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遠霞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對私有財產保護的民商法理論依據,分別從發法理基礎與法理特征兩方面開展。在此基礎上整理出完善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的建議,提出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加強民商法落實監管制度,以及與物權法結合明確保護范圍,可以作為民商法發展完善的理論文獻參照。
關鍵詞:私有財產;民商法;物權法
一、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法理分析
1.民商法中對私有財產保護的理論
民商法中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從公民的合法合規私有財產層面進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經濟得到整體提升,民商法中對于我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分類,主要是從經濟與家庭兩方面開始。并且當前的民商法中,對于財產的合法合規性也有明確的界定,個人財產同樣為社會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保護與界定,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會帶來良性影響。民商法中的界定明確規定,公民需要通過正當途徑獲得經濟收入,在此基礎上所積累的私有財產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公民私有財產的來源不正當,或者存在違法行為,不僅不受到法律保護,還需要為自身的違法經濟收入付出法律代價。
2.民商法私有財產保護特征
民商法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建立在私有財產來源的合法性基礎上,當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受到侵犯時,需要根據民商法中的各類法律條款確定公民的具體損失情況,并支持公民通過法律途徑彌補損失,獲得賠償。其特征主要為三方面,首先是平等性公民的合法財產均受到平等的法律保護,無論財產數額的大小。其次是被動性特征,民商法對于公民私有財產的干預,需要建立在公民私有財產受到侵害的前提下,并提出通過法律途徑彌補損失,獲得保護。此時民商法才能發揮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作用。三是補償性特征,民商法對于受到侵犯的私有財產進行的保護,是以補償為主要措施,包括按照合同補償以及追回私有財產的損失部分,從而彌補公民合法私有財產所受到的損失。建立在以上法禮特征基礎上,便能夠明確民商法私有財產保護措施開展過程中,所需要強化的部分。
二、完善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的建議
1.完善民商法中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
民商法中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建議,首先需要完善民商法中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這樣當公民合法私有財產受到侵犯時,民商法才能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依據,開展后續保護措施。從當前的民商法中私有財產保護措施分析,可以發現一旦公民私有財產受到侵犯,并且自身缺乏法律保護意識,民商法并不能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原因在于民商法對于私有財產保護自身制度尚不明確,實踐操作性不強,未來的制度完善與法律條款改革中,還需要加強所有財產的法律保護主動性。當公民私有財產受到嚴重的侵犯時,確保民商法能夠發揮主動干預作用,對保護范圍、保護主體以及保護方式進行明確,從而減少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過程中的爭議。
2.加強民商法落實的監督管理力度
其次是需要加強民商法落實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力度,確保能夠在私有財產保護中發揮作用,尤其是針對私有財產保護后的損失追回以及賠償階段,需要對原有法律中的模糊部分加以修正,法律是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有效屏障,一旦被突破將會影響到公民對法律的信任。因此,在私有財產保護落實開展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民商法的全程監督。公民同樣具有對法律執行的監督權,尤其是針對損失財產追回階段存在的法律空缺問題,更應該加快完善速度,能夠從法律條款構建的觸發點進行強化,制定形成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這樣在民商法落實過程中,存在任何矛盾沖突,都可以在切實有效的監管制度中得以解決,避免后續追責計劃開展受到影響。更應該在法律落實的監督管理階段,充分考慮公民對私有財產保護的自身需求,增強法律落實過程中與公民需求之間的貼合性,從而確定民商法中對私有財產保護的主體以及保護的方向。
3.與物權結合明確民商法保護范圍
物權法的出臺為公民私有財產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物權法中對國家、集體、個人等層面的私有財產保護進行了劃分,并強調加強公民私有財產保護力度,為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物權法與民商法中關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存在公共部分,同時,物權法也可以作為公共財產保護開展的依據,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可以加強民商法與物權法之間的結合。對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要考慮新時代的特殊產物,例如一些無形中的所有財產,包括知識產權等。一旦受到侵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往往會受到阻礙,因此在司法實踐過程中,還應該加強物權法與民生法中私有財產保護的結合,對私有財產保護中存在的漏洞問題進一步彌補,從而加快民商法的改革速度,能夠在私有財產保護中突破空白區域。更應該加強對當前法律實踐的反思,不斷總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進行更為深入的規劃,從而達到理想的保護狀態。對最終民商法的保護范圍進一步明確,也能在落實過程中發揮對公民私有財產的最大保護力度。關于民商法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一方面需要加強自身法律條款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其他法律相結合,共同執行,保護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安全。
以上關于民商法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建議切實可行,但在實際操作落實階段,還需要考慮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私有財產的自身特征,確保法律能夠發揮社會經濟進步的促進作用。
結語
民商法是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要充分發揮民商法對于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作用,首先要深刻認識其私有財產保護理論。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加以改進,加強司法執行力,可以更好的發揮民商法的作用。這也有利于推動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張洪.基于民商法視覺下的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10):262-262.
[2]張建文,梁桂平.以“合法利益”為基礎的新興權利司法保護模式之構建[C]// 法院改革與民商事審判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9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2018.
[3]潘林青,張建文.民法典編纂背景下盜贓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反思與建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05):34-39.
[4]李寧.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18,No.142(4):95-97.
(作者單位:廣東佑德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