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雄
姜原產我國及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現已廣泛栽培于世界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類,脂肪、蛋白質和鈣鐵等礦物質。尤其含有姜辣素和揮發油,有特殊的辛辣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姜能去臊、除腥、去臭,燒燉鮮肉都離不了。姜適應性廣,栽培容易。單產較高,一般畝產2000千克,豐產可達3000千克,現將石后鄉生姜生產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優良品種
根據姜的生長習性和植株形態,大致可分為疏苗型和密苗型兩種類型,當地選用紅芽姜。疏苗型品種,地上莖生長勢強,植株高大。一般高80-100厘米,葉大色濃,莖稈粗、分枝少、地下根莖塊大。
2、確定播種種植季節
姜喜溫暖、又怕熱、適應濕潤的氣候,發芽的適宜溫度22-25度,地上莖生長的適應溫度為25-28度、35度以上生長會受抑制。所以姜的栽培應在無霜凍的季節進行,石后鄉海拔在400至800米范圍內,播種期在4月至5月初進行播種比較適應,在10中下旬收獲。
姜的生長發育過程有明顯的階段性,可分為發芽期、莖苗期,旺盛生長期和根莖休眠期。芽有四個階段,發芽期為40多天,靠姜種儲藏的養分生長,生長十分緩慢、生長量不大,要求溫度22-25度;管理上要培養壯芽,要做好溫濕度的控制工作,為后期生長打好堅實的基礎。從幼苗出土后,第一片真葉展開到形成二大側枝,稱幼苗期,此期的需經過60多天,以主莖和根莖生長為主,姜苗由完全依靠種姜養分生長轉向能夠吸收養分和制造養分,但生長量仍不大,在管理上注意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幼苗斯后進入旺盛生長期,也是根莖形成的主要時期,是姜生長的主要轉折時期,需兩個多月此時莖葉生長進入高峰期到九月下旬為地下姜塊彭大期,要求較低夜溫,因此栽培季節的選擇上,應盡可能將這一時期安排在氣溫適宜的月份,這時期要加強肥、水管理,保持地上濕潤,培土追肥。立秋以后,天氣變涼,及時撥除遮蔭材料,改善光照條件,在天氣寒冷之前及時收獲。
3、精選姜種做好催芽工作
種姜前要選好姜種,進行催芽,在當地是在上年度收獲的生長良好,無病蟲的大田中選取生姜。要求表皮光滑飽滿,體形健壯的種姜。到大田選取種姜后需經過挑選后做為姜種用,姜種經涼哂后備用,可在田地里造好種姜堆放地,首先地里做好四邊排水溝,溝寬20厘米,深30多厘米,把存放姜種的畦邊排邊溝,把存放姜種的畦面土給清理掉,去土深度的10厘米左右,去后地底夯平實,后墊上一層稻草,后平整的放上一層姜種,姜種頭部朝下整齊一致朝上,待種姜全部排好后再蓋一層稻草上面鋪一層細土,后蓋上薄膜起到保溫,防水透氣作用,這樣存放姜種不會腐爛,待第二年氣溫達20多度后會自然生長發芽,達姜芽生長達1.5厘米左右即可作為姜種使用,同時掰開姜種,每塊姜種2個幼芽左右。準備種播種時用。
4、整地施肥、播種、工作的準備
①姜的適應力強,各種土地均能夠種植,但是沙壤土生長最好,姜的根莖不發達,在土壤中分布較淺,不耐旱、不耐澇,所以應選擇土層比較深厚,疏松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又便于澆水,排水的中性或酸性土壤種姜。
②姜耐肥能力強,整個生長過程需要較多肥料的施用,其中鉀肥最多,氮次之,另外還需要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增施肥是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種前每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翻耕整平、開溝栽種,石后鄉主要種植地海撥400多米,播種確定在4月初至5月初,一般采用高壟栽培,姜芽生長緩慢,出苗時間長,要選擇好芽生長健壯的姜塊產掰開,每塊姜兩個芽,其余全部去除動以便集中養分供應,確保芽苗生長健壯,開溝的形狀為溝寬20厘米,深30厘米,畦面開好排水溝,防漬水,兩行之間的距離保持在50厘米之間,將種植溝開好后及時澆透水,后按方向排好姜種,每株的距離控制在20厘米左右,兩行之間控制在50厘米左右,待種好姜種后及時復覆土,防治陽光曬傷幼芽,覆土厚度在5-6厘米左右。
5、大田管理技術要點
姜為面耐陰作物,不耐高溫,不耐強光,在蔭涼條件下生長良好,根據此特點在盛夏高溫季節要做好防溫工作,要溝邊插小樹枝進行遮陽防曬,待秋季氣溫轉涼后及時清除遮陽物,滿足對姜的生長需求,姜生長季節正處高溫多雨季節,雜草生長旺盛,容易形成草害,因此要及時清除雜草,同時結合中耕培土及追肥2-3次以上。每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經過多次除草培土施肥,使姜達到種在溝內在長壟上,這樣就能達到高產的目標。
6、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姜的主要病蟲害目前大田發現就是姜瘟,該病只能預防目前還沒有特效藥防治。該病屬細菌性病害,根莖、地上莖、葉片均可發病,根莖先于頂部開始發病,病部是水漬狀,后變黃褐色,腐爛組織有惡臭味,葉片反轉,最后整株枯萎死亡,生產上主要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選無病健壯的姜種做種,發病初期用72%農用肥畝4千倍選進入灌根,一個星期內連續兩次有一定防效,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撒石灰消毒。切斷傳染源,其他病害用可37%苯醚甲環唑加45%咪磷胺1000倍液畝噴60公斤進行防治,有效防治姜斑點病炭疽病、姜葉枯病的為害。姜花葉病預防為主要為害葉片,引起花葉,病毒在病根或地上植株上越冬靠芽蟲傳播用20%毒克星500倍加10%吡蟲啉1000倍液混合防治效果比較好,總之在生產季節中根據發生的具體病蟲害及時對癥下荮,加強管理就能取得很好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7、及時收獲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
姜不耐寒,初冬到來之后,天氣逐淅轉冷,姜葉開始萎縮,地上莖開始枯萎,地下肉質莖已充分彭大,也停止了生長,應及時收割,收前3-4天澆次水,土壤濕潤,便于收獲,在生產中除留姜種以外其他生姜可提前收獲,生姜比較鮮嫩品質更優售價也自然更高,生產中姜其實也可參考市場的需求進行收獲,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352104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石后鄉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