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小學生班級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怎樣行之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這們從教教師一直探索的問題。本文從班級管理實行“民主式管理”、“開放式”管理、“激勵式”管理三方面方面闡述了現代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身心正經歷著由幼稚轉向成熟的巨變,具有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性格特征,把握好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實行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已二十余來,現將我在小學班級中的管理體會與大家分享。
1 “民主式”管理策略
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對班級管理的理念也應該隨之轉變,老師應摒棄“權威式”管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教師一言堂,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權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樹立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發展的管理思想,建構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
讓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
怎樣才能發揮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呢?首先學會關心班集體的成員,改變以往學生喜歡打“小報告”的方式,因為打“小報告”只會使小伙伴之間產生矛盾。當小伙伴開小差時,用手輕輕拍拍他,然后擺擺手,指指黑板,示意他專心聽講;當小伙伴在課間沒有準備好上課前的準備時,過來告訴他,把書翻好,反放在課桌上,學生漸漸學會了關心小伙伴,這不僅提高了上課效率,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其次學會關心班集體,利用班會展開討論:我有一雙能干的小手,你能為班集體做什么?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孩子說我能為老師擦黑板;有孩子說能為老師整理講臺;有孩子說能為班上擦欄桿;有孩子說我能為同學們掃地;有孩子說我能為同學們整理桌椅;有孩子說我能為同學們打菜;有孩子說我能為生病的同學打飯;有孩子說我能為同學們發本子......從此,孩子們的頭腦中深深印上了“班集體”,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兒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孩子們能積極為班集體服務了。
2 “激勵式”管理策略
何謂激勵?激勵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其心理過程始終保持要激奮的狀態中,鼓勵人朝著所期望的目標采取行動的心理過程。這也就是說,激勵在本質上就是激發、鼓勵和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前蘇聯學者斯拉斯捷認為,激勵就是激發學生思想、情感和動力,給以活力,喚起愿望。它似催化劑,使優秀者更為完善,使自卑者自強,使盲目者清醒,使整個班集體進取向上,團結進步。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我常用加星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們,操作簡單,收到的效果卻顯著。現在我把具體的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學生在學校、在家里的表現情況用加星來激勵,如學習方面:當天要求背的課文背了加星,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全對并書寫工整加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加星,考試成績優秀加星。主動講故事的加星......德育方面:輪換掃地時積極主動加星,為班集體做事一周加一次星,一周堅持為家長做一件事加星,幫助同學加星,主動撿垃圾加星,為班級爭得榮譽的加星.....總之,加星的機會很多。星星滿十顆就可以得到一個蘋果,滿5個蘋果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品,滿10個蘋果、20個蘋果、30個蘋果又可以得到不同的獎品(獎品要老師精選)學生獲得的星星就加在書上,得到的蘋果就加在“碩果累累”的張貼欄里。對于不守紀律、不完成作業的孩子就扣星星,嚴重的就扣蘋果作以處罰。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都想爭得星星,上課更專心了,作業更認真了,小手更能干了。這種激勵方式適用于小學低中高年級,在小學低年級效果更明顯。對于競選班干部也用星星作參考,星星排在前面的可優先選擇班委職務,先進行就職演說,再進行民主投票 ,票數超過一半就算通過。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委,一般都比較信服。選出的班干部實行輪值制,對表現好的班委又進行加星鼓勵。
從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發現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班級管理落到實處,改變觀念是宗旨,“放手”是前提,“引導”是必須,“活動”是主線,“獎勵”是促進,讓每個學生充分融入班集體,每天都有進步是目的。
班級是學校根據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組織起來的基層集體,是學生置身其間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也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組織保證。一個功能健全的班集體,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
班級的成長離不開科學的管理,依照學校教育教學的原則,班級管理應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實現從班級到班集體的轉化,二是形成具有向心力的班集體,三是形成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在不同的層次需要處理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
在第一個層次,要明確班級與班集體的差異,班集體不等同于班級,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組織性單位,班集體是學校最基本的社會心理共同體。實現從班級到班集體轉化的關鍵問題在于建立有力的班委群體,形成一定的班級凝聚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