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云
本文以高一英語聽說課堂實踐為基礎,在課堂設計上緊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目標,探究如何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落實到課堂設計及教學實踐之中,旨在有效地把核心素養和教學實踐相融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部于2014年3月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并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合理構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至關重要。
學科的特定價值取向決定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基本架構,就英語學科而言,其工具性及人文性的雙重屬性決定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本文以高一英語聽說課堂實踐為基礎,在課堂設計上緊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目標,探究如何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落實到課堂設計及教學實踐之中,旨在有效地把核心素養和教學實踐相融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1 教學背景說明
受教學生為西安市田家炳中學高一年級重點班學生,學生語言水平整體良好。教學內容涉及《高中英語》(人教版)高一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本單元的話題是節日,而本節聽說課是單元內容整合后本單元的最后環節(語言運用環節),學習內容主要是using language 中的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圍繞節日的介紹、節日的慶祝、節日的活動形式等展開。
2 課堂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地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設計上應特別注意以學生為中心,從英語學科的本質著手,遵從英語學科的基本認知邏輯,緊扣英語學科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確保課堂的展開過程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
本節聽說課在教學設計上以語篇為載體,遵從信息輸入—記憶與理解—創新與應用—自主分析與評價的思維流程,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貫穿于課程之中。
首先,通過文本聽力及useful expressions的信息輸入,學生廣泛了解節日話題的基礎信息和表達內容。其次,在記憶與理解環節,通過引導設問及同伴討論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及個人表達能力。再次,在創新與應用環節,通過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中國節日和辯論西方節日該不該在中國隆重慶祝兩個活動,將課堂所學遷移至實際生活,通過西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為課堂教學注入精神內質,提升文化意識。最后,總結分析與評價環節,引導學生思考學習效果,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養成。
3 教學重難點剖析
本節聽說課以中西方節日為中心話題,突出了異域文化向民族文化的滲透,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然而如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為課堂注入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
為解決上述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設計上,教師要通過設問、引導、分析辯論等活動幫助學生采用英文思維方式進行理性分析,做出獨立判斷,通過西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實現了理論課堂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同時,通過理論和現實的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小組辯論過程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集體榮譽感。
4 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
4.1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遵循學生認知的邏輯規律,如圖:
Lead-in環節從單元主題Festivals入手:What western festivals do you know?這一話題輕松愉悅,學生很感興趣,再加上經過本單元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這一話題的語言資料,所以語言表達欲望強烈。然后Today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western festival that you didnt mention just now,順利進入本節聽說課的主題:The Trinidad Carnival(特立尼達島狂歡節)。
在Pre-reading環節,老師引導全班討論圖片內容,進一步激活他們的思維,提醒學生注意圖片細節,通過圖片中的人物外表、狀態及著裝去猜測狂歡節的時間、地點、活動、注意事項等,這時老師將討論時提到的詞語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如:
Parade, shoes, dress, hat, walk, dance, midnight, band, music, crowd, costume等。這些詞語將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下來的listening。
Listening環節強調學生接收、理解 、提取新信息的能力。在listening之前,老師先要讓學生讀問題,然后分兩部分播放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教材,聽出教材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批判質疑精神,并督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盡可能簡明扼要的快速記錄文中的信息。
經過以上環節的語言輸入,Pre-listening環節引導學生采用英文思維方式進行語言輸出,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通過making calls, giving thanks, showing invitations等三個功能項目的訓練,在聽、說、寫及以小組活動為形式的綜合性語言訓練方面都有很大收獲。
Production(Debate)環節通過分組討論、課堂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問題的討論上應持理性的態度,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教師可以利用Chinese festivals show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We should treasure them, spread them and make them known to the world.等語言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Homework環節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觀點的能力,是對學生的語言輸出更高要求的訓練,也是對前面聽說學習的固化。
Summarize環節由學生代表對本節課內容及他們所學的語言、所掌握的技能及所觸發的情感進行總結,督促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知識做一個梳理和反思,既訓練了思維,又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Teaching evaluation環節分學生自評及互評兩項,在課后進行。老師將評價表發給學生,督促大家及時完成后交給組長,再由科代表收集交給老師。教學評價環節幫助老師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為后續教學工作的改進提供參考。
4.2教學過程解析。
本節課的所有教學活動均以能力本位為基礎,在學生輸入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輸出能力,即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問題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英文思維方式的養成。課堂辯論是老師探究學生內心真實心理活動的有效方式,辯論可以發現學生在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上的錯誤傾向,教師在課堂辯論的過程中應保持中立、理性的態度,密切關注正反方辯論的觀點,對學生暴露出的錯誤價值傾向,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此外,辯論賽的形式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及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培養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在聽說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學生的英文思維、文化意識、社會責任及情感態度的培養。要以單元話題為基礎,通過創設語境,組織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或辯論,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與運用能力,關注學生英文思維的養成,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作者單位:西安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