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醫學生們肩負著祖國醫學的未來,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備的醫療人才,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具有深遠意義。本文以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為出發點,剖析當代醫學生人文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創新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體系,為當代醫學生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鑒。
健全的醫學教育體制,完善的醫學教育內容,全面的醫學教育形式對于醫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新時代背景下既要注重醫學生精湛醫術的培養,同時對于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不容忽視。本文旨在分析當前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對當前醫學生人文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創新醫學生人文教育模式,為加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提供新思路。
1 當前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1.1 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院校教育的短板
首先,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起步較晚,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學科的整體發展也存在緩慢、滯后的局面,醫學人文對醫學發展的引領與規范相對欠缺。其次,院校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存在重專業知識灌輸輕人文素養培育的現象,對于人文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論和認知層面,無法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和實踐中。
1.2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缺乏系統性、規范性
首先,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人文社科課程短缺,人文學科被邊緣化。教學內容脫離現實,重理論、輕時效,沒有將人文素養培育與醫學實踐有機地結合。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重復,課程質量良莠不齊。人文教師對相關知識講解較為顯淺,教學階段連貫性不夠,醫學人文教育沒有貫穿學生課堂學習、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這樣的授課形式與應試制度,導致學生對人文醫學內容感受不深。
1.3 醫學生自身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度不夠
當今醫學生人文知識相對薄弱,綜合素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較為突出,部分醫學生存在社會責任感不足、缺乏奉獻意識、溝通敘事能力欠缺、不能做到敬畏生命等問題,醫學生不能將醫學人文精神主動地內化于心,以上這些問題對醫學生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2 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1 轉變醫學教育觀念,提高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
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教育氛圍。首先,在校園基礎設施和環境布局方面,通過人文景觀的建設,充分發揮博物館、圖書館、校史館等校內人文設施的作用,為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其次,通過開展大學生文化社團建設,舉辦人文社科類專題學術講座等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從各個方面不斷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
2.2 改革人文課程設置模式,構建合理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
2.2.1 科學設置醫學人文教育課程
第一,提高人文教育課程所占比例,人文教育應與科學教育并行,將人文知識融入醫學基礎類和專業類課程中,引導學生在醫療服務中實施恰當的人文關懷,更能提高教學成效。第二,注重醫學人文教育的階段連續性,學校可以整合各學院、學生組織、實習醫院、教育部門等資源,使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能夠得到醫學人文方面的教育,使人文教育具有全程性。
2.2.2 完善醫學人文教育內容
醫學生人文教育內容可涵蓋生命文化的教育、仁愛思想教育、醫德教育等。生命文化教育要求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在醫療過程中以病人為中心,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治愈病人的痛苦。醫德教育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應該不為名利,對待醫療事業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還要有是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
2.2.3 多元化醫學人文教育形式
某學校進行調查顯示,分別有67.9%、39.3%、37.8%的學生比較喜歡體驗類、討論式、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任課老師可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式學習;情境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將醫患溝通模擬訓練及臨床實戰訓練納入教學進程。
2.3 注重實習階段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實習階段是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的黃金時期,是醫學生將醫學人文理論通過醫療實踐內化為行動指引的過程,這一時期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未來的醫療隊伍素質。所以,給予醫學實習生人文教育和引導是十分重要的。學校和醫院要做到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實習生開辟人文教育第二課堂。
2.4 拓寬教育渠道,注重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時代性
新時代背景下,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慕課、互聯網等渠道進行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具體操作中,可以利用在線平臺將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結合,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學生的互動;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微平臺,開設醫學人文教育模塊,將醫學人文教育日常化;借助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宣傳身邊的道德榜樣,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真正做到將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培育與互聯網相結合。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杏林學者學科人才科研提升計劃醫院專項: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2018yky04)
(作者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