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探微
解讀《竇娥冤》中的三樁誓愿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共四折。第三折的劇情梗概是:竇娥被押赴刑場,她怒斥天地鬼神,與婆婆訣別訴說冤情,臨刑前發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兩樁誓愿當場實現。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三樁誓愿又是第三折的高潮。
在現實生活中,竇娥的三樁誓愿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在作品中卻實現了,又是那樣合情合理,無絲毫的牽強之感。這歸功于作者使用了浪漫主義表現手法,使得竇娥之冤展現出了感天動地的藝術魅力.
血濺白練
竇娥:“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委實”就是確確實實。血濺白練就是“示冤”,讓在場的人都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六月飛雪
竇娥:“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竇娥“二煞”中還唱道:“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絲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這里再次希望老天發出征兆——天降瑞雪.“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動上蒼讓“六出冰花滾絲綿”——還是天降瑞雪——昭示千古奇冤,沖天怨氣,以警告統治者。
亢旱三年
竇娥:“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
三樁誓愿在內容上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若竇娥委實冤枉”“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三句話.從語氣上講.表述自己的怨氣時,情緒越來越激動。第一樁誓愿里,“若是”表假設,平靜的示冤.第二樁誓愿時,“若”還表假設,內容卻變成了“警告”和“抒冤”,此時盡管憤怒,還能遏制自己的情緒。到第三樁誓愿時,沒有了假設的字眼,轉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憤怒的情感再也無法遏制了,一瀉而出,由略帶憤怒的示冤變成血淚控訴.體現了竇娥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三樁誓愿在“示冤”“瀉冤”讓人知曉的范圍逐漸擴大,血濺白練,刑場上的人看到了,竇娥冤枉了:六月飛雪,山陽縣的百姓知曉,竇娥冤枉了;亢旱三年,滁州人民為證,竇娥冤枉了。從刑場到山陽縣再到楚州,了解竇娥冤情的人們越來越多了,最終竇娥的冤情將天下皆知.實際上這是通過冤情,作者將元朝統治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者的罪惡公諸于天下——官吏昏聵、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惡民橫行。
三樁誓愿在內容上還有從“示冤”到“懲處”的遞進關系.我國古代有“天人感應”思想,關漢卿也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哲學天人感應思想源于中國先秦哲學,西漢時董仲舒將其發展為一系統的神秘主義學說。董仲舒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的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三樁誓愿,血濺白練是示冤,六月飛雪是以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亢旱三年是以災異懲處統治者。三樁誓愿都打上了天人感應思想的印記,在這里.“懲處”——亢旱三年——盡管會殃及無辜百姓,但也能沉重地打擊封建統治者,諷刺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三樁誓愿:示冤、警告、懲處,在語義層面上有遞進關系.
概而言之,竇娥臨行刑時發出的三樁誓愿,一樁比一樁深刻而強烈。她不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天下,而且還要感天動地,讓人們知道“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是百姓有口難言”充分揭示了當時社會官吏昏聵、法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而呼告無門的真實情況:至此,竇娥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個善良而又有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更趨于豐滿、完美了。
拓展閱讀
由“東海孝婦”到《竇娥冤》
《東海孝婦》是《列女傳》中的一篇。漢朝時候,東海郡有一個孝順的媳婦,奉養婆婆十分恭謹。婆婆說:“媳婦奉養我勤勞辛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長久連累年輕人呢7”然后上吊自殺了.她的女兒告狀到官府說:“媳婦殺死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酷刑拷打,非常狠毒。孝婦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供認承受被誣陷的罪名。當時于公當獄吏,說:“這個婦人奉養婆婆十多年,因為孝順,名聲傳遍四方,必定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他的意見。于公爭辯,意見還是沒有得到采納,他抱著定案的文書,從官府哭著離開了。從此以后,東海郡遭大旱災,三年不下雨。后任太守到職,于公說:“孝婦不該死,前任太守冤枉殺了他,災禍應當是從這里來的。”太守立即親自去祭奠孝婦的墳墓,于是在她的墓上設立標志作為表彰。天上立刻下起雨來,這一年莊稼大豐收。當地的老年人傳說,孝婦名叫周青。周青即將被殺死時,在車上插著十丈長的竹竿,竹竿上懸掛五色旗幟。她當眾立下誓言說:“我周青如果有罪,情愿被殺,我的血就會順著竹竿流下:我周青如果死得冤枉,血就會沿著竹竿倒流上去。”行刑以后,她的血呈青黃色,沿著旗竿倒流上頂端,又順著旗幟流下來。
竇娥的原型為東海孝婦周青。由《東海孝婦》到元時關漢卿的《感天動地竇娥冤》,無論是周青,還是竇娥,都是孝順婆婆的好媳婦。周青和竇娥都發下了誓愿。都有大旱災之事。不過,《竇娥冤》對《東海孝婦》作了更多的改動:
1.竇娥有悲慘的身世與命運。
2.妯娌反目變成了流氓逼親。
3.單一誓愿變成了三樁誓愿。
可以說,《竇娥冤》較之《東海孝婦》,反映的社會面更為寬廣,涉及的社會更為黑暗:女主人公形象更為豐滿動人(不但勤勞善良,而且富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對社會的批判特別是封建吏治的揭露更為有力、深刻。
由《竇娥冤》到《金瑣記》
《金瑣記》是明代吳江派葉憲祖將《竇娥冤》改編后的戲。大致內容如下:
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團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竇娥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于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這樣改動,雖然符合人們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斗性,而流于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蛻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
探究訓練
閱讀《竇娥冤》第三折(節選),完成1-5題.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二煞】你道是暑氣喧,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1.竇娥臨刑前發下的三樁誓愿表現了竇娥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7請從每樁誓愿的目的角度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竇娥的三樁誓愿中都引用了哪些傳說?引用這些傳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滾繡球】一節中,竇娥對天地鬼神進行了嚴厲的抨擊,可這一節中,竇娥又發了三樁誓愿,要靠天地留些“靈圣與世人傳”。如何理解她這一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出戲曲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