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覺悟、道德品質、人格修養,屬于大學生靈魂的建設工程。今天,中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微信等新媒體迅猛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努力探索與微信相融合,創新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本文將探索微信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
自1999年來,互聯網便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速發展。據統計,2018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超過7.53億(換句話說:一半的中國人已經成為手機網民)。與此同時,中國大學生數量亦呈井噴式發展,據統計,1997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為100萬,2017年這一數字上升到700萬,目前,我國高校生人數超過3700萬,高居世界第一;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并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在這個互聯網與高等教育同步發展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嘗試運用新的信息化工具,并努力探索信息化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1.1 微信
1998年,馬化騰、張志東等人共同創立騰訊公司。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微信是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該程序支持跨操作系統平臺、跨通信運營商通過網絡快速、免費的發送語音、文字、視頻和圖片信息。
微信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傳播范圍廣、時效性強,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手機網民的熱烈歡迎。2012年3月,微信用戶突破1億;當年9月,微信用戶突破2億。截止2018年,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5%以上的智能手機,2018年12月,微信月活躍用戶超過10.8億(換言之,超過四分之三的中國人正在使用微信)。微信具有聊天、交友、對話、無現金支付、淘寶購物、游戲、朋友圈等諸多功能,已經成為中國手機網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有專家甚至認為微信創造了中國手機網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1.2 微信平臺
微信平臺,又稱公眾號。社會組織、公司、企業、個人用戶都可以在mp.weixin.qq.com上申請自己的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向某一特定手機網絡用戶群體推送圖片、文字、視頻、語音等內容,并與該特定群體進行全方位交流、互動。
微信公眾號具有群發推送、自動回復、單獨聊天、后臺數據整合等諸多功能;同時,微信公眾號還具有信任度高、傳播速度快、傳播方式便捷、運營無須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反饋及時、互動性強等優勢。——面對微信公眾號的迅猛發展,一些老媒體人驚呼“狼來了。”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會或該社會上層建筑,用正確、積極的思想觀、政治觀、道德觀,對學生施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指導與影響,使學生形成符合該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政治信仰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當代大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與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據調查,微信在高校的覆蓋率已經超過99%,許多大學生表示愿意接受通過微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今天,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四十個年頭。傳統的計劃體制下的一元化社會已經不復存在,市場經濟逐步建立,但尚不完善,中國社會已經出現了誠信危機、信任危機、道德赤字(從“蘇丹紅”、“地溝油”到五星級酒店用同一塊抹布抹馬桶+漱口杯,從“學術苦力”到“長江學者造假”,從“燒壞三臺點鈔機”到“女干部十三歲參加工作”,各種假丑惡現象層出不窮)。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在網絡上、手機上、微信上飛速傳播,這些信息有意或無意地放大了當今社會上的極端個人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封建主義等種種不健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繼而導致一些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
一些高校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主動建立官方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樣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2.1 缺乏支持
運營微信公眾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高校屬于國家事業單位,長期以來教學經費緊張,難有多余的財力投入微信公眾號。運營微信公眾號,還需要熟悉微信技術的專業人才,而現在的高校思政教師大多從未接觸過微信(一些年齡較大的思政教師甚至抑制微信這種新生事物)。
2.2 推文內容缺乏質量
一些高校微信思政公眾號依舊習慣于封閉式教學,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教材上的文字一字不易地照搬成推文向學生發送,或轉發其它公眾號上的老新聞,缺乏深度與新意,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更談不上吸引學生的流量。一些學生覺得思政課只要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地突擊背一下就可以及格,因而不愿與運營公眾號的思政課教師進行互動,這反過來又挫傷了思政課教師的熱情。
3.1 加大高校對思政微信平臺的支持
思政微信公眾號是一種適應微信時代的新的思政教學形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校應當加大對思政微信平臺的投入與支持,設立專項經費,引進專業人才,并擴大對思政微信平臺的宣傳力度,提高思政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
3.2 創新思政微信教學內容
在微信時代,信息為王;在信息之中,原創為王。——思政教師運營微信公眾號,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照本宣科,而應增強自己的原創能力,遵循微課原則,不斷推出原創的教學精品。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微信平臺上討論《華爾街之狼》的觀后感,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又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展示六千萬留守兒童的心酸與眼淚、建筑工地上一條腿的農民工跳來跳去的搬磚,快遞小哥不分晝夜、風雨無阻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市公司的CEO英年早逝,還有溫州奸商們揮金如土的炫富,然后讓學生們在微信平臺上對當今中國的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自己在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角色,討論自己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的個人命運。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如黃宗羲名言“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為萬民,非為一姓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封建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造成的危害,幫助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去辨識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
3.3 加強微信互動
微信的生命力在于互動。教師在思政微信公眾號上,應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大家討論共同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思政學習的主人。
微信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與生活方式。而高校思政教育也應當主動接受微信、應用微信,探索新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引導學生在微信時代做有尊嚴的共和國公民。
課題名稱:2016年度山東藝術重點課題《“道德文化高地”對推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作用及路徑研究》(課題序號416)。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