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
國慶期間,位于太岳山深處的山西省臨汾市古縣陽光明媚,白云在藍天上徐徐移動。這是屬于他們的“國慶藍”“古縣藍”,也是古縣縣委、縣政府交給人民的一份滿意答卷。
臨汾市古縣不僅是“天下第一牡丹之鄉”,同時還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山區縣。據悉,古縣擁有焦化企業4家、煤礦企業10家、洗煤企業22家、非煤礦山企業6家、建材企業10家,加之地理位置屬于盆地,環保工作向來具有挑戰性。為此,古縣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
近年來,古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核心目標,堅持“八個治污”思路,深入推進“八大工程”,努力推動污染防治水平再上新臺階,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
深入推進“八大工程”實施
一是產業結構優化:嚴格“兩高”行業管控,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減排強化工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及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
二是能源結構優化:持續開展鍋爐整治,加大散煤管控力度。
三是運輸結構優化:加快推進車結構升級,加強車用油品監管及強化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
四是城鄉環境整治:加大揚塵源頭治理力度,嚴格建筑工地管理和加強生活源管控力度。
五是水體環境提標: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進一步提升生活污水處理水平,規范和完善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加快修復河流生態系統。
六是土壤安全保障:加強土壤風險管控,全面推進固體廢物整治,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年活動。
七是礦山生態治理:加快推進礦山生態治理修復。
八是治污能力建設: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提升科學監管水平和強化科技支撐。
“八大工程”領導包聯制度
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深入推進八大工程,是古縣縣委、縣政府推進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為此,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八大工程”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統籌協調推進全縣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定期聽取鄉(鎮)人民政府及縣直部門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點問題。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縣政府分管生態環境工作的副縣長兼任。其負責攻堅行動的協調、調度、督導等具體工作,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研究解決相關問題。2019年,古縣政府對“八大工程”實行領導包聯制度,與副縣長、鄉(鎮)長、縣直部門簽訂三級責任狀。按照縣里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對承擔的、牽頭負責的和配合的工程任務,細化舉措,責任到人,明確到月,倒排工期,配套建立工作推進和保障機制,確保按時按要求完成。
同時,古縣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八大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攻堅工程建立任務臺賬,各部門確定專人做好信息上報工作。各部門密切配合,對重點問題及時會商,及時解決,形成聯合調度、聯合督辦、聯合約談、聯合考核的工作機制,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縣委、縣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充分發揮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大氣辦、水防辦、河長辦等辦公室的作用,加大對“八大工程”的評估、督查、督辦。對評估不合格的,予以批評、約談。
值得一提的是,古縣將“八大工程”推進情況列入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污染治理升級改造
目前,古縣煤礦企業中,老母坡煤業、金谷煤業、鴻翔煤業、鴻興煤業、藺潤煤業、登富康煤業、安吉欣源煤業、蘭花寶欣煤業等8家企業已完成礦井水深度治理等工程建設。4家焦化企業已全部完成焦爐煙氣脫硫、脫硝,熄焦廢水、焦化廢水處理,白色煙羽治理、工業料場全封閉等工程建設。
古縣的山西國新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焦化企業,在廠區可以看到推焦除塵車有條不紊地移動除塵。“廠里的除塵工作全靠這個大家伙。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環保設施,這個車需要投資700萬。”正泰公司副總劉常見介紹道。
近幾年,在古縣環保局的指導監管下,該公司的環保建設上了新的水平。據了解,山西國新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省內首家利用“焦爐煤氣制備合成天然氣(SNG)”的企業。其生產工藝采用了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與國新能源合作研發的“焦爐煤氣凈化、甲烷化、膜分離”等國內領先水平的專利技術,每年可解決近2億標方焦爐煤氣的出路問題,同時可減排二氧化硫240噸/年、二氧化碳18.96萬噸/年、氮氧化物432噸/年、粉塵2.4噸/年,對調節山西省天然氣供氣起著巨大的作用。
此外,該公司建立了一座600m3初期雨水收集池用于初期雨水收集,避免初期雨水外排對水環境的污染;建立一座3500m3事故水池用于消防事故水及停車檢修、污水處理站事故時的廢水收集;還建立了危廢暫存間用于暫存公司危險固廢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并每年制定危廢管理計劃,定期轉移危險固廢。
據業內人士介紹,自2017年以來,環保整治空前之嚴,很多環保項目也是在這期間上馬建設。以古縣利達焦化有限公司為例,2017年7月25日,煙氣脫硫、脫硝項目投入運行,共計投入1204.5萬元;焦爐裝煤出焦煙氣治理項目總投資38萬元;二合一地面除塵站項目總投資708萬元;料場全封閉項目總投資2800萬元;熄焦廢水深度治理項目2017年10月30日已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焦化廢水深度處理項目投資1200萬元;揮發性有機物(VOCs)項目投資370萬元,2017年11月14日,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
2018年,白色煙羽治理項目投資630萬元,11月30日,該項目已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2019年8月18日公司與山西霸業科貿有限公司簽訂《高效干霧系統和棚內監控系統與管控治一體化平臺建設》施工合同,此項無組織顆粒物排放治理項目投資530萬元,預計2019年10月底完成。這每一個數字背后,每一項項目的上馬,都透露著政府以及企業對環保的關切。
加大環境執法高壓態勢
古縣在加大環保投入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的處罰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全面開展嚴厲打擊黑加油站、加氣站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經營、貯存、運輸油氣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遏制黑加油站、加氣站點的蔓延。
在此過程中,古縣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商務、公安等部門聯合行動,對縣轄區進行了全面摸排,加大對全縣加油站巡查力度,嚴格車用油品質量監管,嚴厲查處劣質車用油品來源,杜絕劣質燃油進入古縣。
與此同時,加大揚塵治理力度。嚴格按照落實6個100%要求進行全面清除,對裸露煤炭、沙(土)堆、石灰等臨時物料堆場徹底清理或綠網覆蓋,杜絕露天堆放,以及全面開展秸稈禁燒宣傳和管控工作,有效減少面源污染。通過充分發揮網格化監管作用,加強日常巡查、專人負責,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等關鍵部位,有效遏制了焚燒秸稈、垃圾的現象發生。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范圍內禁止燃煤旺火,嚴控煙花爆竹燃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儲存、運輸煙花爆竹。
古縣環境監察大隊趙隊長介紹,古縣建立了常態化執法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大日常執法檢查、巡查力度,促進各項工程穩步推進。并且加大了聯合執法力度,組織生態環境、公安、交警、住建等部門開展集中式、突擊式暗查暗訪,發現共性、普遍、突出問題會及時督促整改。
對分類建立的行業環境風險清單加大風險管控力度,以此提高執法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散亂污企業發現一處、查處一處;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其他責任主體采取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整治、移送公安等硬手段,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各項工程取得實效。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環境監察大隊嚴格執法,共對企業違法行為立案37起。對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形成了環境執法高壓態勢。通過上述舉措,古縣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文明與生態共存
古縣在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結合當地特色自然資源,通過自身實踐,規劃實施了以靈空山、太岳山森林公園為代表的一系列轉型發展的旅游項目。逐步形成了集休閑旅游、住宿、餐飲為一體的發展新格局,為古縣在“三轉”基礎上實現新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石。讓更多的市民與游客在古縣縱情綠水青山,享受藍天白云,呼吸潔凈空氣。
“全縣將繼續以八大工程為抓手,強化環境整治工作。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工業企業提標升級、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低空面源污染治理以及VOCs專項治理。”古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孟憲瑤介紹,下一步全縣將繼續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對全縣所有工業企業進行環境整治回頭看,結合新的“八大工程”要求,明確行業整治標準,查缺補漏,強化督查督辦,切實加大治理力度,加大處罰力度,嚴格按整治標準要求高標準完成工業企業深度治理任務。
特別是對4家焦化企業,要密切關注焦化企業施工進度,確保于文件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治理任務。全面推進重點領域VOCs綜合治理,特別是一體化平臺建設工作,必須于時限范圍內完成;深化燃煤鍋爐環境整治,全面開展淘汰取締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開展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氣鍋爐低氮排放改造,在全縣開展商鋪淘汰取締小煤爐工作;強化露天焚燒和露天堆場整治;加強生活源管控力度,所有產生油煙的餐飲行業必須加裝油煙凈化裝置,達到排放標準(2mg/m3)。對無設施、裝置不運行、不達標和向地下通道、綠化帶低空排放的餐飲業依法予以停產整治。
隨著古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逐步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正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