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賢娟 童淑美

本研究以問卷了解視障人士聽讀科學/科普有聲書的情況,內有14題,從認知、情意、技能、人際等面向以描述性統計來評估。受試者有89位,回答在情意面向非常正面,認知面向基本為正面,但略感到目前有聲書數量太少而且圖片說明不足,技能則比較負面,而人際也略負,反應出有很大發展空間。本研究也針對不同年齡群、不同性別加以分析,可提供為日后研究或商業發展的參考。
一般提到科學/科普書都是針對正常人而言,但對視障者而可能就要藉由他法,有聲書是視覺障礙者吸收信息的管道之一,但相關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針對盲人對科學/科普類的有聲書之聆聽想法有基本的調查。
傳統對視障者的印象就是拿著白手杖或跟著導盲犬,只能夠去做按摩相關的工作,畢竟人類信息的取得有超過八成來自于視覺,少了這個管道學習方法與獲得信息的方法就有極大的限制。
但是很多視障者是后天才失明,許多人在失明前都有一定的專業或興趣,目前漸有許多輔助團體會希望能協助這些具有專業的視障者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去發揮,臺灣數字有聲書推展學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體。其宗旨在引進國際有聲書制作技術DAISY推展方便閱讀的數字有聲書之制作與流通,嘉惠視障者及閱讀有障礙者。
目前的理事長王建立博士本身就是一位學有專長的盲人,他希望學會除了幫忙人在專業技能上加強之外,也有豐富的有聲書閱讀內容可以充實心靈并讓人繼續學習,因此而與研究者有所接觸,并讓我好奇想了解盲人在聽讀科學/科普書的想法與感覺。
1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問卷方式,除個人資料外,有14題依據認知、技能、情意與人際發展出的問題,內容如下:
1)文字太難懂(認知)
2)內容很有趣(情意)
3)內容很實用(認知)
4)欠缺圖片配合說明(認知)
5)適合視障者聽讀的內容太少(認知)
6)可以激發人有創新想法(情意)
7)非常勵志,感覺受到鼓舞(情意)
8)覺得那些內容跟自己沒有關系(人際)
9)讀后讓我也想做些科學實驗(技能)
10)讀后讓我也想當科學家(情意)
11)讀后會讓我更想主動聽讀相關的科學科普讀物(情意)
12)讀后會想跟科學家聊天(人際)
13)害怕科學會讓世界變更糟(情意)
14)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情意)
回答采五點式李克氏量表,I到V依序為非常不認同、不認同、普通、認同、非常認同,再換算成分數,依序為-2, -1, 0, 1, 2。
本研究題目完成初稿后,請臺灣數字有聲書推展學會協助制作成盲人適合填答的網絡型態,于2018年5月21日至6月19日請盲人朋友協助填答,共有89筆有效數據。
2 結果與討論
2.1樣本特征
受試者年齡從11歲到80歲均有,年輕人(小于30歲)有31人,中年(30~49歲)有34人,老年(50歲以上)有20人。
男性有48人,女性有41人。
平常喜歡閱讀類型以小說故事最多有65人,其次是心靈成長47人,再次是科學科普40人、醫學保健38人。
2.2主文分析
針對全部受試者對科學/科普有聲書的看法分析整理如表1。
1)文字太難懂: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也接近0,可見受試者覺得此類書文字難度適中。
2)內容很有趣:對此持認同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55,可見受試者認同此類書內容有趣。
3)內容很實用:對此持認同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54,可見受試者認同此類書內容實用。
4)欠缺圖片配合說明: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35,可見受試者認為此類書略欠缺圖片配合說明。
5)適合視障者聽讀的內容太少: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67,可見多數受試者認同此類書適合視障者聽讀的內容太少。
6)可以激發人有創新想法:對此持認同看法者數最多,整體分數為0.67,可見受試者認同此類書可激發人有創新想法。
7)非常勵志,感覺受到鼓舞: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17,可見受試者對感覺受到此類書鼓舞的看法并不強。
8)覺得那些內容跟自己沒有關系: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數最多,整體分數為-0.32,可見受試者不大認同此類書內容跟自己沒有關系。
9)讀后讓我也想做些科學實驗: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數最多,整體分數為0.08,可見受試者對于此類書讀后想做些科學實驗的想法并不強。
10)讀后讓我也想當科學家: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數最多,整體分數為-0.38,可見受試者對于讀后讓我也想當科學家的想法采并不認同。
11)讀后會讓我更想主動聽讀相關的科學科普讀物: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數最多,整體分數為0.35,可見得受試者對于讀后更想主動聽讀相關讀物的想法采認同態度。
12)讀后會想跟科學家聊天:對此持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16,可見受試者對于讀后會想跟科學家聊天的想法略為不認同。
13)害怕科學會讓世界變更糟:對此持不認同與普通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70,可見受試者對于害怕科學會讓世界變更糟的想法并不認同。
14)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對此持認同看法者最多,整體分數為0.79,可見受試者對于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的想法采認同態度。
2.3年齡所顯現出的差異
按照年齡分析則有以下的特點:
1)內容很有趣:年紀越輕,覺得有趣的比例越高,中年其次,老年較低。
2)欠缺圖片配合說明:中年人對此認同較高。
3)適合視障者聽讀的內容太少:中年人對此非常認同的比例較高,其次是年輕人,而老年人比例低很多。
4)可以激發人有創新想法:這在年輕人與老年人認同較高。
5)非常勵志,感覺受到鼓舞:中年人對此有點不認同,而年輕人與老年人則有點認同。
6)讀后讓我也想做些科學實驗:年輕人對此還算認同,但中、老年人則不怎么認同。
7)讀后讓我也想當科學家:老年人對此不大認同,而中年人與年輕人則微微不認同。
8)讀后會讓我更想主動聽讀相關的科學科普讀物:年輕人對此較認同,其次是老年人,中年人較低。
9)讀后會想跟科學家聊天:年輕人對此成中立看法,中、老年人則都不大認同。
10)害怕科學會讓世界變更糟:年輕人對此的否定不若中、老年人那么強。
11)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年輕人對此認同最高,其次是中年人,老年人較低。
2.4性別上的差異
按照性別分析則有以下的特點:
1)在“內容很有趣”、“內容很實用”、“欠缺圖片配合說明”、“適合視障者聽讀的內容太少”、“可以激發人有創新想法”、“讀后讓我也想做些科學實驗”、“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雙方的想法都表認同,但男性認同程度會更高些。
2)在“覺得那些內容跟自己沒有關系”、“害怕科學會讓世界變更糟”雙方的想法同表不認同,但男性不認同程度會更高些。
3)在“讀后讓我也想當科學家”雙方的想法同表不認同,但女性不認同程度會更高些。
4)在“讀后會讓我更想主動聽讀相關的科學科普讀物”與“讀后會想跟科學家聊天”均是男性較認同,女性較不認同。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科學/科普有聲書整體持正面的看法,覺得有趣、實用,可激發人創新想法,也主動想再多聽相關書籍,同時也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會更美好;對于負面的想法如科學跟自己沒有關系、害怕科學會讓世界更糟則不認同。但也會覺得現行的科學/科普有聲書數量有點少,且欠缺圖片說明。可見得情意面向多為正面,認知與人際方面則有正有負,技能則為負面。
2)受試者對當科學家、以及跟科學家聊天呈負面的認同,反應其對科學社群不熟悉。
3)從年齡分類來看,老年人在閱聽科學/科普有聲書會比其他年齡群略感困難,中年人則比其他年齡群覺得欠缺圖片說明以及目前的數量太少了,年輕人則比其他年齡群覺得很有趣、想做實驗,也較相信科學會讓未來更美好。
4)從性別來看,男性在許多面向的好惡都比女性還要強烈。而男女差異處在于男性會想更主動聽讀科學科普讀物,以及想跟科學家聊天,女性否。
3.2建議
1)本研究顯示受試者對科學/科普有聲書基本上是感到滿意,但數量較少,或許可多與出版商協商,爭取授權,將可造福更多盲胞。
2)動手做是科學/科普很重要的部分,但整體而言受試者在這方面意愿不高,應是受限于自己視障不便,但或許仍可就這方面加以設計,讓他們體會科學實驗的樂趣。
3)受試者對科學社群的認同較少,或許可以安排特別的演講或互動,協助視障者接觸。
4)受試者最常聽讀的有聲書是小說類,因此科學小說應該是個可以發展并推薦其聽讀的項目。
(作者單位:寧德師范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