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予馨 潘妍嬌 房久斐 趙文龍 孫傳文 韓志宇 郭之平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2.山東省新中魯中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亞健康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量狀態,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據調查顯示,近年青少年患者頸椎病發病率已占頸椎病患者總數的12%左右【1】但目前對于此疾病的治療少有研究,針對青年群體的研究則更少見,1994年張先發等人首先在四川省豐都中醫骨外科學術會上將青少年出現的類似頸椎病的臨床癥候群命名為“青少年頸椎病”。關于青少年頸椎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2】。隨著手機,電腦等媒體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低頭一族”給頸椎帶來巨大壓力,頸椎出現亞健康狀態,加上不合理的生活規律,如熬夜,缺乏體育鍛煉,看書時間長,坐姿姿勢不良等致頸椎病患者越來越年輕化,近幾年來大學生逐漸成為頸椎亞健康的好發人群之一。中醫推拿是臨床治療頸椎亞健康的常用治療手段,推拿治療可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增加頸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項韌帶的彈性,加強頸椎小關節的穩定性,具有療效明顯,安全度高的優點。但單純使用中醫推拿的治療方法對眩暈,手臂發麻等癥狀的治療效果不明顯。晉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中“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肩背頸項強痛時眩,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提到了刺絡療法在頸椎病治療中的運用。《靈樞·壽夭剛柔》中“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提出了刺絡去瘀,調和氣血的方法。大椎穴為督脈要穴,乃諸陽之會,可振奮一身之陽氣,對大椎穴進行刺絡拔罐可舒經通絡,活血祛瘀,使邪有所出。基于此,本實驗觀察大椎穴刺絡拔罐配合中醫推拿手法治療頸椎亞健康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隨機招募本校具有頸椎亞健康癥狀的在校大學生8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9 例,女31 例;對照組男8 例,女32 例,年齡18歲-2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診斷標準
年齡在18 ~25 歲之間以出現各型頸椎病癥狀中一項以上明顯癥狀,并影響學習、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但并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經休息或改變生活方式后可恢復不遺留后遺癥為頸椎病亞健康的診斷標準【3】。
(三)排除標準
1.經臨床明確診斷為頸椎病;2.目前正在接受其他方法治療;3.患有影響本方法實施的其他嚴重疾患。
(四)治療方法
觀察組進行中醫推拿與大椎穴刺絡拔罐結合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進行中醫推拿治療,每組實施治療的始終為同一人,治療每周兩次,四次為一療程。
1.觀察組采用中醫推拿與大椎穴刺絡放血療法的綜合治療,推拿使用滾法、一指禪推法、按法、揉法、拿法、彈撥法、擦法、抖法、搓法,主要穴位包括風池、風府、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大椎穴刺絡拔罐: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臥位,使施術部位充分暴露,將皮膚嚴格常規消毒后,操作者兩手消毒,用無菌一次性采血針點刺大椎穴,采用閃火法拔罐,采用玻璃罐便于觀察罐內膚色和出血量,留罐期間注意觀察皮膚顏色,以出血量、膚色為度,罐內膚色潮紅色為準,出血量不超過5mL,留罐時間最長不能超過10min,起罐后以消毒棉球擦拭,再用碘伏棉簽消毒施術部位,刺血部位24h 之內必須避免接觸水及易感染因素。
2.對照組采用中醫推拿進行治療,使用滾法、一指禪推法、按法、揉法、拿法、彈撥法、擦法、抖法、搓法,主要穴位包括風池、風府、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
(五)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療效標準。NPAD 評估:NPAD 評估的20個項目:今日疼痛、一般疼痛、非常疼痛、影響睡眠、站立疼痛、行走疼痛、影響開車、影響社交、影響娛樂、影響工作、影響個人交往、影響外表、影響情緒、影響認知、脖子僵硬、頸部轉向困難、低頭抬頭困難、頭頂工作困難、止痛效果,分別從疼痛程度、對生活的影響、情感和認知的影響、頸部情況四個方面評估頸部疼痛及功能。患者回答每個項目都是在10cm 刻度線上做一標志,項目的評分是0 到5 分,0.25 分為一個增量。得分為所有項目得分總和,完成測評時間不超過5 分鐘。
(六)統計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等級資料采用R adit 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一)治療前、后兩組NPAD評分在治療前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數據具有可比性。與治療前同組比較,兩組評分均有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降低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NPAD 水平比較(x±s)
(二)觀察組全部有效,治愈率為37.5%,對照組有效率為92.5%,治愈率為35%,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治愈率。(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本實驗項目針對頸椎病年輕化的趨勢,提出“防患于未然”的理念,積極消除頸椎亞健康的狀態。通過用中醫理療手段提前介入治療,以此避免頸椎病年輕化,緩解頸椎亞健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國內文獻報道大學生亞健康的發病率約為34.68%【4】,而在大學生亞健康中,頸椎亞健康絕大比重,如頸肩酸痛為大學生亞健康癥候群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5】頸椎亞健康人群因頭頸部和肩部肌肉緊張,可引起頸肩背部酸痛。頸椎曲度變小甚至消失,嚴重時壓迫頸椎之間的神經,可引起頭痛和手臂痛麻,壓迫穿行于頸椎間的椎動脈,引起腦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對學習和工作產生很大影響,以上癥狀的出現,給患者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緩解頸椎亞健康引起的系列癥狀受到越來越多臨床工作者的關注。大椎穴刺絡放血有促進和改善頸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重要穴位。本實驗通過大椎穴刺絡拔罐配合中醫推拿與單純中醫推拿療法的療效比較,得出大椎穴刺絡拔罐配合中醫推拿對頸椎亞健康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可以明顯改善頸椎亞健康帶來的系列癥狀,尤其對眩暈,手臂發麻,頭重等癥狀有較好療效。通過中醫推拿手法治療與刺絡放血療法在適應癥、治療效果等方面的對比以及通過對患者進行疼痛等級的測評可以發現,大椎穴刺絡放血配合中醫推拿對頸椎亞健康的治療具有良好療效,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