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日前.BBC親口承認了其2011年出品的紀錄片《人類星球》存在“不準確的敘述”。在紀錄片拍攝中,的確存在一大片模糊地帶.創作者與觀眾對此有不同認識。
《人類星球》陷入“造假”風波,網友們紛紛表示“難過得哭出聲”“仿佛心中的圣殿倒塌”。這種難過,一方面是不忍心看到豆瓣評分高達9.8的作品存在如此瑕疵,另一方面,是不愿相信BBC出品的紀錄片竟也會“造假”.
正是因為BBC的紀錄片鏡頭壯美、制作精良,常為觀眾帶來震撼,其創作團隊名聲大振,出現“造假”后,才引起了如此大的反響。這在客觀上也說明,紀錄片的拍攝存在“不準確的敘述”,在業內很可能是一種行業慣性。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畫面、更強烈的情節沖突,紀錄片從業者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建立了一道信息屏障——讓觀眾相信他們的眼睛,而非探究真相。
“造假”與否,關鍵在于觀眾的評判。如果觀眾意識到一些特殊鏡頭根本無法通過實拍呈現,而紀錄片也通過相關字幕進行了“現場還原”提示的話.就不屬于造假,而屬于創作者與觀眾達成共識。如BBC出品的《行星地球2》,里面有一段群蛇追逐圍攻一只小鬣蜥的場景,被英國電影學院獎評為2016年“觀眾必須觀看的一個瞬間”,這種利用多機位拍攝與剪輯技巧形成的畫面,是為了幫助觀眾了解捕獵的精彩瞬間.不應對此過于較真.
這次《人類星球》引起軒然大波的主要原因,是第4集講述科羅威人的叢林生活,稱其“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樹屋中的部落”,而當地人卻對另外一部紀錄片的主持人說.樹屋“不是我們的家”.是被“委托拍攝的”,這位主持人也稱:“(樹屋)不是他們生活的地方,這完全是欺騙。”
“欺騙”,對BBC《人類星球》來說是一個嚴厲指控.假設過去科羅威人真的曾經在樹屋上居住過,《人類星球》現在是否可以通過搭場景、請演員、造情節的方式進行拍攝?BBC的失誤之處,就在于沒有鮮明地指出畫面是在描述過去,一切的元素都指向當下的現在進行時,給觀眾造成了一個錯誤認識:迄今為止,科羅威人仍住在樹屋上.
因此,問題的癥結一目了然?!度祟愋乔颉废萑搿霸旒佟憋L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對觀眾進行提示,作品給了觀眾實拍的印象,但實際上是擺拍的,甚至隱瞞了拍攝過程中科羅威人在樹屋上的不適應性.
通過這起風波,可以討論一下有關紀錄片的老問題:紀錄片究竟應追求真實還是好看?就紀錄片這種體裁來看,真實性顯然是其價值核心,但紀錄片的性質也決定了,在其創作過程中難免要融入一些藝術手段。即便一部紀錄片百分之百呆用實拍,導演也一樣可以通過鏡頭、剪輯、配樂等技術手段,呈現一個有情節的故事。
多數情況下,真實事件往往冗長而乏味,觀眾不會盯著一個攝像機監控畫面,一動不動地看幾個小時。但這并也不意味著,觀眾喜歡故事,紀錄片創作者就可以為所欲為地虛構、造假,把假的包裝成真的來欺騙觀眾。
紀錄片創作的首要態度是誠實.誠實決定了創作者的格局。在守衛誠實的基礎上,紀錄片創作者可以適當進行技術上的創新與創造,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觀眾的知情權要得到尊重。
最大程度保留紀錄對象的真實性,當為紀錄片創作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