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普洱茶中有一款茶叫曼松,它的火爆源于《版納文史資料選輯》中的介紹,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為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皇帝指定五大古茶山中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子茶葉概不要”。另一原因是產量極低,品質高,口感好,一般解釋是蠻松是小葉種,所以甜香好,苦澀不顯。
曼松隸屬于勐臘縣象明鄉,2010年以前從象明或倚邦去曼松都沒有汽車路,只能乘摩托車或走路,山路超過15公里。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取消私營茶莊,實行計劃經濟后,只有收購勐海茶廠生產的少量普洱茶,遠離勐海的很多古茶園不再收購茶葉,過去靠茶維生的茶農無處賣茶,只好砍掉茶樹,改種糧食,在地邊梗上,留了少量的茶樹自飲。曼松寨地處接近山頂的大山之上,無平地,缺水源,既沒有收入,種糧也收獲甚微,曼松百姓生活艱難,于是在政府的幫助下,1984年后全寨外遷。
大部分村民遷到距原曼松寨近兩小時山路的山腳小河邊曼松新寨居住。當普洱茶重新炒熱,曼松茶又被人們重新追捧時,曼松茶園已經淹沒于林木草叢之中20多年,20多年以后,曼松居民根據腦海中的印象,步行近兩個小時的山路,找回到原來的茶園,在一片已經被樹林和雜草淹沒中,重新找到零星的茶樹,再零星的采集一些回去加工,一個人每次用5~6小時采回去制成的干毛茶,常常只有幾十克,這就是近幾年曼松的產量。目前一年干毛茶估計只有幾十公斤。
曼松成為了可遇不可求的象征物,而不再是一種商品。過去一直都說曼松以小葉種為主,澀而苦,但甜香好。其實曼松是大小葉混生,大葉為主,其比例情況與倚邦其他產區的大體相似。但曼松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茶樹葉片比較綠、比較厚,內涵物質相對比較豐富,條索緊結黑亮,湯色淡金黃,葉底黃綠勻齊,山野氣強,杯底留香較好,苦澀不顯,湯中帶甜,回甘較快且好,湯質飽滿甜滑,耐泡度大。
十二月份,在西雙版納我們去的是新的六大古茶山,何老師去了倚邦,尋得了幾泡曼松。我們因為行程,沒等到、沒喝上曼松。回到南京,心里面總是小有遺憾,陳老師、段老師一直記掛著。今天我收到了一泡曼松——他們自己都不舍得喝的稀有好茶,心中只有感動。
自己收集普洱茶的原料,自己制作或者監制、存放,把自己收集的普洱茶存放起來,每過一兩個月拿出來看看它的變化,聞聞它的香氣,再泡上一壺,親自體驗它的變化。總盼著新茶早日成老茶、證實自己慧眼識茶。卻沒成想,自己亦步入中年!從20歲存茶到60歲,人已經進入老年,而茶還只算是壯年。
由青澀到成熟,人生的過程與普洱茶的成熟過程是如此相似,但是仿佛有一句古語:我生而有涯,而普洱茶卻無涯。
親自收制,親自存放,親自沖泡品飲,10年,20年,普洱茶同茶人一同成長、一同成熟,這是普洱茶的獨特魅力之一。
如此好茶,就算你不懂,內心也會歡喜,在一大堆散亂的茶葉中,去找你最喜歡的那一款來喝。猶如那好茶、有待沉得住氣的智者前來查找!如此才會兩心相悅,因為遇見、相融才是此生的意義。
熱茶起水霧,閑庭歌緩序,香人聚首時,杯盞見盛情。新春一開始,好茶在等你。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這里不僅有奇特的山水,更有深厚的多民族文化內涵,使得景區彰顯濃濃的民族味道。這里世代居住著淳樸善良的傣家、哈尼、彝等民族,特別是傣族大多依水而居,與水相伴,是他們在呵護這美麗的熱帶雨林。
一個寒冷的早上,我們來到著有“植物王國”皇冠上綠寶石之稱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我們從景洪過來,路上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始建于1959年的位于勐侖的葫蘆島植物園,氣溫卻從景洪的24度驟然下降到了14度,令人感受到了北方一樣的寒冷,植物園被濃濃的霧氣籠罩著。聽在植物園工作了30年的方主任介紹到:這里只能算是極地熱帶雨林,還達不到非洲的高溫高濕,所以在嚴寒的冬季上天就派出霧神來保護熱帶雨林,中午十二點到兩點霧氣散開,聰明的植物抓緊這段時間趕緊進行光合作用。晚上七八點鐘,霧氣又籠罩著植被 ,如棉被把植物嚴實地包裹著。
乘坐景區的觀光車行過羅梭江大橋,時間便慢了下來,寫下想說的話,用鏡頭記錄眼中的美好,讓疲倦的心放下。島上悠揚的風陪伴著晨間薄紗中的露珠,花瓣也會緩緩地從樹梢上落下。我尋個僻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靜靜地體味周邊的一切,時光調皮的剪影在身邊時不時的晃動著。
腳步挪移著,想把一切美好收入眼底,一片棕櫚園出現在眼前。棕櫚樹是南方最具觀賞特點的植物,它品種有很多,有像扇子一樣的扇尾葵;有一種葉片像魚尾巴的魚尾葵;還有高大挺拔的董棕,油棕,酒瓶棕,特別是有一種被稱為旅行者樹的棕欖,聽說蓄水量巨大,是天然的“蓄水池”。
行至榕樹園,看成片的榕樹,或英姿偉岸,或倩影婀娜;它們如遮天華蓋,有如如瀑流枝;終年碩果累累(無花果),茂葉蒼翠。
榕樹的分布區,有一類奇特的昆蟲。它們嬌小脆弱,經不起狂風暴雨,扛不住烈日炙烤。它們在榕果內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
但自成年的那一刻起,它們便義無反顧地飛出榕果,無畏艱辛,廢寢不食,堅毅地尋找著新的生存家園。這就是榕小蜂——榕樹的唯一傳粉昆蟲。它們非常專一地為某種榕樹傳播花粉,幫助榕樹完成后代繁衍,它們以榕果為家,在榕果內生兒育女。
一個偉岸,一個微小;一個長壽,一個命短。二者共同生活在生態環境復雜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久經滄桑歲月的考驗,依然專情如故,最終完成寄主和自身的繁衍。榕樹和榕小蜂可以說是夫妻關系,協同進化。
榕樹絞殺棕欖樹也是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油棕的存活期只有20至30年,而榕樹是生命力旺盛的樹種,通過一些鳥類或昆蟲的媒介,吃了成熟的榕樹果子后,把不消化的糞便排泄到樹上,生長出寄生根,把原來的樹緊緊纏繞起來,把根深深扎進地下,爭奪養分和陽光,直到把里面的樹緊緊絞死,替代原來的樹。
導游們形象總結出解說詞:就像小蜜傍大款, 最后吸干榨盡!
引人注目的還有非洲加蓬的國花——火焰花,開得紅紅火火。還有一種花,方主任說是軟枝黃蟬——空心黃紙花花瓣薄如蟬翼,色澤金黃,格外喜人。
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一種聽見音樂便會翩翩起舞,當地人稱之為跳舞草。它似乎在歡迎著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而龜背竹常年生長在大樹下,需要光合作用,它就會長大,長大了就有陽光星星點點灑落在它身上,有幾株更加聰明的居然還長出了裂紋,如有昆蟲從它們身上爬過,可以找到裂縫出去,它們的葉片就不會被咬得千瘡百孔
還有一種叫鐵力木的樹,它木質堅硬、比重較大,也是非常珍稀的樹木,樹形成寶塔狀,枝頭有剛剛發出來的紅色葉子,紅葉在北方意味著衰老,在西雙版納代表著新生,剛剛長出的小葉芽非常嬌嫩,變成紅色就會減少陽光的吸收,減少光照的輻射,直到慢慢有了抵抗力后才會變成綠色。
我呼吸著新鮮空氣,感受著森林的環抱、欣賞著美麗的百花園。在這里,伴著我的是山清水秀,亭臺木橋,花草清芳,不禁感嘆,好似人間仙境!
植物園里一萬六千多個品種,這里是植物的王國,沐浴著這里得天獨厚的熱帶雨林氣候,百花爭奇斗艷,每個不同園區都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氣息,閉上眼,深呼吸,感受這唯美的雨林意境,享受這醉人的風情。
花兒盡情綻放,鳥兒舞動歌唱,人們歡樂生活,自然和諧溫情的光輝緩緩籠罩在植物園的上方,注定了被它吸引,被感動,被誘惑。內心深處涌現一股愛意,想把美好珍存,想要融入其中。坐看花開不敗,耳聽萬物齊鳴,人生的樂趣以及柔軟的情愫,在這里演繹得轟轟烈烈。 十二月晨光如水,靜灑。十二月,晨念如風,凈盈。聽時光莞爾一笑,一抹心愫悠然,瀲滟了無語的情懷,輕輕綻放生命的芬芳……或許這每一片葉子都深藏著故事,訴說著傳奇。
進入三月,草長鶯飛,春花爛漫。初春一個清晨,正是櫻花盛開季節,我行走在一條熟悉的小路上,看見一輛黑色小汽車從身邊緩緩開過。那車上竟然落英繽紛,鋪滿了粉色芬芳的花瓣。當時我的心一下子柔軟起來:艷遇,不一定只限于人與人之間的范疇,任何美好事物的不期而遇,都可以使你心生感動。當時的我好艷羨那輛車,它和花兒該會有怎樣的一個夜晚約會啊?相互依偎纏綿著,聽花兒喃喃低吟,抖落了一身的芬芳,離去也要把所有的美奉獻給知我解我者,燃盡耗盡了也無怨。
我行走在花叢之中,心隨花的飄零而感慨。櫻花樹站在雨里,看著愛成凄美,花瓣在手心,說舍不得離別,太陽花醒來之前櫻花的眼淚是為誰?回憶是快樂不會結束的旅程,在我沉睡之前,再看你一眼,別忘記,活在回憶里,不變的依戀是,櫻花永遠的眼淚。
“櫻花浪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今年的春天,又是繁華似錦的季節,傲立風中的花枝,令人憐愛之情油然而生。走在林間,只覺頭上腳下身前身后都是輕緋淡粉,如霧如霞的嬌艷櫻花,倘若一陣風吹來,無數的花瓣柔柔落下。此際的櫻花,盛放若爛漫云霞,隨著春風,優雅飄落,吻上你微笑著輕仰的面頰。櫻花的話語是熱烈,純潔,高尚的愛。櫻花的美在于,成片的粉紅色花朵肆意嬌艷嫵媚綻放的熱烈,更在于它經歷短暫開到奢靡后隨即凋謝的壯烈,和飄落時的那種清高、純潔和果斷,一周左右的花期,無怨無悔地把一切奉獻給人間。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要用什么樣的速度,才能與你相遇?漫漫人生路,我們都是匆匆過客,那落滿一地的,不僅僅是花瓣,還有凋零的心啊。
說起凋零的心,多情男子、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一生為他心愛的女子瑪吉阿米寫了無數的情詩,感動了無數人。而他凋零的眼淚,他的詩篇,他的情懷,該是怎樣的花飛淚灑呢?
時光仿似回到舊時。前年我旅行到拉薩,來到倉央嘉措與情人約會的那間小木屋,屋前屋后,依然是鮮花盛開。我靜坐窗前,花香穿透千年時光,透過那已經被時間淘洗的木窗,沁入我的心扉、血液。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游人,聽著古樸動人的旋律,坐在古老的木桌椅前,喝著不能忘懷的香氣四溢的酥油茶,吃著那帶著香味的糌粑,看窗外樹上的花瓣一片片飄落……讓時間穿越,讓心緒放飛,希望可以讓遇見那世上多情的倉央嘉措,等著他駕著載滿鮮花的馬車而來——他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大的王,也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放棄所有僧侶們羨慕的“高官厚祿”,一路風塵,踏雪追蹤,尋來與情人瑪吉阿米約會的香艷之地,為她寫下無數動人的美妙詩篇。這些詩篇,包含了對故土的熱愛和眷戀,對教義以及修行的證悟與理解,對一生所鐘愛情人的思戀與不舍,字字句句都閃耀著慈悲的光芒和智慧的終極關懷,他的詩篇正如一片片花瓣散落人間,至今還香艷、感動著無數人的心靈……
今天我行走在櫻花樹下,花的眼淚灑落大地,讓人心生憐愛,如同我當年在雪域高原穿行在這個多情男子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