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摘要:依法治國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民商法所占據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能夠保證社會的穩定運行,也對法律事件中的連帶責任的適用情況作出非常明確的規定,不僅保護人民的正當權益,也保護了社會的公正性。但是通過對當前社會中使用民商法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應用民商法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其中問題最多的就是如何分析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問題,只有對這些難點進行分析和解決,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民商法 連帶責任 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58-02
我國的法律是不斷完善的,其跟隨社會前進的腳步、根據人民生活的情況持續發展,同時依據我國在不同時期下的基本國情進行調整。根據社會發展現狀,發現在民商法中雖然有關連帶責任有具體的闡述,但是其闡述的效果差強人意,導致在法律案件中有很多債務人相互扯皮,利用法律漏洞推卸責任。為此,我國的民商法也在進行調整。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出當前民商法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式,在完善民商法的同時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這對于社會進步有著現實意義。
一、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
1.出現損害人利益賠償顛倒的情況
目前在應用民商法解決案件的時候,會存在民商法和實體法出現矛盾的情況。由于民商法和實體法之間相互聯系本身是密不可分的,為此,在完善民商法的連帶責任中也需要顧及實體法,針對實體法中所涉及的利益需要給予充分的認可,不能讓民商法流于形式。民商法的目的就是保證所有的當事人效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2.責任分擔不平等
在當前應用民商法完成案件分析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案件審理之前侵權人和被起訴的侵權人兩者的責任分擔不均勻,這就導致難以保證法律的公平性。為此,在法院受理侵權案件的時候,不僅僅要明確在案件中的責任者與承擔者,還要對未被起訴的侵權者進行管理。
二、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完善建議
1.把公共訴訟引入侵權法律
將公共訴訟引入到民商法的連帶責任中能夠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夠保證人民的基本權益不受任何的侵害,其中公共訴訟主要可以分為必要公共訴訟以及類似必要公共訴訟兩種。在法院審理必要公共訴訟中,要求在本次訴訟時,所有的起訴人員所要起訴的目標是同一個目標,也就是說將幾個必要的訴訟案件共同審理。在這種必要的公共訴訟中,如果可以將幾個案件共同審理,可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并且這種并案處理本身是合理且必要的。要求所有的法院在面對應用民商法追究連帶責任時,如果出現了必要的公共訴訟,作為法院的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和被侵權人進行溝通,給予被侵權人共同起訴的建議,確保能夠將案件并案處理,并且對侵權人實施司法追責。而對于涉及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類似必要公共訴訟,則需要考慮到每一個案件的特殊性,如果案件基本大同小異可以進行并案處理,也就是說一起進行訴訟分析。但是在處理類似必要公共訴訟時,法院必須尊重原告的選擇,不能夠強行進行并案處理。
2.將共同侵權所承擔連帶責任的一類訴訟歸入必要訴訟
在我國,司法程序出現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不受到任何的非法侵害,我們完善法律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法律,才能夠真正地實現依法治國,建成法制社會。為此,在將共同侵權案件承擔連帶責任的一類訴訟歸入必要訴訟時,作為相關人員不可以將其簡單地認定為這就是共同訴訟,而是需要仔細分析其中所涉及的責任和權利的侵害,更加有效地保護所有人的權利不受到侵害。但是在分析其中的責任后,一旦責任明確則可以更好地利用民商法向其他的債務人員進行追償。在這其中作為原告,其有權利要求本次案件中的相關人員進行指定賠償。
3.豐富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后的追償方式
在多數情況下,作為債務人必須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這是債務人的義務。但是通過對目前社會中出現的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在案件中也需要保障債務人的正當權益不受到侵害。也就是說,要求民商法允許債務人在承擔其所需要的一系列責任以及債務之后,可以追加其他債務人的責任。但是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民商法中缺少相關的規定,這就導致很多債務人在還清債務之后難以保證自身的正當權益不受到侵害。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工作:第一,由于在案件中經常出現多個不同的債務人,為此在結案之后可以讓多個債務人按照約定進行債務的償還和分配,在債務分配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不同債務人的財務情況或者是在本次案件中所出現的犯罪情況進行分配,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債務人的自身權益不受到侵害,并且也是最簡單明確的方式。要求無論是債務人或者是連帶債務人,都需要書面約定,所有債務人對該約定無異議之后簽字,確保該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在這之后,作為債務人有權利向其他債務人追償,按照之前的協議內容承擔責任,并且不能夠隨意地改變該協議,也同樣無需承擔協議之外的相關責任。第二,根據案件來確定不同的債務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大小,這一點直接決定了作為債務人其所需要賠償的金額與數量,但是在應用這種方式的時候,需要認識到其中存在著一定的條件制約,這就是說必須和所有的債務人明確每一個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以及該責任所攜帶的賠償金額。當所有的債務人完成對債務的償還之后,作為債務人可以針對不同的責任大小進行追責,這種方式不僅符合我國民商法相關規定,同時也相對公平。第三,作為連帶責任人,其自身有權利向主債務人請求賠償,但是這種賠償必須基于已經約定好的合約,要求該約定必須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作為連帶責任人,其本身沒有法律上的事實過錯,那么從法律角度上分析并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而出于人道主義的關懷則可以先對債權人進行賠償,之后可以按照已經有的約定對債權人進行追償。當然這種形式的救助本身是受到了法律的保護的,一旦債務人沒有按照約定,則可以作為連帶責任人進行上訴。
4.保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
依據民商法完成案件的判定中,如果涉及了連帶責任這一訴訟問題,那么必須準確且科學地認知到在本次案件中所涉及的連帶責任的認定,以及相關的人員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大小這一問題。在判斷連帶責任中不能夠僅僅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還需要對每一個案件的不同情況以及侵權情況進行分析,確保在利用民商法作出連帶責任判斷時,能夠保證準確且沒有侵害他人的權益。保證每一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及正當權益是司法機構必須做的,同時也是保證社會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礎工作。在這其中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該案件中的完全債務人以及債權人,還包括了其中的連帶責任人以及所有債務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在民商法案件中經常會出現民商法與實體法相互矛盾的情況,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必須以民商法為主,其目的就是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同時利用其他的法律進行補充,有效地解決在真實案件中存在的矛盾問題。無論是怎樣的案件,在實際分析和審判的過程中都必須堅定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不斷地去推動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制度的進步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促進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明確能夠保證我國的依法治國戰略更好地被應用,同時也完善了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確保人民的權益不受到傷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國黨的發展目標就是保證所有人民的權益不被傷害,杜絕任何的侵權行為,加快社會的法制建設,明確所有侵權人的責任,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正確路徑。
參考文獻:
[1]廖東江.民商法連帶責任中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9(13):14-15.
[2]高建國.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9(4):24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