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城市當中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道路交通壓力也因此更加巨大。甚至一些超載車輛也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增加,過去建設的路基已經無法繼續承載現代公路路況下的車輛。為此,需要對路基方面進行必要建設,通過增強其承載能力,也為路基發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自然環境下路基建設形成的內部結構相對比較松散,造成了路基穩定性相對較差,強度不能夠更好的滿足實際發展需要,因此,現代公路施工過程中,路基加固技術就需要重要意義。才能夠更好的滿足公路路況對基本性能方面的實際需要。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路基加固處理工藝;技術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公路的發展程度、規模以及車輛荷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對公路路基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動了路基處理技術及加固方法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在路基工程建設中路基處理技術和加固方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路面的基礎部分,路基承受著周圍環境和荷載擴散的雙重影響。而路基要具備一定的使用性能,必須要有足夠的穩定性和強度。自然條件下的路基填料一般結構比較松散,穩定性和強度難以滿足道路行車的要求,因此,必須要采用相應的路基加固技術對路基進行壓實和加固,使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符合具體的穩定性指標。
一、公路路基的重要性
我們國家的公路一般來說有兩種路面形式,第一種是柔性瀝青混凝土路面,第二種就是剛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照國內的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瀝青公路設計的壽命不可以低于15年,水泥混凝土公路設計的使用壽命則不可以低于30年。但是最近這些年來發現,很多公路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遭到了破壞,僅僅運行了兩三年就已經出現了大面積斷裂以及翻漿等危害。路基是路面的基礎部分,其受到周圍環境和荷載擴散的雙重影響,保證路基的穩定性和強度是路基加固的最終目的。自然條件下的路基往往無法滿足穩定性和強度的需求,需要進行加固,以符合承載力的要求。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的工藝
(一)換土填層及深層攪拌工藝
結合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結構的實踐情況,通過對路基行業標準要求的充分考慮,加強換土填層及深層攪拌工藝使用,使得路基加固處理效果得以增強,從而為公路工程建設水平提供保障,保持路基良好的承載力。基于換土填層及深層攪拌的路基加固處理,需要做到:1、通過對均勻性良好的礦渣灰土、碎石等填土料的合理使用,將路基所在區域較為松散的土層替換掉,從而增強路基結構穩定性。同時,在換土填層工藝的支持下,能夠優化路基性能,使得路基土層結構問題發生率降低,從而提升公路工程建設水平,避免路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發生;2、在路基加固處理過程中,若采用深層攪拌工藝予以應對,需要使用石灰、水泥等穩定性良好的材料,以此實現對路基軟土層的硬化處理,從而達到提高路基強度的目標。施工期間,要求施工人員對于路基加固處理的深層攪拌工藝有著充分的認識,可以熟練應用該技術進行公路路基加固施工,在規范化的施工操作中保證路基施工質量,減少沉降、裂縫等問題發生,應用先進施工技術給予公路路基性能有效保障。
(二)高填路堤特殊加固工藝
若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部分高填路堤出現了局部下沉問題,則會使路基發生斷裂或坍塌。因此,需要在實踐中加強高填路堤特殊加固工藝使用,給予公路工程路基性能優化必要的技術支持。具體表現為:1、在行業技術規范要求下,選用性能可靠的填料,使得公路工程高填路堤抗壓強度得以提高;2、若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路基下沉現象明顯,則需要在填料中加入適量的固化劑加以處理。同時,應通過對強夯法的高效利用,確保高填路堤特殊加固工藝在路基加固處理中的應用有效性。實踐中通過對這些不同措施的配合使用,能夠使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路基結構穩定性得到可靠保障,提高其抗壓強度的同時延長其使用壽命。
(三)機械碾壓法
這種方法是路基加固工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壓實方法。主要是即利用壓路機等碾壓機械的自重在路基表面上來回開動,壓實并加固松散的路基土,這樣可以使路基土的不透水性加大,路基的強度與穩定性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從而避免了路基在道路行車荷載作用下出現沉降。這種加固方法主要適用于低飽和度的黏性土、碎石土、砂土、雜填土等。
三、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工藝的技術措施
(一)換填法和膠結法
換填法就是通過對路基基底實際情況的考慮,用性能可靠的礦渣土、碎石等對其基底一定深度的濕軟土層進行置換處理,且在結構穩定、防腐蝕效果良好的土作用下,保持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在軟弱土層區域良好的排水固結效果,從而提高路基承載力,保持其良好的結構性能。水泥攪拌樁法,應用時可選用濕法、干法工藝來對路基進行加固處理。其中濕法為將地基土、水泥固化劑置入深層攪拌機設備中均勻攪拌,在原地固化地基,以此提升路基穩固性。干法則為將地基土、石灰、水泥等材料均勻攪拌,在原地生成穩固的水泥土體固結地基土體。該法在實際路基加固施工中有著極佳的應用效果,尤其是對含水量過高、淤泥質土、粘性土等地基處理效果好,加固施工中應用該法可以盡快加固土層。高壓噴射注漿法,應用時通過鉆機設備將注漿管連接至土層下方,借助于壓力將漿液輸注至地下,待攪拌均勻形成混合土層后,即可提高土層化學元素的穩定性以及防水效果,適用于濕陷性黃土、淤泥質土地基加固處理。
(二)托底灌漿技術
在某公路路段施工當中,發現基層位置處出現了多處裂縫,而為有效保障公路施工工程具有較高的施工質量,需要對公路路基進行加固處理。施工人員在充分結合各項現場勘探數據之后,決定沿著路基方向使用托底灌漿技術加固路基基巖。通過嚴格按照既定的同一布孔方案進行鉆孔設計后,將鉆孔深度設定為至少5m,按照試探性灌漿-間歇式灌漿-交替式灌漿-加壓灌漿的順序進行施工。首先在試探性灌漿當中,如果地基孔隙較小且在灌入量不斷增多下,漿液也會隨之上升時,統一采用水料比為0.55的標準漿進行灌漿。反之則采用水料比為0.5稠漿進行灌注。而如果孔隙直徑相對較大,但隨著灌入量的不斷增多,稠漿并不會隨之上升時,需要在完成一定量漿液的灌注之后,間歇一段時間等待其初步凝結,而后再繼續灌注直至托底。鑒于該路基加固施工工程對施工時間有著明確限制,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時間,施工人員采用了先進行漿液灌注而后再灌注砂礫,隨后繼續灌注漿液的方式直至托底。最后在對灌漿壓力進行有效控制,使之能夠始終保持在0.1到1MPa間的前提下,統一使用標準漿進行加壓灌注,等到壓力在半小時內可以保持較高穩定性且托底已經基本固結之后進行灌漿終孔。而經過此番加固處理之后,路基沉降量明顯下降,基本可以控制在2mm左右,在使用聲波測試法對加固效果進行檢驗后,發現其聲波速度提升至了每秒4500km,這也意味著路基在托底灌漿技術的運用之下起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加固處理工藝及技術,能夠保持公路工程良好的路基施工狀況,使得路基的安全性能能夠得到科學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道路交通運輸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未來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計劃實施中,需要根據其施工區域的具體情況及行業技術規范要求,選用適用性良好的加固處理工藝與技術措施,給予路基性能優化必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金宏波.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的工藝與技術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5):252.
[2]王晶.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工藝與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2):209.
[3]黃為民.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處理的工藝與技術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3(18):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