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但只有實現本土化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國輝表示,要實現雜交水稻在非洲大規模推廣,種子培育、生產本土化至關重要。
十年前,袁氏國際派團隊進駐馬達加斯加,在當地注冊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袁氏馬達)。十年后,袁氏馬達在非洲扎根,采取“農業企業+小額信貸公司+農戶”的生產組織方式,既解決了非洲農戶投入能力有限的問題,又有效打通了雜交水稻產業鏈。通過袁氏馬達項目的實施,解決了部分當地農民的就業,培訓了該國的農業技術人才,培育了雜交水稻種子市場,實現了農業本土可持續發展。
尼日利亞吉加瓦州農業與自然資源廳常務秘書長易卜拉欣·甘博·阿利尤表示,培育優良種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湖南公司生產的種子幫助尼日利亞農民大幅提高了收成。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種子在非洲各個國家真正生根發芽,深深扎根于廣袤的非洲大地。
除了稻種本土化培育,中國以及湖南注重農業種植技術非洲本土化培訓。隆平高科先后在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國開展援外培訓。隆平高科從最初單純的種子國際貿易,到承擔國家援外培訓和技術合作,到建設目標國家研發基地,再到設立海外產業公司,走出了獨特的“公益性援助”+“市場化拓展”雙線并舉的國際化路徑。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坐落著中國在非洲最大規模水稻種植項目——萬寶莫桑農業園。該項目集水稻種植、倉儲、加工、銷售于一體,帶動了該國糧食生產的良種化、規模化、機械化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