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淵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引起了全社會、各國政府和相關學術界高度關注。個別國家國家采取了相關措施,如有些國家開始實施碳關稅政策,這樣就會給給國際貿易帶來新的貿易壁壘。
1 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國際貿易與氣候變化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國際貿易對氣候變化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同理氣候變化對國際貿易既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兩者的影響是相互的。當我們研究問題時不能只看到國際貿易對氣候變化的消極影響而忽略國際貿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積極影響,看待問題要從多個角度看待,不能單從一個方面看待。
1.1 氣候變化對國際貿易的相關影響
人類是自然環境組成部分中的一小部分, 氣候變化將會對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如何緩解氣候變化將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1.1.1 消極影響
一方面氣候變化對農林漁產生重大影響。當今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加劇很可能會造成農林漁業產量逐漸減少,這樣會造成農產品出口量下降,進而影響到運輸業等的發展。其次,極端氣候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使得海上颶風等極端天氣發生幾率增加, 極端天氣加大了運輸鏈的脆弱程度,這樣惡劣的環境無形中會增大國際貿易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風險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這一環境問題提出實施碳關稅政策。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產業中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引發當今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有效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各國廣泛的實施碳關稅政策,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 這將會成為出口貿易的巨大阻力。從而碳關稅將為成為新的國際貿易壁壘,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國際貿易爭端。
1.1.2 積極影響
氣候變化也會對國際貿易產生積極的影響。首先,氣候變化可以對國際貿易產品結構造成影響,如之前所述,各國大量降低碳排放量,這樣對國際貿易中流通的產品進行限制,如對生產運輸過程中排碳多和污染大的商品貿易比例大幅度下降,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新能源等相關產品的國際貿易比例上升, 與此同時三低的技術密集型產品比例上升。這樣就可以提高各國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促使各國加大對環保產品的研究力度和清潔能源和低碳排放技術迅速發展。其次,氣候變化可以推動國際貿易低碳化,在全球氣候變化這個大背景下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正式征收碳關稅,一個國家想要國際貿易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那么該國必須在國內進行低碳化綠色革命改革,引進低碳技術從而走低碳化道路。最后,氣候變化對國際貿易的限制的同時可以積極推進低碳科技水平進步和低碳產業的創新。
1.2 國際貿易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
國際貿易的發展一方面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推動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措施的發展。
1.2.1 消極作用
首先,國際貿易的發展對氣候變化產生的直接影響,如隨著交通工具的不斷提升、國際貿易不斷的發展擴寬各種產品的國際銷售市場,高碳產品的貿易增長必然會帶來高碳產品的消費,企業為了經濟利益增加高碳產品的產量,從而必然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產品貿易總量的增長必然會帶來長途運輸的增加,而國際貿易運輸絕大多數是依賴海運,在海運現階段石油仍然是其的主要燃料,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必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化。
1.2.2 積極作用
國際貿易還可以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的影響。如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程度越高,就代表該國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相對會越高并且其可以從他國獲得的先進低碳技術研究與開發成果也隨之越多。與此同時其本身具有的低碳技術也會外溢,促成氣候變化減緩技術的推廣。在低碳技術不斷推廣下國際貿易的增長有可能不僅不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甚至會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從上述分析得知,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二者之間一方面存在著相互沖突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存在相互促進的地方。我們要用客觀的態度來分析雙方的關系,不能一味的夸大某方面的問題。
2 國際貿易中新的法律問題
如何讓國際貿易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各國為了緩解氣候變化采取各種措施,進而引發了國際貿易領域中新的法律問題。
國際上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出了“碳關稅”這一新概念。碳關稅的征收必然會帶來國際貿易出口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全球經濟的有效發展,造成新的貿易壁壘。
2.1 造成重復征稅的現象
一些國家開始實施征收碳關稅政策,這種措施必然會造成國際重復征稅的問題。碳關稅本質上屬于環境稅的一種,一般情況下是實行征收國內稅的方式進行征收,可以通過產地原則進行征稅,同時也可以使用目的地原則進行征稅。如果在國際貿易中,一方使用目的地原則另一方使用產地原則,那么交易者不僅要支付出口國的環境稅還要繳納進口國的環境稅,這樣就造成重復征稅的現象,對交易者造成貿易壁壘。
2.2 違背WTO相關協定
碳關稅的征收同時違反了最惠國待遇原則 ,GATT 第 1 條作出規定WTO 的最惠國待遇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條規定這就明確地要求征收碳關稅的國家在制定征收標準時應該相同,不能帶有歧視性。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相對落后,為了經濟迅速增長通常使用高排放、高污染的產品推動經濟增長,如果實行征收碳關稅政策這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眾多不利影響。同時一旦對發展中國家征收碳關稅,就會違背最惠國待遇原則,同時也會大大削弱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因此降低國際競爭力。
3 我國面對氣候變化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法律建議
3.1 建立健全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是碳關稅主要針對的國家之一,在面臨氣候問題日漸突出和發達國家開始向我國征收碳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應當制定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規規章應對現階段面臨碳關稅的問題。
首先,我國可以通過立法強化企業在能源清潔中的法律與行政責任,在法律框架上明確我國對碳排放量的標準,同時可以規定國內出口企業的節能減排責任,為實施能源清潔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我國可以在國內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碳稅法從而用以應當國外碳關稅。在我國國內建立碳稅法,這種稅法是針對高污染、高排放、高能源的出口征收適量的碳排放稅,一方面可以減少其他國家對相關產品進行征收碳關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優化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保護環境。最后,我國應制定屬于自己的認定標準,一方面可以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出口企業節約相關的國際認證成本和費用。
3.2 積極參與多邊協定并提高國際條約制定的參與度
首先,我國應積極與其他碳排放貿易大國構建同盟,開展新型環境外交。我國在參與國際社會相關低碳討論和談判時,主動創造有利于我國自己發展的國際貿易環境。其次,我國還需要在國際氣候變化相關立法活動中有所提高,在不損害我國利益的基礎上并以互利共贏為主要目的、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等原則的基礎下,積極主動與他國共同制定互利共贏的國際新規則,提高我國在國際條約制定的參與度。
3.3 提高進出口企業在氣候問題上的法律責任意識
通過相關立法之后,應當對法律問題進行廣泛的宣傳。首先,要充分發揮各種輿論媒體的導向作用。法律制定之后,如何讓企業明確自己的法律責任是至關重要的,而現階段新聞媒體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優勢,這就促使新聞媒體成為環保宣傳最有效德的載體。其次,要加強環保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開展相關宣傳講座加強對企業環保意識的培養,讓企業知法、懂法,以便落實法律責任。
4 結語
國際貿易和氣候變化并不矛盾,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現階段外交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論述了國際貿易和氣候變化的關系,以及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所采取的措施給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法律問題和針對現階段面臨的碳關稅問題我國應如何應對以及面臨氣候變化我國應當采取的措施。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