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屬性,為了完成與生俱來的使命,許多女性因生育而放棄了工作。據調查顯示,新時期的全職媽媽大多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在職場上也非常出色,為了孩子選擇做了全職媽媽,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全職媽媽不再需要過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便有了重返職場的需求,再次就業的環境讓全職媽媽們不太適應。中國的全職媽媽群體數量不斷增長有其特殊的社會原因,她們重返職場對家庭和社會也都有著積極影響。本文著重探討全職媽媽面臨重返職場的困境時,如何挖掘和調動自身及外部資源,探索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的意見、對策及途徑。
在今年某省三八節舉辦的一場女子專場招聘會上,多了這樣一個群體,她們年齡大多在三十歲左右,受過高等教育,離開職場大約3至5年,想要尋求的職位以管理崗居多,而在現場的應聘卻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寶媽”,也就是全職媽媽。根據大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 18?64歲女性中有29.1%不在業,比10年前提高了16.1%。全職媽媽每年按照30%的上升比例增加,這種現象尤其體現在一線城市中。在這些全職媽媽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選擇做全職媽媽一是出于對育兒教育的重新認識,新的教育理念讓媽媽們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弊端,從而更愿意自己教育孩子。第二個原因是出于"不得已”。中國家庭中教育大多數落在了母親的肩上,父親的參與往往是間斷性的。第三,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是需要照顧身體有殘疾的子女選擇做全職媽媽的也占有一定比例。直到子女到了入托年齡,全職媽媽的時間和精力出現了空白期,便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受金融危機影響,全職太太重返職場成為城市普遍的職場現象。然而長期脫離職場的危機感以及職場變化,讓全職媽媽們重返職場陷入了困境。
一直以來,女性作為生育政策的載體,對全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生育對于女性本身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義務,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和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對于國家的發展壯大和長治久安起著基礎性作用。然而,女性既是家庭生活的主要貢獻者,也是勞動力市場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女性為了生育和撫養孩子而不得不退出勞動力市場,放棄就業的時候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對于全職媽媽來講,由經濟不獨立帶來的影響首先是在家庭中地位下降。其二是與社會脫節。家務的繁瑣,讓全職媽媽失去或遠離了原有的交際圈,因此全職媽媽常有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更重要的是母親為了孩子而消解自我,表現之一就是當女性的角色幾乎壓縮到和母親角色等同時,女性個體的價值就被消解。而消解的女性必然會產生生存焦慮,這種焦慮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特別會帶給下一代負面的影響。近年來,性別平等不斷在全世界范圍內倡導,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導地位逐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通過參與社會工作途徑得以實現,也是女性得到尊重和經濟地位的主要手段。只有通過自我在工作中的擴展,給全職媽媽以抵抗消解主體性和自我成長的機會和空間,才能化解她們的焦慮。對社會來說,中國目前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需要適齡的勞動人口填補勞動力缺口。從這幾方面來看,全職媽媽的再就業都是具有積極的、重要的意義,應當獲得自身和家庭的認可以及社會的支持。但無疑全職媽媽重回職場所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提及再就業最大的困難,超過半數的全職主婦認為是與社會、職場人脈疏遠,職場競爭力下降,25%的全職媽媽擔心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背景下,合適的崗位并不多;此外,約有 12%的人認為是心態問題,如缺乏自信,工作斗志減弱等。總體來說,全職媽媽重返職場有幾大困難:第一,職業角色中斷導致的失落感,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全職媽媽的這種心里落差更大;第二,年齡偏大面臨更多用人單位的歧視。年齡偏大面對更多“挑剔”重新步入職場時,全職媽媽們大多已經30歲左右,與剛剛畢業的20來歲的年輕人相比,年紀偏大。不少用人單位也對她們更“挑剔”,認為年齡大又有小孩的女性在回到職場后,已經沒有了年輕人的沖勁,在工作時心中會有一份對家庭的牽掛,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第三,新技能更新跟不上。教育行業、IT行業的等知識和技能更新換代比較快,全職媽媽長期不在職場,如果平時不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積累,會造成全職媽媽對新崗位手足無措;第四,受家庭負擔的影響,崗位選擇有局限性,大多數媽媽在選擇崗位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家庭因素,選擇離家近,工作時間靈活的職業,這也是造成全職媽媽難就業的一個因素;第五,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缺失,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上述幾方面的社會原因使得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顧慮重重。
在職業選擇方面,管理類和技術類的職業被全職媽媽認為是比較難以實現再就業的領域。超過六成的全職媽媽認為重返職場最需要的是知識結構的更新、以及必要的崗前培訓,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心理調適更重要;小部分人認為調整生活規律也十分重要。但總體來說,全職媽媽重返社會和職場時,需要家人能夠給予幫助和支持,幫助她們樹立信心并分擔家庭責任,同時全職媽媽自己也應當為重返職場做好準備。
一是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著名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說:“生兒育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職業女性選擇完成這像神圣的使命,首先需要對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新的規劃和總結,明確產后的方向與目標,提前為生育后重返職場做好心態、能力和人際關系上的準備。要根據目前就業的難的研究進行科學的預測。根據運動員當前的運動狀態,從內部、外部充分考量,同時根據訓練可能達到的狀態,進行相應的訓練安排。這樣的訓練,是根據運動員的狀態以及現實條件 ,做出的最為合理的安排,并非是根據某單一的子系統所作出的決策。考慮的方面更加全面,那么,所作出的訓練決策也變更加的科學。競技運動訓練整體性研究,可以根據運動員自身的特殊性,采用最小的代價,從多角度、多維度等因素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實現整體最優原則,將所有子系統處于一個和諧、統一狀態之下,從而確保運動員的訓練狀態始終處于一個可持續的、科學的發展狀態。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對運動員的訓練的研究更加的科學化、系統化,從整體出發,做出科學的決策,從而為運動員的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實,競技運動訓練整體性研究,是經濟運動研究發展的必然,是現實條件所作出的科學的選擇。
競技運動中的訓練,是一種遵循自然規律、身心發展規律,不斷追求運動極限的過程,反映著一種天人合一的追求。隨著競技運動的不斷發展,競技運動已經取得了比較高的成就,而在高起點上進一步追尋更高層次的發展,這對無疑是對人的身心以及訓練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要求全面、系統的研究訓練中可能產生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加強各影響的子系統的研究,使其處于一個協調的系統中,將不利影響轉換為有利影響,將有利影響發揮到最大。基于此目的,加強經濟運動中的整體性研究,科學的看待訓練中的各項影響因素,從而不斷挖掘運動員訓練中的潛力,不斷追求人類的身心發展的極限。競技運動訓練的整體性研究,正是遵循了這一發展規律,為競技運動中各項訓練決策提供決策的依據,推動著競技運動的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空軍預警學院基礎部軍事共同基礎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