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瀟
齊腰襦裙、琵琶飛袖、點絳紅唇……今年中秋,在城市游園、熱門景區以及大學校園,越來越多身著漢服出行的年輕人在這些地方閃亮登場,把這個傳統節日過得古色古香。
隨著漢服熱愈發升溫,加之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的助推,漢服這個小眾愛好已經不小,正衍生出一個大產業。
有數據估算,今年中秋節期間漢服類訂單增長迅猛,超過了粉紅少女心、滑梯房等網紅類房源的增長速度。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 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 億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著迷于漢服的復古之美,更熱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內涵。
提起漢服熱,近幾年可以用“爆炸式”來形容,不僅學生擁躉眾多,不少白領也會通過購物網站置辦起漢服的行頭,出門游玩時裝扮起來拍下寫真。更有不少年輕夫婦在結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攝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紗的西洋款式,選擇中式風格,營造出一份古風古韻。在各大熱門景區穿漢服拍照的游客甚至成了一道風景線。
“漢服不僅是衣服,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載著民族文化,是文化復興的一部分。”有業內專家認為,漢服熱逐漸升溫不僅源于漢服本身的古韻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國人文化自信的回歸,是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而更多專業人士的介入,對漢服行業的發展有良好的促動作用。
在不少高校,學生們著漢服,誦贊辭,行跪、拜、祭、祝之禮的復古式成人儀式成為一種新風尚。在一些地方,年輕人遵循漢婚禮節舉辦漢式集體婚禮具有超高的人氣和關注度,人們在追求儀式感的同時,也感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無限魅力。
同時,以漢服為代表的古裝熱,讓近年來的影視古裝劇在服裝和造型的設計上更加“走心”,譬如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播,也讓大眾看到中國的傳統文化IP 的一種復興,尤其是在抖音、快手、B 站、微博的推波助瀾下,漢服熱潮正急速膨脹,成為不可小視的商機。
在云南昆明,南強街作為有名的歷史文化片區之一,保留了許多特色老建筑。每逢周末,昆明的漢服愛好者們會在這里進行組織集市,售賣漢服、發簪等古風物件,形成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別景象。
隨著古風文化的興起,類似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而漢服愛好者群體的不斷擴大,漢服、漢元素物件受到不少人追捧。線上線下,漢服、漢元素店鋪也越來越常見。
根據某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漢服的銷售同比增長146%,國風創意類飾品的銷售也同比增長了94%。隨著漢服的興起,一些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漢服品牌,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某漢服品牌創始人表示,他們的工期已經排到2021 年年初。
因為看準了高端漢服市場的潛力,一些傳統的服裝銷售公司也開始紛紛代理漢服品牌。一家服裝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引進知名漢服品牌為他們帶來了三成左右的毛利潤。同時,漢服周邊產業鏈也為他們爭取了更多的銷售額。
除了高端品牌,平價漢服的市場也同樣火熱。有數據顯示,2018年,定價在100元至300元之間的漢服占據了60%以上的銷售份額。這也使得很多商家開始嘗試進行常規尺碼漢服的批量生產。
之前,漢服市場整體以消費為主,但是現在,各類線下漢服實體體驗店也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業,有的線下體驗館門庭若市,靠一己之力帶火了一條街。這也成為不少“80 后”“90 后”的熱門創業項目。只要集齊化妝師、攝影師,加上30 套漢服,便可“出道”,10 萬元開店,最快3 個月回本。
比起現代服裝設計,漢服設計也成為漢服熱催生的新興職業,在設計師手中,漢服也不斷向現代審美進化。漢服設計師牡丹說,如何將漢元素融入生活中,讓設計變得更加實用,這個需要設計師來平衡。在她看來,時尚與古韻的碰撞也許更能推動漢服文化的傳達和傳承。
而隨著漢服被推廣,漢服周邊產業也受此影響大幅發展。從漢服周邊配飾,到漢服租賃、旅拍,漢服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在北京,從今年4 月到8 月,漢服租賃店就迅速地從三四家增加到了20 多家。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攝影店紛紛推出了包括漢服妝造、漢服約拍等在內的主題攝影套餐。一家漢服攝影店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年輕人愿意嘗試新穎的東西,像漢服這樣兼具美觀與復古的事物自然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一些主打漢服體驗的租賃店也應運而生。
隨著漢服逐漸走向大眾、進入市場,有業內人士在欣喜之余也表達了擔憂。
有專家認為,市場能夠推動文化的傳播,但同時也難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漢服自形成以來始終與傳統禮儀及文化密不可分。但是現在有的商家會刻意迎合市場,把服裝做得過于花哨,商業化和功利目的太過明顯,與傳統意義上的漢服文化背道而馳。
事實上,在漢服產業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不少爭論。例如只喜歡衣服款式的“秀衣黨”和重視理論、歷史的“考據黨”之爭,不同朝代的形制之爭,不在意原創和支持原創的“山寨”和“正版”之爭等等。
而漢服圈內,有一個有名的抄襲事件就是某漢服原創店設計出了一款爆款后,網上20 多家店全在抄襲這家店的這一爆款,而且價錢便宜了一半,最后這家店也被逼到全部半價出售,在出清所有現貨后,這家店關了整整一個月專門研究產權保護。
面對山寨,這家漢服原創店苦不堪言:“開發原創產品,需要一整個設計師團隊共同努力。比如我們開發100 款,可能只有十幾款會成為爆款,其他投入的開發成本其實是虧掉的,需要靠這些爆款才能補足設計成本。”而山寨商家可以直接抄爆款,“他們只需要看我們哪些產品賣得好,所以不存在壓庫存問題”。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出現了一些網友擔心對漢服版權矯枉過正的聲音,認為對版權的過度嚴苛會讓原本小眾的漢服愛好者群體變得更小眾。
有專家指出,除了版權問題,由于缺乏基礎研究和權威引導,漢服的具體劃分標準截至目前并沒有定論。上下游產業鏈不成熟、大眾對漢服了解不夠、形制標準和現實需求脫節等,也成為漢服產業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