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杰
【摘要】2012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桂林旅游城市的建設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本文在介紹桂林旅游城市建設和漓江現狀基礎上分析了漓江保護工作對提升桂林旅游品質的必要性,然后指出基于漓江保護工作的桂林旅游發展策略,說明為真正實現自然環境保護與桂林旅游發展的和諧相處,必須將環境保護工作真正視作提升桂林旅游品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漓江保護? 桂林? 旅游城市
漓江對桂林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漓江不僅僅是桂林的母親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桂林人,更是桂林旅游的靈魂所在,只因有了清澈的漓江水,桂林的山才更加靈秀更加峻峭,山水結合、城景交融是桂林國際旅游名城的根本特色。長期以來桂林很重視對漓江的保護,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只為眼前利益,不顧及長遠發展,破壞漓江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因此,加強漓江保護工作極為重要,且任重道遠。
一、桂林旅游城市建設現狀及漓江現狀分析
(一)桂林旅游城市建設現狀
自《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桂林旅游城市建設以“一本藍圖繪到底”、“打造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為主要目標,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桂林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數在不斷攀升。2017年,桂林市旅游接待人數達到8232.79萬人次,2018年則達到1.06億人次,可見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打造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過程中,新近啟用的桂林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各類高端旅游項目、各類文旅產業融合項目、各類文旅融合精品均屬于相關成果典型。近年來還推出了八大旅游精品線路,“漓水青山,養生桂林”健康養生品牌的建設,先后榮獲“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中國十佳品牌會展城市”、“全國旅客滿意度十強”等榮譽,并通過國家驗收真正成為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桂林旅游品質實現長足提升。
(二)漓江現狀
漓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長164公里,具有泥沙量小、水質清澈的特點,兩岸多為巖溶地貌,具有相對流量豐富、夏漲冬枯暴漲暴落、汛期較長等特征。以漓江為主體的桂林漓江風景區屬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也是世界上風景最美、規模最大的巖溶山水游覽區。長期以來,桂林著重圍繞植被保護、水資源保護、景觀保護、開發利用保護來開展對漓江的開發保護工作,并依法監督檢查、落實法律責任,采取的具體措施有治理“四亂一臟(亂搭建、亂挖河道、亂養殖、亂經營,環境衛生差)”、修復“受傷(采石損毀山體面貌)”山體等。
二、旅游開發對漓江保護工作帶來的沖擊
漓江風景名勝區是桂林旅游的標志之一,在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過程中,漓江景區面臨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沖擊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一)生態環境沖擊
在調研中發現,現階段漓江面臨多方面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問題包括水污染、非法采砂、枯水期延長,具體問題表現如下:水污染。漓江的水污染問題主要源于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以及旅游污水,結合《2018年桂林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可以發現,雖然漓江各流域各斷面水質符合水環境功能區保護目標要求,但工業企業污水處理不達標、城市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存在“死角”、畜禽養殖業污水排放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等問題仍未根本性解決。在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旅游污水對漓江保護帶來的影響也隨之不斷擴大,竹筏與游船漏油、含油污水直排便屬于典型的污染源,而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和排水系統建設不完善,旅游餐飲、住宿等排放的污水對漓江水質造成較大沖擊;非法采沙。雖然近年來桂林市打擊非法采沙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但漓江非法采沙行為仍未得到有效根治,這主要是由于非法采沙投入少、利潤高、見效快。非法采沙會污染水質,毀壞河道內綠洲,改變自然景觀,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漓江的觀賞價值,還會引發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非法采沙問題的嚴重性應引起足夠重視。
(二)文化沖擊
在生態環境受到沖擊的同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也對漓江傳統文化造成了較大沖擊。近年來漓江流域旅游開發存在盲目大興土木、造景造城問題,簡單堆砌的水泥混凝土缺乏設計,或沒有結合漓江生態環境,如有的房地產項目生硬的“融入”疊彩山隔江相望的景觀,有的項目改變了漓江流域原有的自然風貌,這些均屬于文化沖擊的典型表現。在大力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過程中,漓江流域還存在盲目推進現代化的問題,這類問題帶來的文化沖擊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三、基于漓江保護工作的桂林旅游發展策略
(一)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1)基本思路。為更好滿足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需要,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得到重點關注,可圍繞《桂林市水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展開。《方案》中的“實施漓江(城市段)排污綜合治理工程”、“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統籌謀劃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大力提升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貫徹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等具體方略對漓江保護工作起到保駕作用。
(2)具體措施。基于上述基本思路,為更好保護漓江生態環境,需要落實好以下幾方面具體措施:開展漓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污染整治工作可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市政建設、推廣生態農業、加大整改力度等方面來開展。通過保證鐵合金廠、氮肥廠、味精廠等重點污染企業的污水排放達標,取締不達標企業,并淘汰高污染、高水耗、高能耗企業,即通過清潔生產做好漓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市政建設需關注污水處理率的提升,以此降低漓江兩岸生活污水排入量;推廣生態農業有效降低農藥和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量,因此政府要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并加大對養殖業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支持力度。開展病蟲害的物理與生物防治、生物多樣性的利用、畜禽養殖場的全面整治,實行生物多樣性的立體農業、輪作、套作、間作,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的規模并切實做到達標排放;推進漓江游船的優化升級,保證防油污裝置、油水分離器的100%配置,并嚴禁向漓江排放廢舊柴油、機油,配合嚴格落實的淘汰機制和人力劃船的優惠政策,有效降低游船對漓江造成的污染。同時,采用高標準的污水處理設施,還應重點監督檢查和整治漓江流域的各類餐館飯店,確保排放污水達標合格;根除非法采沙問題。為真正根除非法采砂問題,桂林必須積極推進“非法采沙入刑”工作,通過提高違法成本的方式嚴厲打擊非法采沙行為,并配合媒體渠道的宣傳、舉報有獎等活動,進行全面、立體的監管,通過多措并舉,重拳打擊,徹底根除非法采沙問題。
(二)文化層面的保護開發
為應對漓江受到的文化層面沖擊,桂林必須結合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目標,積極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這種融合發展應成為漓江流域保護開發的基本點。在漓江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實現旅游、生態、休閑、文化建設的完美融合,因此漓江兩岸的建筑必須同時擁有旅游、市政、民生、文化屬性。漓江文化層面的保護開發需重點關注周邊古民居的保護修繕,可結合新興的民宿產業展開,格格樹飯店、秘密花園酒店、阿麗拉酒店等均屬于這種保護修繕與民宿產業相結合的典型。發展民宿產業,還能調動群眾保護古民居傳承文化的積極性,政府必須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以民宿旅游、休閑觀光為基點,帶動漓江文化層面的保護開發。基于漓江文化的現代化建筑設計與建設、人文景觀的重點保護、文化內涵的提煉均需要得到重視,由此形成富有桂林特色、漓江特色的各類建筑及旅游產品,即可有效應對漓江受到的文化層面沖擊,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也才能夠真正凸顯自身的“根”與“魂”。
(三)其他措施建議
為更好保護漓江,必須做好水的文章,保障有充足的水源。切實做好漓江源頭水源林保護,制定、落實相關獎勵政策,調動當地林農管林護林的積極性,確保水源林自然儲水功能的充分發揮;管理、利用好漓江上游新修的三大水庫(小溶江水庫、川江水庫、斧子口水庫),充分發揮其豐水期蓄水、枯水期給漓江補水的調節漓江水量的功能,有效緩解漓江枯水期延長問題,確保漓江水四季長流長清,滿足通航游覽觀光、農業灌溉及生產生活需要。搞好漓江兩岸的綠化美化建設,要高標準規劃設計,打造現代化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景區,栽種與桂林氣候適應,與漓江景觀相宜的花草樹木,讓清澈的漓江在青山綠樹間安然流淌,“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對桂林山水交融的美景的最佳寫照。此外,還應當抓好漓江的環境衛生工作,加強執法力度,大力宣傳,提高人民群眾保護漓江的法律意識,增強自覺性,使保護漓江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進一步優化漓江環境,提升桂林旅游品質,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提高桂林旅游經濟增長。
四、結論
綜上所述,科學保護漓江,有助于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推進。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開展漓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根除非法采沙問題、爭取各方支持、文化層面的保護開發等內容,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漓江保護工作路徑。保護漓江不僅能夠滿足旅游業發展、國際旅游勝地建設需要,還能夠有益于桂林市民身體健康、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保護漓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丁鈺,覃楊林,吳云,王軍博,農素婷.全域旅游背景下桂林新型旅游住宿產品品質提升路徑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5).
[2]謝雨萍,李友軍,孟凡釗.桂林旅游服務標準化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J].度假旅游,2019,(04).
[3]郭小凡,姜漓,楊瀾.智慧旅游背景下桂林紅色旅游提升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8,(20).
[4]翟麗蓉.慢旅游模式下桂林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