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
摘要:新聞作為報紙、互聯網等傳媒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具有涉及面廣、讀者群多、社會影響力持久等特點。當今高速閱讀獲取信息的社會背景,決定了新聞的標題要以最精練的文字將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內容呈現給讀者。從詞匯和修辭手法兩個方面,對中韓新聞標題語言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找出二者的異同點。
關鍵詞:中韓 新聞標題 詞匯 修辭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93-02
標題“居文之首,勾文之要”,常常被比喻為文章的“眼睛”和“窗口”。關于新聞標題的概念,學術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新聞標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新聞標題指的是新聞傳媒上的新聞、文章的題目,狹義的新聞標題則通常特指新聞傳媒上新聞這種語體上的題目。新聞學界常常提到的“五秒鐘效應” “題好文一半”,說的就是新聞標題有無吸引力直接影響受眾的興趣。
新聞標題的特殊性使得新聞標題語言逐漸形成了與其他語言不同的特點。新聞標題的語言一般在詞匯、修辭手法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大量新詞語運用于新聞中,可以增加新事物的傳播性,引起大眾的好奇心,進而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所謂修辭,就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創作優秀的新聞標題,能夠形象、準確地傳達出新聞作品的內容,并且能夠揭示新聞的主題。本文以中國《人民日報》和韓國《????》等報刊中出現的新聞標題為例,分析其用詞和修辭方面的異同點。
一、中韓新聞標題的詞匯比較
中韓新聞標題共性之一在于二者都具有簡潔性。通過考察研究,兩國新聞標題都出現了大量的縮略語或簡短詞;同時,由于新聞報道的是最新發生的社會事件,因此標題中會出現很多新詞;另外,由于新聞報道越來越強調時效性,所以在報道預測性新聞時模糊語所占比例也在上升。
1.縮略語
縮略語是為便利使用,由語言中較長的詞語經過壓縮和省略而來。它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達出較大的信息量,而新聞標題對篇幅字數的限制,自然就使得縮略語的使用變得極為普遍。縮略語可以分為三種,以組織或國家名稱為主的“簡稱”、為求簡潔而臨時創建的縮略語和數字式縮略語。例如:
紅會接受社會捐贈同比降23% 僅占全國捐贈總量2%(新京報,2013-09-22)
這里的“紅會”是紅十字會的縮略語。韓國標題中也會使用縮略語,例如:
????? ???,?·?·?? ?? ??? ??? ?(????,2014-07-12)
其中,“三多島”(???)是濟州島的別稱,因為該島嶼石頭多、風多、女人多,所以稱之為“三多島”。例句中縮略語的使用,使得標題簡潔明了,又方便了讀者的閱讀。
2.新詞
新詞的產生往往和現實中出現的新事物有關。隨著科技迅猛發展,新事物不斷涌現,新詞也在源源不斷地產生。新聞是反映人們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是“使用新詞的龐大機器和杜撰新詞的巨大工廠”。中韓新聞標題中的新詞可以分為以下三類:時政詞語進入新聞標題;科技詞語進入新聞標題;流行元素(歌曲、書名、電影等)進入新聞標題。例如:
“一帶一路”:造福世界的“中國品牌”(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5-10)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自2015年被提出后,作為時政新詞廣泛地出現在各大新聞標題中,成為時政新聞中的熱詞。
再如:
???? ?? ??? ????.‘4?? ????(????,2017-02-17)
“人工智能”作為近年來出現的科技新詞,也進入到了新聞標題。但由于漢語和韓語所屬的語系不同,二者在新聞標題中的詞匯表達也有所差異。中國的新聞標題多使用方言詞和模糊詞語,韓國的新聞標題則大量使用音譯詞,并且常用韓國固有詞及合成詞。
二、中韓新聞標題的修辭比較
修辭是依據題旨意境,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加工,以便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和接受效果的言語活動。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對偶等。據統計,中韓新聞標題里比喻、引用是最常出現的。選擇適當的修辭,不僅可以增加標題的語言效果,還可以提高讀者對新聞內容的興趣。
1.比喻
在中韓新聞標題中,比喻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比喻可分為明瑜、暗喻、類喻、借喻等。例如:
南京江寧區——30億元做大“民生蛋糕”(人民日報,2014-11-10)
“?? ??”…?? ????(????,2010-05-20)
中國新聞標題中的“民生蛋糕”實際上指的是“社會財富”。將社會財富比喻成蛋糕,把生硬、抽象的社會財富形象化,使其更加貼近大眾生活,容易讓讀者產生親近感。韓國新聞標題中,把運動員博爾特的跑步速度比喻成“閃電(??)”,一方面突出了博爾特的速度之快,另一方面也使得新聞標題語言更具生動性。
2.引用
引用,指有意借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或他人說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新聞標題里使用引用,既可以突出新聞的中心內容,又可以給讀者以真實感。雖然中韓兩國的新聞標題都會使用“引用”這一修辭手法,但相比而言,韓國新聞標題中的使用頻率遠遠大于中國新聞標題。例如:
??? ‘???? ??? ??? ??? ?? ??(????,2017-12-28)
??? “???? ???…??? ?? ???”(????,2017-12-24)
上述例句均是將引用內容直接作為新聞標題。前一例句中,通過引用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客觀地陳述新聞事實,增加了報道的真實性與說服力。中國的新聞標題則更傾向于引用成語或詩句,這一點與韓國稍有差異。例如:
滾滾長江東逝水,濁浪令人心憂(楚天都市報,2002-02-04)
顯然,這是一則關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環保新聞。作者引用詩詞,在讀者眼前呈現出長江波瀾壯闊的畫面,但遺憾的是長江之水現已濁浪一片。這就給讀者造成一種巨大的心理反差,引起其內心強烈的共鳴,至此來呼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就水到渠成了。
三、結語
標題是新聞主題最精準、最凝練的展示,一個好的新聞標題可以營造出強烈的新聞氣氛和表達效果。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中韓新聞標題,發現二者在詞匯方面多使用縮略語和新詞;在修辭手法方面,以使用頻率較高的比喻、引用為例,經研究發現,中韓新聞標題都會使用“引用”這一修辭手法,但是韓國新聞標題的使用頻率遠遠大于中國新聞標題。綜合上述分析,希望能對中韓雙語新聞撰寫工作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焦陽.報紙新聞標題中對語言運用[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6):75-78.
[2]樓志新.論新聞標題語言的新特征[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20(4):57-61.
[3]張曉丹.淺析《新民晚報》新聞標題的語言風格[J].新聞知識,2008(4):81-82.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