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
摘要:隨著漢語教學的飛速發展,教師副語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兩位教師初級漢語課堂的副語言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運用課堂觀察、音頻聲波分析的方法,從發聲方式、功能性發聲、隔斷音和語空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副語言的使用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 初級漢語 副語言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192-02
近年來,關于漢語課堂的研究多集中于教材和教學方法等方面,而對于漢語教學中的教師行為研究,特別是教師副語言的研究關注較少。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各界對教師副語言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漢語教師的培養與培訓很少開設針對教師副語言的課程。目前國內對于教師副語言的研究多通過課堂觀察的方式,通過量化分析,進行歸納和反思。
一、副語言的定義、分類與作用
教師副語言作為教師語言的一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學者對于副語言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因使用者的不同,含義也不盡相同。廣義的副語言包括一切非言語行為。而本文探討的教師副語言是指對語言進行輔助的發音特征與語音現象。本文按照亓華(2014)的分類標準,將從發聲方式、功能性發聲、隔斷音和語空現象四方面對于副語言進行研究。
副語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教師使用恰當的副語言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烘托學習氛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使用不恰當的副語言會使學生精神不能集中,影響上課效率,不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因此,對于教師副語言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課堂觀察與副語言提取
本文選取的兩位觀察對象均來自河南某大學的教學一線,C教師(女)已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十余年,D教師(男)從事漢語教學工作三年。兩次課堂觀察時長均為50分鐘,課型為漢語綜合課,授課內容相同,授課對象不同。筆者對真實漢語教學課堂進行錄音,對教師副語言狀況進行轉寫、描述,通過反復核實錄音,將人為原因產生的遺漏與偏差降到最低。
三、教師副語言使用情況的量化分析
1.C教師副語言使用情況描述
從發聲方式看,C教師聲音充滿自信,極具感染力和穿透力。吐字清晰,聲音飽滿,節奏感強。筆者選取課堂剛開始時的五分鐘音頻,進行PRAAT軟件音高和音強的頻譜分析。經測量,C教師音高為240.50Hz(74.07Hz—594.70Hz),從數值可看出最高音高和最低音高之間差距較大,說明音高變化幅度大。此外,音高的均值較高,說明上課過程中C教師一直保持較高音高,狀態積極。C教師音強為72.81db(23.70db—86.12db),從數值變化看,音強使用較平均。
從功能性發聲看,筆者主要統計哭聲、笑聲和擬聲。在50分鐘的時間里,共出現34次笑聲,0次哭聲,0次擬聲。這34次笑聲里,師生同樂的次數比較少。笑聲大多出現在講解詞語的過程中,比如C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用笑聲肯定學生的回答。笑聲會傳遞出善意,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當學生在課堂上拘謹不安,C老師運用笑聲緩解學生的緊張。
從隔斷音的使用看,C教師共使用隔斷音325次,填充詞使用次數為172次,緩沖詞略少,為153次。C教師出現“嗯”“啊”“yeah”和“呃”四種緩沖詞,使用最多的是“yeah”,共出現144次,大部分“yeah”都沒有具體的含義,只是作為語氣詞出現,只有小部分放在句首起到提示重要信息的作用。大多數都放在句末,用來填充。其次是“呃”的使用,為20次。“嗯”和“啊”的使用較少,分別為3次和5次。緩沖詞共包含3個種類,分別為“OK”“好”和“next”,出現最多的是“OK”,共出現146次。C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大量使用“OK”,個人特色非常明顯。“OK”雖說是“好”的意思,但在運用中只是起到了銜接作用,并沒有真實含義。
從語空現象看,C教師出現停頓現象20次,沒有出現沉默現象。根據分類,3秒以內視為停頓,3秒以上視為沉默。“呃”出現在C教師思索的過程中,如上文提到的,學生提問“可不可以用您們”這個問題時,C教師用“呃”來短暫思考。其次,“呃”也出現在C教師思考合適英語詞語來表述的過程中。
2.D教師副語言使用情況描述
從發聲方式看,D教師聲音洪亮高亢,有男高音的音色美。雄渾的聲音,鏗鏘有力。經測量,D教師音高為194.39Hz(71.69Hz—597.91Hz),音強為76.13db(34.50db—89.28db)。從數值上可看出,D教師音高的起伏更大,變化幅度更明顯。D教師在課堂上語速較慢,能夠使自身音高較高和注重音強的特點發揮作用,聲調變化明顯,吐字清晰。
從功能性發聲看,D教師在50分鐘的課程中,沒有出現功能性發聲。這說明D教師教學風格較為嚴肅,課堂氛圍不夠輕松。這和課堂上與學生缺乏互動有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D教師自己主講。因為這堂課的學生是本科學位生,語言基礎差,所以互動并不多,只有兩個程度很好的學生全程參與互動。
從隔斷音的使用看,D教師共出現隔斷音151次,其中包括填充詞103次和緩沖詞48次。D教師共使用4種填充詞,分別為“嗯”“啊”“喔”和“呃”,他使用最多的是“啊”,共出現70次。“嗯”出現23次,“喔”和“呃”出現次數較少,分別為8次和2次。D教師的緩沖詞種類豐富,共有四種,分別為“OK”“對”“很好”和“好”。“OK”出現次數最多,為22次,“對”次之,有15次,“很好”出現9次,“好”出現1次。D教師的語言干凈簡潔,不論是填充詞還是緩沖詞都出現較少,這也使D教師的語言不夠連貫,跟學生的互動感不強。
從語空現象看,筆者選擇了20分鐘進行統計,出現沉默28次,其中沉默10秒以上的有6次,沉默5秒的次數最多,有7次。這也體現了D教師的課堂節奏不緊湊,提問間隙較大的特點。這也跟學生語言水平較低,與教師互動不順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