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紅
在自2017年我國全面推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環境下,探討新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永不過時的重要課題。經濟發展和知識傳播推動著人們的視野極限以無法想象的速度蔓延和伸展。在這樣一個這樣一個傳播媒介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高速時代”,生物學科作為我國高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板塊,在學習方法上如何推陳出新,如何裨補缺漏,是本文即將思考和探索的主要問題。
2017年國家推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此綱要的指導下生物教師們如何開展素質教育工作,并將此“《標準》”實踐到日常教學工作當中去,學生怎樣將核心素養的養成融入到日常學習,這些工作都需要教師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做出指導。
1.1什么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所具有的足夠適應個人規劃和社會發展的必需品質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可以經過長期性地堅持和訓練培養出來,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就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而言,還表現出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總得來講,學生的核心素養超越了學科素養本身,它的內容更加豐富。研究學生如何養成核心素養是教師教學研究工作的關鍵任務,也是國家發展戰略實施人才教育的關鍵舉措。它突出強調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文關懷、家國情懷,更加看重的是學生的合作能力、協同意識、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與奉獻精神。當前教育的重點已經放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之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長和學習,對其認識世界、認識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1.2什么是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
它至少包括個人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的習慣、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生物學科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學科,生物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突破生物知識本身,融入更多更豐富的內容,從學生的情感、實踐以及理論等各個方面入手,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
生命是來自于大自然隨機選擇同時能在與各種環境的影響下留存下來的具備新陳代謝與自我復制特征的具體形態,它是結構特征與功能特征的總和,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生物學科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不僅僅是尊重理解人這種生物,還要認識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在此基礎上才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念是指在通過對生命的各種關系與特性的理解之后所抽象出來的經驗、看法或者觀點。
二十世紀末,中國數家流行刊物發起一場關于語文教育的大討論,對于在一線教育中流行的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進行的尖銳的批判,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大討論對于中國教育的影響之深遠歷久彌新。而現如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再受到重視,學習內容轉向生物課目考什么,學生便學什么,對于看似于高考無益的核心素養教育棄如敝履。
2.1核心素養的“失寵”
隨著應試教育的興起,學生與家長、社會對于教育越來越縮緊的要求,核心素養逐漸退出了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范圍,開始生物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課堂上被動聽講,課堂下被動刷題。學生在做題時同一個知識點可能換一種考查的方法就會束手就擒,無能為力。這樣的課堂忽視了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成為一個個標準模板,杜絕了學生在科學探究與自我意識領域的發展。核心素養不被重視與我國現代教育的結構也有關系,不僅僅是因為應試教育制度還存在,還因為始終沒有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導致核心素養培養的難度增加了。
2.2部分生物教師 綜合教學能力缺失。
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往往在實踐能力和理論基礎上“跛腳”和“偏科”,面對多變的教學實際情況和復雜的師生關系,把握力度不夠,處理手法生疏。很多生物教師習慣性用“大水漫灌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刻板而僵化,教學效率低下,“事倍而功半”。目前存在部分生物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素養,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理論與實際互相脫離的情況,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理解基本生物概念,實踐中便無法獲得相應的熏陶。或者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無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3.1從學生著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與自主學習觀念。引導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產生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培養思考與思辨的能力,形成對生物學科與生命科學的基本認識。豐富課堂形式,創設情節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思維。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提前掌握,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制訂教學方案,確保教學方案能夠指導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踴躍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積極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逐漸培養出思維活躍、具有創造力的學生。
3.2從教師著手,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方法的轉換,強調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在生物學科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巧設問題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切入點順藤摸瓜,教師當鼓勵學生互相討論交流,進行小組式的科學實踐探究活動,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理性思維。教師除了提升教學課堂質量之外,還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保持積極向上的教學態度。要妥善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學設施設備,為學生打造新穎的教學課堂。同時要主動汲取優秀的教學經驗,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享受不一樣的熏陶,在良好的氛圍中認識生物及生物學科。
例:在講授細胞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探究細胞的結構,總結他們得出的一般規律,找到實物與名詞相對應,再和教材上一一印證。教師要組織學生利用實驗設備觀察細胞結構,并且可以分成小組,將觀察所得的結論統一起來形成具有條理性、客觀性、全面性的實驗結果,再將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理論比對,發現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對于學生有認識錯誤的地方不要急于指正,利用提問誘導,鼓勵同學辯詰,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斧正偏差,保持討論活動的正確方向。當然除了這種非正式的討論形式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細胞結構相關知識討論活動,以便于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協作能力,這樣長期堅持,才會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才。教師在后續授課中對同學們爭論和存疑的知識點著重講解,在講解之后組織學生復盤總結經驗。通常為了確保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所提升,教師必須要做好提前準備工作,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利用生物實驗設備和多媒體教學設施,打造一堂又一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兼具的課堂,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校、老師、學生的通力配合,而只有在科學的認知與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為我國人才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