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 王殿臣


摘要:以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新課標卷I中閱讀理解第一節試題為研究樣本,依據Bachman和Palmer的考試任務特征框架,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從語篇輸入對閱讀理解內容效度進行研究。從內容效度的角度分析高考閱讀,可以讓命題老師更清楚試題的質量,進而使試卷更公平。也可以讓學生了解高考命題依據,以更好地復習。
關鍵詞:高考英語 閱讀理解 內容效度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219-02
內容效度是指項目對想測試的內容的適當程度。也就是看高考英語閱讀的內容是否符合考試大綱的規定,內容效度越低,所測內容內容的準確度越低。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教育部2015)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教育部2003)的相關規定,對2018 年高考英語全國新課標卷 I 閱讀理解中第一節的試題進行了內容效度分析。
一、理論依據
根據Bachman和Palmer(1996)提供的任務框架進行分析。該框架包括五部分(見表1):
二、研究內容
根據表1中的輸入特征和《考試大綱》《課程標準》,根據董曼霞(2008)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目的分析維度,制訂了表2。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1.文章長度
從2018年閱讀理解的長度看(見表2),文章的排列順序比較合理。根據高中生的閱讀速度和接受能力,文章的長度應該從短篇到長篇,從簡單到困難排列,盡量避免學生閱讀第一篇就緊張,感到有壓力。
2.生詞量
根據《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中學生詞匯的掌握程度,規定閱讀材料中生詞數占總詞數的比率低于2.00%(劉潤清,韓寶成,2004)。本文統計了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第一部分的生詞數量(見表2)。超出《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詞匯表中范圍的詞匯就是生詞。由表2可知,2018年的生詞數為16詞,文章總數1639詞,占總數的0.98%。占總數的遠低于短文總數的2.00%。較少的生詞量不僅可以降低文章的難度,而且能增加考生做題的信心。
3.易讀度
易讀度指數是指學生認為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影響易讀度的因素句長、生詞量和語法復雜程度等(辜向東,關曉仙,2003)。根據易讀度公式 Flesch formula,參照Flesch易讀度參考量表,易讀度值越低,文章越難,反之則越容易。參考 Flesch 易讀度指數參照表(見表3)對閱讀文本(見表2)進行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新課標卷I中閱讀理解第一部分的平均易讀性為58.1。從表3可知,易讀度指數越低,可讀水平越難,也就是文章的難度越高。通過表2中的易讀度與表3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的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總體屬于“較難”的程度。具體表現為:標準難度的閱讀是B篇和D篇,易讀性分別 69和63.6,處于60—70易讀度指數之間,可讀性水平為“標準”。而A篇易讀性為56.4,可讀水平為“較難”;C篇易讀性為43.4,可讀水平為“難”,所以建議放在閱讀的最后一篇以此減少學生焦慮情緒更準確的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4.體裁
根據《考試大綱》中的規定,考生應該涉獵和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字材料。因此,本文主要從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新聞報道、記敘文等方面分析閱讀文章的體裁(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體裁涉及議論 ? (下轉第218頁)(上接第219頁)文、說明文、應用文、新聞報道四種體裁,但記敘文沒有考查。
5.題材
根據《考試大綱》對話題的描述與閱讀文章題材的劃分(見表2)。通過閱讀文章題材可知,話題呈多樣性和廣泛性,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語言學習、科普知識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廣泛多樣的題材考試會更公平,更能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四、研究結論
本研究認為2018年高考英語全國新課標卷I閱讀理解第一部分的分析如下:
(1)根據文章長度,排列順序比較合理;
(2)文章中生詞率為0.98%,難度遠低于2%,所以可以適當增加生詞量;
(3)根據難易度分析,文章整體屬于“較難”,可以稍降難度并調整文章難度順序,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
(4)體裁應更廣泛些,涉及記敘文;
(5)題材比較豐富,總體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考試,要參考內容效度,科學命題,不斷提高試卷的質量和效度。
從內容效度的角度分析高考閱讀,可以讓命題老師更清楚試題的質量,進而使試卷更公平。也可以讓學生了解高考命題依據,更好地復習。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