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遼寧省從2005年起在全國率先推出普惠制就業培訓,2008年將原來針對失業國企職工的、由政府補貼的就業培訓推廣到高校畢業生、就業轉失業人員、返鄉農民等就業較為困難的群體,以普惠制培訓為載體,實施技能培訓援助,加強就業服務,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在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十幾年間,政策的普及度是否已經達到政府預期目標,政策的實施效果是否可觀。本文通過采用質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歸納出影響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宣傳的三個因素為宣傳內容、宣傳方式、宣傳者和宣傳對象之間的互動,通過對文獻資料、訪談資料、問卷數據來分析政策宣傳三個因素是如何影響政策宣傳效果,進而影響政策實施效果。
【關鍵詞】普惠制就業培訓 政策宣傳 政策實施效果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遼寧省從2005年起在全國率先推出普惠制就業培訓,2008年將原來針對失業國企職工的、由政府補貼的就業培訓推廣到所有有就業要求的城鎮和農村勞動力。2011年數據顯示截止10月底,全省實現勞務輸出137.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1萬人(省內就業88.6萬人),城鄉勞動力普惠制就業培訓36萬人,并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遠程培訓,培訓后就業率達95%。期間,經過一系列政策性的文件,遼寧省的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已經初具規模,滿鄉嫂、東洲司爐、法庫陶瓷工等一大批勞務品牌逐漸叫響全國,取得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但是,通過調查數據所體現的政策效果卻還是存在著“政策微效”的現象。筆者通過對沈陽市這一地區的大學生群體對普惠制培訓政策的認知程度調研,并通過調查政策宣傳者和宣傳對象之間的有效聯系度,從政策宣傳的角度的來分析政策傳達對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相結合。
質性研究通過以下三種方式:①從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的業務窗口選擇總服務臺和普惠制培訓兩個窗口撥打咨詢電話。②使用沈陽市人力資源額社會保障局官網上的網上交流政策咨詢服務,進行網上留言。③在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沈陽市承擔政府補貼項目就業培訓機構公示名單》(2018-08-31)中46個定點培訓機構中隨機選取5個機構撥打電話,進行電話訪談,用大學生的身份向定點培訓機構了解政策的具體內容。
定量研究調查首先根據大學生對普惠制就業培訓的認知程度設計問卷,從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選取沈陽市作為問卷發放地點共發放100份問卷。
三、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現狀
(一)沈陽市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
按照<遼寧省承擔政府補貼項目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沈人社發[2017]37號)等文件規定:①政策面向大學生為我市高校就讀的畢業年度(畢業當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高校畢業生②大學生普惠制就業培訓的費用是免費的,但是要參加培訓,需要受眾先墊付學費,然后在通過職業資格證的考核后,向政府申請補貼,政府會相應補貼發放給受眾。③非沈陽市戶口居民需要辦理暫住證和失業證才可以辦理。④首次參與職業資格證考核姜獲得職業鑒定費用補助。⑤違反定點培訓機構規訂或未通過職業資格證考核將不予發放補貼。
(二)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宣傳效果
本文中政策的傳達效果評估來源于對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和對定點培訓機構負責人的訪談兩方面來評估。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盡管沈陽市的就業政策已經廣泛普及,但是認為自己對就業政策非常了解的大學生只有4%,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占比62%。對大學生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了解程度調查數據來看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占67%,非常了解的只占4%,說明大學生對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認知率不高,宣傳不夠到位。
政策的宣傳是影響政策實施效果的一部分原因,從就業政策和普惠制就業政策來看,政府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根據大學生對普惠制就業培訓普及度認知的調查數據分析,10%的認為大學生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普及的很高,13%的大學生比較同意這一說法,而49%的大學生則認為一般,而25%的學生反對和3%的學生非常反對大學生普惠制就業政策普及度高這一說法,撇開選擇一般的數據不看,同意的學生占23%,而反對的則占28%,我們可以初步認為大學生對普惠制培訓的認知度不高,這項政策的普及度較低。
四、政策宣傳效果對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
宣傳由七個環節組成:宣傳者、被宣傳者,宣傳內容,宣傳的場合,宣傳時機、宣傳動機和宣傳方法。結合大學生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宣傳,本文總結出三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分別是:宣傳內容、宣傳方法和宣傳者和被宣傳者之間的互動。根據這三個影響因素對宣傳效果之間的關系繪制出政策宣傳對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
(一)宣傳內容難以理解造成政策信息不準確
宣傳內容能否為宣傳對象理解接受決定了宣傳效果,要求宣傳者能夠根據宣傳對象的特點制作出易于理解接受的宣傳內容,才有可能按照宣傳者的意圖改變宣傳對象的思想行為。政策宣傳的內容是政策,而政策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是否符合實際需要,是否真正可能真正做到規范收費是制定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政策執行過程中需要反饋的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只有8%的大學生非常同意和19%的學生比較同意沈陽市人力資源局官網上對大學生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表述簡單易懂。46%的大學生認為表述一般。3%的大學生非常反對和24%的大學生比較反對,認為大學生普惠制培訓政策的表述復雜,難以理解。同意和反對的人數持平。但是這對于一項政策的宣傳來說是不為人喜歡的效果。
根據質性訪談,筆者聯系到了沈陽市A職業培訓學校和沈陽B烹飪學校兩點定點培訓結構,就先墊后補這一規則兩家咨詢負責人給出了解釋。
沈陽A職業培訓學校李老師“我們家學習的項目只有一個,額外只有一項育嬰師是自己要花50塊錢的,其他都是正常政府都正常補貼的,他都沒有個人借錢的。
正常補貼完之后相當于我一分錢沒花了一分錢沒花,對,但是我有一個育嬰師的項目,你相當于自己墊付了50塊錢,就是你相當于花了50塊錢,因為我們政府補貼標準是190,我們報名的時候是240,報名的最高標準只按190給補貼報名費,所以說你就等于自己花50塊錢,其他的我們其他項目都是免費的。”
沈陽市B烹飪學校張老師“補貼現在先墊付,后給你們補償的這種形式,現在國家的規定,比如說我們現在給你報,應該是看你學的等級,你就學四級、三級、二級、五級,每一個等級它對應補貼的金額是不一樣的。 但是總體的應該就是三五千塊錢就是他的上限了,得看你想學哪個等級,對,然后對應的有一個相應的減免,我有個問題就是我錢墊付完了之后,然后申請補貼,“如果我交了4200,然后政府補貼給我3800,然后剩下那些錢就是我自己出了,對不對?”對,他比如說他就給你一個補貼的限額。政府補貼給你了,2000塊錢,我假設,然后你可以選擇我們一個月的班,也可以選擇兩個月,也可以選擇六個月或者一年的,他給你補貼的錢不是固定的,然后每個一個月的學費和兩個月學費它是不一致的,你看你自己補多少差額就行了。 ”
根據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先墊后補”這一規定,兩家老師給了我們看似一樣的答復,但是在政府文件中標明的是“免費”,兩位老師都表示受眾會有一部分學費花銷,政府的宣傳準確性明顯不足。兩個定點機構咨詢人在給我解釋這一問題時的一個重要的矛盾點就是A職業培訓學校的老師告訴我補貼金額是固定的,但是B烹飪學校老師告訴我補貼金額隨著報考等級和所選擇的學習時間掛鉤,在政策執行的實際情況中,過于復雜的,解釋不清的地方都會暴露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果。
政策執行乃是將一種政策付諸實施的各項活動,解釋、組織和施用三者最為重要。所謂解釋,是將政策的內容轉化成一般人所能接受和了解的指令。即政策能否全面 、真實、準確 、順利地到達標的團體, 這是影響政策效果的首要環節。政府在制定普惠制培訓政策“先墊后補”規定時,缺乏對政策對象理解能力及對實際情況考慮。普惠制就業政策在傳達上的失誤,正是“解釋”這一程序的疏漏,政策信息的延遲傳遞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政策微效的部分原因。
(二)政府宣傳不積極,宣傳方法單一,減低民眾參與度
在問卷數據中51%的大學生會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詢就業創業信息,49%則表示自己不會主動去官網查詢信息,這就意味著政府如果不對普惠制就業政策進行宣傳,將有將近半數的人無法了解到這項政策。我們看到認為政府對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宣傳非常好的占8%,比較好的占10%,而14%的認為政府對普惠制就業培訓宣傳非常不好,18%認為非常不好,32%的大學生認為政府對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宣傳程度不夠。大學生了解就業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學校授課,占72%,周圍關系網絡占68%,網絡渠道占65%,而政府宣傳只占20%。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沈陽市對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宣傳不夠積極,宣傳方式也比較單一,難以吸引群眾參與。
(三)政策宣傳者和被宣傳者之間互動薄弱
學者麥克拉夫林提出的相互調適模式:政策執行者與受影響者之間彼此的需求和觀點并不一致,基于雙方在政策上的利益, 彼此必須放棄或修正其立場 ,以妥協出一個雙方皆可接受的政策執行方式,這一相互調適過程是彼此處于平等地位的雙向交流過程 ,而非“ 上令下行” 的單向流程。筆者認為政策宣傳者和被宣傳者之間也需要相互調適,政策宣傳者需要了解自己的政策是否全面 、真實、準確 、順利地傳達給了被宣傳者,被宣傳者也需要將自己對這項政策產生的疑惑向政策宣傳者反饋,使得政策的傳達明確、全面。
在筆者進行質性研究是從三個方面進行的:①從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的業務窗口選擇總服務臺和普惠制培訓兩個窗口撥打咨詢電話,但是分別從五個時間點,五次撥打電話,都沒有撥通 。②使用沈陽市人力資源額社會保障局官網上的網上交流政策咨詢服務,進行網上留言,但是三條留言,都沒有被回復。③在《沈陽市承擔政府補貼項目就業培訓機構公示名單》中選取五家定點機構,然后根據公示名單上的電話,進行電話咨詢。但是只有兩家的聯系電話順利打通,其他三家存在著電話號碼不存在、電話號碼就是人力資源局與社會保障局總服務臺聯系電話以及電話無人接聽的情況,并不利于政策宣傳者與被宣傳者建立聯系。
在定量研究中,數據顯示大學生有9%的人非常同意和24%人比較同意可以及時與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25%的人則持反對態度,43%的人選擇一般。總體來說在定量研究中大學生對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與人力資源和保障局工作人員及時聯系這一觀點還是比較滿意的。
然而,無論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都需要一個暢通的渠道,參與政策的兩個群體都要進行有效的互動,如果政府宣傳者與被宣傳者都浮于制度之上, 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其結果,被宣傳者難以理解政策含義,不愿意參與,而政府也難以把握民眾的態度,不便及時調整政策,由此造成政策的上推下行之間不能契合,從而直接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
五、結論
政府很多政策效率低下,很大原因是政策宣傳不力,宣傳策略僵化,政府宣傳者和宣傳對象之間互動薄弱。政策需要宣傳才能執行,任何面向大眾的宣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普惠制就業培訓政策的政策宣傳便是如此,政府應建立與民眾的溝通橋梁,同時提高政策宣傳的科學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會進入一個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每天都面對龐雜的各信息,如何讓需要宣傳的政策高效無誤傳達給目標群體,需要政府在每次宣傳前定有針對性的策略。
當今可用于政策宣傳的媒介非常多,傳統媒介有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宣傳欄、LED 顯示屏、戶外廣告牌、網站、手機短信等等,新興媒介主要有微博、微信等。利用這些媒介可以為政策執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部分媒介如報紙、網站等同時還可以成為政策對象獲取政策信息的渠道。綜合利用好各類媒介,廣泛宣傳政策信息、提高政策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余姣蘢,李穎娟.遼寧省就業培訓現狀分析及建議[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02).
[2]韓美琦. 東莞市出租屋水電費管理政策宣傳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
[3]周青年. 信息傳遞視角下的國家惠農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馬銘. 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工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
[5]朱麗蘋. 農村政策宣傳渠道與方法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
[6]李澤剛. 我國失地農民就業培訓政策實施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
[7]樂譜. 我國地方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效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姜春陽(1996-),女,黑龍江大慶人,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2018級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