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經濟德語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對于中國與德語國家經濟活動的基本認知,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OBE)與經濟德語課程內在層面具有較高的相容性與相似性。本篇將圍繞教學改革,從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設計、考核方式設計等方面對OBE導向的經濟德語課程進行探討。
1 OBE教育模式的內涵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自上世界80到90年代興起之時,就被社會廣泛的關注。美國學者斯派帝在《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認為OBE是:“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是指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西澳大利亞教育部門把OBE定義為:“基于實現學生特定學習產出的教育過程.”這兩種定義都闡述了此種教育模式是圍繞預計產出結果而制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由此可以看出OBE模式的核心就是:以結果為導向提供可以達成此結果的學習內容與技巧,幫助通過學校教育這個載體將學生能力與企業需求相掛鉤從而達到雙贏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這種理念之下,學生的學習是圍繞著未來職業的需求,而非整體學術性的攀爬和概念的理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與實踐相結合被相關企業所需要才是學校培養學生最終目的。
2 基于OBE教育模式的經濟德語課程教學模式構建
近年來,外語專業積極嘗試應用各種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但目前為止,OBE教學模式與德語課程結合尚處于探索階段。經濟德語課程屬于培養學生中德經濟領域德語表達技能的一門實踐性較高的課程,在利用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時,需要制定課程的目標,然后選取可支持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并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教學方案以及設計教學評價。
2.1 教學改革總思路
針對愈加頻繁的中德商貿往來,經濟貿易類崗位在德語專業學生畢業去向調查的比重中逐漸增加,并逐步達到最高比重。結合這一現象以及經濟德語課程自身涉及面廣、實用性強的特點,以OBE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終為使的理念,設定了如下經濟德語課程教學改革總體思路:基于當前中德經濟貿易活動的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確定經濟德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結合經濟領域語言能力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及經濟貿易場景為依托,同時引入豐富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充實教學方法,進而支持教學內容的實現;以學習產出為導向,設計多元化綜合型考核模式,進而在每一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學習閉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學習驅動力。如圖1所示:
2.2 課程需求與教學目標
當前中德經濟貿易主要集中在金融、制造業、旅游、會展等行業,要求從事中德商貿往來的工作人員能夠對行業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熟練掌握中德文溝通的能力,因此經濟德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德語專業的學生有機會接觸、熟悉和掌握經濟領域的專業詞匯、常用句型、語言特點和表達規律等綜合技能。其次是通過專業語言的學習間接地掌握一些經濟領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從而為學生日后從事和進行相關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上述教學目標可根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化為4點:
1)記憶:100%的學生能夠掌握中德商貿往來中的常見表達與專業詞匯;對中德商貿形勢有一定認知;
2)理解:85%的學生能夠歸納中德貿易場景中的表達規律以及特征;在較為簡單的商務往來中能夠識別需要并簡單表達;
3)應用:70%的學生能夠適應部分商貿場景,并能較為自由的表達;
4)分析與評價:60%的學生能夠找出中德商務往來中不規范的表達以及行為并進行修正;
5)創造:40%的學生能夠在多種中德商貿場景中獨立承擔工作任務同時保證準確的語言表達。
2.3 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
與經濟德語相關的行業包括各類外事、金融、制造業、旅游業等。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興技術產業與服務業的蓬勃發展,中德商貿涉及的內容逐漸豐富,商務往來的規則與表達不斷變化,因此經濟德語的教學內容也需隨之進行調整。
在傳統經濟德語課程的授課內容中重在語言表達,導致學生對行業認知不夠清晰,語言能力得不到完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針對新的教學目標,梳理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針對不同模塊進行情境分析,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從而更好的運用知識。進行場景模擬活動,提升學生在復雜場景中的口語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及網絡等多種呈現工具,達到課程趣味性和知識性相融合。
以下列教學內容為例體現教學方法與授課設計,如表1所示:
2.4 考核方式設計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對所學內容和知識的掌握程度,OBE導向的課程考核要求密切依據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綜合型的考核,以充分反映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的真實產出。
經濟德語課程考試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形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考評, 總成績=平時成績(40%)+ 閉卷(60%),將傳統期末一次性考核分解為教學過程中的多次考核,有助于促使學生全程認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并及時積累知識形成能力。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報告。閉卷筆試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最后,每個考核內容都與教學目標點對應,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案、考核方式之間形成一個完整閉環,充分體現了OBE產出導向的教學理念。
3 學習驅動力與結論
在校大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影響因素眾多,根據影響能力從高到低分別為學習目標、專業就業、學習考核、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其中學習目標和學習氛圍可以直接作用于學習驅動力,而專業就業、學習考核和興趣因素則需要通過個體的學習目標樹立來間接形成學習驅動力.通過此番經濟德語課程改革,學生可以對行業以及就業目標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間接增強學習驅動力;通過明確學習目標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分解考核方式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通過豐富學習內容與授課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直接提升學生學習驅動力,形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本文系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OBE模式下的學習驅動力的研究》,項目編號:XGH17219。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