有效減少與規避施工中混凝土出現裂縫,通常采用分層、分段連續澆筑的方式進行澆筑與振搗作業。澆筑混凝土時,應于下層混凝土未發生初凝前盡快完成上層混凝土的澆筑作業,從而使分層混凝土能夠實現良好的結合,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較為常見的方法有:全面分層法、分段分層法以及斜面分層法三種,選擇澆筑方法時,須嚴格依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長度、厚度等的具體要求,選擇合理的分層澆筑方式。每完成一層混凝土的澆筑應及時實施振搗,從而使上、下兩層混凝土面更好結合。同時,澆筑時應嚴格把控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正常情況下澆筑混凝土入模溫度應<15℃,夏季澆筑入模溫度應<25℃,冬季澆筑入模溫度應<10℃,以此有效規避因內外溫度過大而導致的混凝土裂縫。
此外,大體積混凝土振搗。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振搗作業,振搗時應堅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振搗均勻、避免漏振”的原則,且振搗時振搗棒的插入深度應至少插進分層混凝土的50~100mm的深度,以此來保證分層混凝土間的充分結合。且振搗作業人員須嚴格把握好整個振搗過程中的振搗時間、振搗深度以及振搗棒的移動半徑等參數,防止因力度及插入深度把握不到位而對模板、預埋件以及內部測溫元件等造成損壞。同時,對于模板角落及邊緣位置,振搗棒無法實施振搗作業,應由人工輔助完成振搗,杜絕欠振、漏振等不良現象而導致的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強度不達標[2]。
2.4 加強混凝土養護,避免混凝土干裂
水利水電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完成澆筑及振搗后,應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進行養護作業。首先,灑水保持混凝土時刻處于較為濕潤的狀態,從而防止混凝土表面因快速脫水而導致的干裂。其次,澆筑及振搗成型后,應及時做好相關的保溫、保濕處理,若施工時為夏季可用塑料薄膜覆蓋予以保濕養護,若施工時為冬季可采用薄膜+土工棉氈予以保溫、保濕養護。另外,還要加強對澆筑后混凝土內部、外部溫度的測量,以便隨時掌握混凝土內外部溫差,一旦溫差達到20℃就要進行預警并做好應對預案,并加大溫度監測頻率,若內外溫差達到23℃時,就要根據預案采取相應措施,如增加外部保溫或啟動內部循環水進行降溫,以此來降低內外溫差,避免出現溫度裂縫。此外,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時間應至少為14d,夏季應加大灑水養護頻率,確保混凝土時刻處于濕潤狀態,冬季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適當加入防凍劑、引氣劑等外加劑,確保受凍前大體積混凝土強度至少為5MPa。
3結束語
大體積混凝土因作業周期短、強度等級高以及整體性能好等諸多優勢而得以廣泛應用,然而,其施作工藝繁雜且要求較高,一旦質量把控不當便易致使混凝土出現裂縫,甚至會由此形成滲漏通道而影響正常使用。對此,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務須加強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把控,從而為創優質水利水電工程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治軍.關于水利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及養護要點分析[J].大科技,2018,(5):129-130.
[2] 白麗萍,柳芳旭.淺談水利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J].環球市場,2016,(1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