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燕
【摘要】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高校外語類專業應更加專注于跨文化外語人才的培養。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的培養方向,從課程建設、文化交融、教學方法和校企合作4個方面介紹了實施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 跨文化外語人才? 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2013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這一重要倡議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它實現了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偉大壯舉。“一帶一路”總體規劃對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促進了沿線各國及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睦鄰友好與互利共贏,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領域重要的國際合作倡議之一。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交流合作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經濟貿易、基礎建設、文化傳播等各個領域都有了高速的發展,使得我國外語人才的需求量和質量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掌握沿線各國語言,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是目前“一帶一路”背景下市場對外語人才的能力需求。從這一需求中可以看出,語言是基礎,國際視野和專業知識是核心需求,這就體現了一種跨文化能力的需求??缥幕芰ε囵B也逐步成為目前我國高?!耙粠б宦贰北尘跋峦庹Z人才培養的主要發展方向。
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范疇,是指具有語言文化基礎,能夠掌握其他專業知識,認知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一種綜合素質??缥幕浑H的實踐者在意識形態領域要有主動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能夠精通本土文化,又能接受和學習其他地區和社會制度的文化特征,具有尊重和包容文化差異的情感特征。在具體的行為能力層面,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外語人才要有較強的國際視野,掌握溝通交流技巧,能夠在國際交流過程中靈活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專業知識來幫助解決國際糾紛和文化差異。
二、跨文化交際外語人才的培養
(1)開設文化融合類的專業課程。外語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養首先就要實現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讓學生認識到本土文化和外國文化之間除了語言之外的文化差異。高校除了開設語言類的專業課程外,還要開設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科普類課程,可以根據“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帶的區域特征開設“亞歐文化”、“中亞文化”、“印歐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打開眼界,通過外國文化的學習來構建國際視野。課程導向也是構建跨文化能力培養區域性的一個主要手段,學生在了解各國各地區的社會、人文、歷史、地理等文化知識后,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有關國家和相關技術領域的進一步學習,如在阿拉伯地區的經濟貿易方向進行阿拉伯語、經濟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
(2)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學習。跨文化能力培養是雙向的,在了解對方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學校也要幫助學生構建本土文化知識體系。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進行國際交流合作過程中應不斷提升自信和維護自身尊嚴,決不能崇洋媚外一味屈從。自信的前提就是真正理解文化的優勢所在,因此高校除了語言和專業技術課程外,還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學習方面下功夫,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信心,這樣在跨文化能力培養過程中才不至于失去正確的方向。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我國一直在倡導和平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代表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話語權越來越高,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國、在研究“一帶一路”建設,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自信和有自尊的資本。高校課程設置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堅持傳授和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還要定期組織專家講座和研討會來培養學生認可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這有利于學生接受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性。
(3)豐富語言類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語言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形式,盡管詞法、語法和口語是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跨文化能力培養的背景下,語言課堂教學還要兼顧社會、文化和人文對語言知識的影響,比如英語在歐洲和美洲不同發音就是典型的例子?!耙粠б宦贰北尘跋?,沿線國家特別是小語種的語言教學,要充分考慮跨文化交易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宗教信仰等因素,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如國內知名電池品牌“白象”在進入西方市場過程中就出現了銷售形勢不利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白象”的英譯“white elephant”在英語文化體系下代表華而不實的事物。這種基于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性敏感意識,這種課題教學效果要比傳統教學方法中單純的詞匯記憶和交流對話練習有效的多。
(4)借助“一帶一路”平臺提升校企合作服務水平。校企合作平臺一直以來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可以走出國門,和沿線國家的政府、企業進行合作共建。廣泛的交流合作本身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通過沿線國家合作構建的校企合作平臺的服務質量也會有所保障。高校和國外企業聯合半血,可以帶動高校的智庫建設,也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條件,學生也可以借著這個校企合作平臺去國外學習、實習和就業,可謂一舉三得。比如可以互派學者進行訪學和深造,可以舉辦短期夏令營來讓學生去了解沿線國家的文化,可以和國外企業共建實習基地,讓高年級學生去國外實習和就業等。
參考文獻:
[1]穆琳潔.一帶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再認識[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03).
[2]付元元.“一帶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人才培養初探[J].理論觀察,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