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嫻
摘要: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整體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使我國快速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迎合時代的步伐,在教育現階段教學過程中,授課的形式已經越來越趨近于信息化和科技化。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信息化與學科知識進行良好的融合過程,把控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完成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教育目標,是進行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關鍵詞: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及考核改革
引言
我國建筑行業自改革開放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和成果,為我國基礎建設貢獻力量。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是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主干職業課程之一。課程包含了建筑裝飾設計基礎、室內空間組織與設計等內容,通過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室內外裝飾設計的基本理論與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建筑裝飾設計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設計思維。
1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是發展的趨勢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學有著明顯的優點。首先它能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并且這種信息量的增加不是生硬的增大授課任務量,而是用短視頻、圖像等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它能夠提供靈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同學們可以很方便的對自身進行測試,更為及時的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及相關不足。最后,信息化教學可以進行碎片化整理,有可能將學生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學習,這在中職學生中是難能可貴的。但是,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并不意味著傳統教學模式的落伍和淘汰。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前準備、課堂設計、課后作業及考核等環節依舊在信息化教學組織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及考核改革
2.1“教”、“學”、“做”、“賽”一體化模式的應用
“教”、“學”、“做”、“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目前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此種方法能夠有效的把常規的“教”、“學”、“做”、“賽”多個項目進行合并,使教學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利于培養學生今后實際工作的綜合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從而為建筑裝飾專業提供實用型的高級人才。首先,在教學做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應圍繞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工種的具體程序來構建課程體系,調查工作崗位需求。具體來看,可以將其劃分為“裝飾設計”、“裝飾報價預算”、“裝飾施工”等工種,根據工種來劃分工作崗位,包括“施工員”、“造價員”、“質檢員”、“材料員”、“資料員”等崗位,根據具體崗位需求來確定校企合作內容。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施工組織能力”、“設計繪圖能力”、“項目管理能力”、“裝飾工程造價能力”的培養,以其“職業能力”的發展作為教育主線,抓好素質教育。另外,建筑裝飾設計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在中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需要堅持“學”、“做”雙抓,根據社會對相關人才的培育需求,推行工學交替育人模式,推行一個學期的校內教學課程,一個學期的校外實踐課程體系,在校外實踐課程體系上,從“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三個階段推進,通過學、做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用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在學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并在用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我。最后,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競賽的主觀能動性,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課后,成立競賽社團,鼓勵同樣興趣的學生參與到一個社團中,大家相互鼓勵、分享、學習。在課程中,推廣“以賽代練”的考核方法,將學生的比賽作品和設計方案納入到考試評價內容中,將技能大賽的評分標準作為成績評價標準,還可以將競賽成績折算為分數,提高學生參與競賽的主觀能動性。
2.2課程教學基本信息
《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是一門建筑裝飾專業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涵蓋裝飾中的主要材料及施工構造關系,這里以裝飾地鋪構造為例:通過對裝飾地鋪傳統構造及實驗室研究的快裝構造做對比,進行了一堂課程的創新講授。在講到快裝技術特點中,讓學生通過之前對裝飾材料及相關結構的基礎知識點學習,特別是對什么是榫卯、榫卯歷史的延續發展、榫卯的構造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而課程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驗室基于以上的認識進行了新構造的融合與創新研發,利用現代裝飾地鋪快裝技術與傳統榫卯結構的結合,從而訓練學生在該空間中對以上知識點的創新應用,并利用現在信息化手段---VR視頻、課堂派課程學習,全面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構造與新構造的認識,并引導他們進行創新與應用。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信息技術下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是通過虛擬化的建筑物,對其進行創造性的教育教學。信息化時代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對設備的要求較高,需要借助大量的、專業化的軟件設備來進行操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校只是通過開始對基礎軟件的教學課程,教學效果不好。因此,需要學校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對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設備進行資金的投資建設,引進先進的技術,與此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老師應當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時代背景,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的授課,對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的構建。
2.4信息化教學模式要求課后的及時考核與反饋
信息化教學模式定義的本身就意味著其擁有著豐富的考核方式,并且可以達到邊學邊考核、學完考核完的程度。在建筑裝飾課程教學中,每一個章節都與前后內容有著較強的聯系。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適時的考核并反饋給學生自己和教師。在我們的建筑裝飾設計教學考核方式中,給予了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兩大類,在這兩大類中,線上考核除了傳統的試題庫之外,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模擬考核場景,要求學生對實際場景進行設計或評論。比如:分析某個場景的光影特點,并根據自身的分析對場景光影進行調整,這對學生在各種實際場景下運用建筑裝飾設計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核。同時這種不設置標準答案,只根據制作結果進行評分考核的方式避免了傳統試題有標準答案,從而有可能引起抄襲等現象的問題。教師也能夠獲得學生真正的學習水平與設計傾向,便于之后根據學生的現狀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有側重的引導與培養。信息化教學模式及手段在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教學中的應用,其本質是在充分了解學生以及課堂要求的基礎上,推進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靈活的利用影像、圖片等各種教學資源,合理的規劃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課堂環節和過程,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考核結合在一起。從而真正達到優化建筑裝飾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是一門需要強大審美支撐的抽象又專業的學科,在教授課程內容的過程當中,更加需要以學生為主角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與體驗。在這樣的學科特色的情況之下,采用信息化的教學優勢便展露無遺。信息化的教學和考核形式,有利于解決抽象知識具體化的艱難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不斷容納知識并與他人進行思維碰撞,通過信息化工具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在實踐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具有實戰能力的建筑裝飾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崔賀亭,童霞.建筑裝飾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霍長平.關于對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構造設計”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247
[3]?郭春華.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及考核改革研究[J].四川:建筑工程學校,2018,3:10.
課題研究:NZJGH2018018內蒙古自治區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中的應用研究
(作者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