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躍
摘要: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經濟、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堅持樹立目標、發現問題、滿足需求的宗旨,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如今各高職院校面臨教育結構的矛盾。根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要求,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當前形勢進行全面分析,最后給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創新創業 整體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142-02
我國已經進入經濟高度發達時期,各高校跟隨時代腳步,迎合社會大潮。高職院校在延續傳統教育精神的基礎上,進行“供給側改革”。首先,國家要建設創新型社會,教育是國之根基,人才的培育是創新的首要條件。科教興邦是國家發展戰略,教育體系革新是重要保障,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非常關鍵。只有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為國家培養更為優秀的人才。當前特別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已引起關注,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和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渴求,成為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供給側改革對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
1.明確目標,強化分享
高職的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能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培養人才基礎上對其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確定目標,從專業教育入手,重視高職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精神和業務培養;其次,構建創新創業的綜合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后,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促進企業與學校共同育人,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能型人才。在我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教育體系進行深化改革,增強創新供給,滿足學生和社會對教育的需求。隨著“互聯網+”的深入人心,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該資源,對現代教育進行深入改革,構建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教育經驗分享,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充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發現主要問題,理清模糊思路
近些年,隨著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成效初顯,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提升了人才整體的素質,改善了學生就業創業的大環境,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3]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導向過窄、教育方式大眾化、忽略學生個性化、以點帶面的教育方式,對創新創業而言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及時發現問題,全面分析,進一步深化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合理化,修補教育機制出現的短板。
3.明確需求,精準供給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創新創業的根本目標。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們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為自己今后的職業道路奠定基礎。高職院校首先要對供給側改革下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深刻理解,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育轉型;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建立多層次教育供給結構,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由需求帶動供給推動轉換,形成創新創業的供給系統。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1.完善供給系統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有不足。第一,開放共享的創新創業環境單薄,努力拼搏的創業精神不足,鼓勵創新創業的機制不健全;第二,創新創業培養模式還是遵循傳統方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良好的選擇機會,個性化要求無法得到滿足,這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和發展;第三,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不閉環,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很好落地;第四,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誤區,只是從理論上做到了創新創業,對學生的技能和專業更為上心,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供給系統同質化
創新創業理念在高職院校推行較晚,所以實踐上會有很多短板。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出現同質化很普遍,盡管有部分院校對建立創新創業體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沒有顯著的差異,更談不上多層次和系統性,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化設計,導致學生們無法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出現為創業而創業的窘狀,阻礙職業教育改革的同時,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蒙上了一層陰影。
3.供給系統傳統化
在國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有所推進,但依然任重而道遠,意識落后、缺乏實踐等情況均需要調整。第一,專業教育要與創新創業相結合,但是創新創業沒有進入培養人才的計劃中;第二,在創新創業的認知上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第三,教學方式還是秉承傳統的教育觀念,對知識的引導、啟發和探究極少,學生缺少積極性;第四,課程設計上有弊端,教育體系不完整,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第五,教材沒有針對性,質量較差,與現實脫節;第六,雖然建立了實踐基地,但是缺少管理理念,過于形式化,與個人需求大相徑庭。
4.師資的缺乏
高職院校的師資整體專業背景較為薄弱,對于創新創業理解有限,普遍一知半解。總體出現教師師資力量不足,對專業及業務并不熟悉,缺乏實戰經驗和對教育的積極性,教學方式不靈活。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1.構建完善體系
高職院校要把創新創業的理念引入人才培養中,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首先,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建立創新創業文化;其次,隨著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逐步完善,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打造全新教育環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2.共創供給新模式
供給側改革要以學生需求為主,把創新創業的各方面能力、意識和精神均融入學生生活學習中,增強創新創業的針對性、時效性。
第一,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第二,建立培訓的平臺,盡早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與企業和政府的合作;第三,有良好的服務平臺。依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3.改革供給方式
充分利用網絡,提高教育技術。從教師到學生,從教育方式到實踐,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的改革。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意識,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第二,制訂合理的教育方案,優化教育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項目實踐活動,參加各種創新大賽,激發學生創業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大局觀;第三,強化實戰能力,通過孵化平臺、模擬公司等途徑促進項目落地,使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提升自身素質;第四,提升評估標準和方式的使用。
4.強化師資隊伍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來說,師資的選拔很重要。首先,教師要明確創新創業的目的,對創新創業有系統的認識。其次,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再引導學生進行實戰演練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再次,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與創新創業活動相結合,在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同時實現成果轉化。最后,邀請著名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擔任兼職教師,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澳拉.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決策與信息,2016(4):78-86.
[2]許文海,曹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3):28-29.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8):51-5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