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學樣
淮陽縣位于豫東南部,耕地面積150萬畝,常年種植農作物面積200萬畝以上。是國家重要糧食功能核心區。夏玉米是我縣重要的糧食兼飼料作物,搞好夏玉米生產對鞏固我縣糧食功能區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我縣夏玉米生產存在問題,遴選適宜我縣種植玉米迪卡653等品種,且研究推廣適應當前生產的精簡化配套栽培技術。
1、夏玉米生產存在問題
品種利用方面表現為優質高產穩產品種少,品種多亂雜并存,布局不合理;耕地管理方面存在旋耕造成土壤耕層淺、實,土壤理化性狀變差,土壤板結嚴重;播種方面存在播種質量差,缺苗斷壟嚴重;減災防災栽培存在災害發生頻繁,產量穩產性差;生產管理方面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收獲存在普遍偏早;粒收面積小以及農機農藝不配套等問題。
2、品種選擇
通過近年來選擇夏玉米品種試種、示范、推廣,主推以H3659Z×G4675Z選育的新品種迪卡653。該品種表現出以下突出特點:
(1)熟期適中
該品種夏播生育期98-105天。熟期適中,較適宜黃淮海夏玉米區種植。
(2)生長勢強
該品種苗期就葉色濃綠、葉鞘綠色,中后期棒三葉大且肥厚,吸肥能力強,表現出較強生長勢。
(3)光合勢強
該品種株型緊湊,葉片上舉,適宜高密度種植,一般地塊4000-4500株/畝,高水肥田塊可5000株/畝塊。光合產物高,具高產潛力。
(4)結實性強
旗葉勺型、雄穗傘形雄穗分枝數11-15個,花粉量大,授粉率高,耐高溫,不凸尖,不花粒,結實性強。
(5)抗倒性強
該品種氣生根3-4層,根系發達,根基牢固,且莖稈彈性好、韌性強,不易折斷,抗倒伏突出,便于機械化收獲。
(6)抗多種病害
對黃淮海多發的大小斑病、莖腐病等具有抗性,主要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莖腐病,高抗彎孢菌葉斑病。但感黑瘤粉病、玉米螟。
(7)適宜粒收
該品種苞皮薄,內熟性好,脫水快,適宜機械化粒收。
(8)出籽率高
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48.7-353.3g,出籽率達89.2-91.1%,符合國家一級糧標準。
3、玉米精簡化栽培配套技術
(1)種肥異位同播技術
種肥異位同播技術即采用機械化播種時同時將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完成施肥,但種子和肥料在不同位置。種肥異位同播技術實現一次性、輕簡化施肥,減少人工,解決勞動力緊缺矛盾。
種肥異位同播技術要求,施肥位置可在種子側位6~7cm處或在種子下方3~5cm處。肥料鏟與種子鏟左右間距6~10cm為宜,防止肥料燒種燒苗;施肥深度一般8~20cm。
(2)配方施肥技術
玉米吸收氮磷鉀數量隨產量提高而增加,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鉀比例為1:0.36:0.95??蛇x擇配方40%(N-P2O5-K2O,28-6-6)或配方45%(N-P2O5-K2O,30-5-10),但肥料應選用農業農村部登記緩控釋肥料,氮緩釋養分比例應根據土壤質地由粘而壤到砂,氮緩釋養分宜占總氮量的30~60%左右。肥料用量40-50千克/畝,以玉米前期不旺長,后期不脫肥為原則。
(3)精量播種技術
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根據密度要求,調整行距、株距、播種深度,使單粒種子符合三維坐標空間要求,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覆蓋、鎮壓系列作業,將種子均勻播到一定深度土壤里,做到苗勻、苗齊、苗壯。該技術提高播種質量,提高作業效率,減少勞動強度。
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要求:單粒播種,種子發芽率不低于92%;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高水肥地塊可加大到5000株/畝左右;寬窄行種植,有利于通風透光,行距60cm,株距22-27cm;播種深度5cm;墑情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60-80%為宜;免耕精量播種機械,15-30馬力動力配套,作業速度小于3千米/小時。
(4)高密稀植技術
玉米種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響玉米產量因素之一。因地制宜,依據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選擇合理的密度,才能較大限度提高玉米產量。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提高玉米種植密度增加穗數可提高玉米產量,但達到一定密度后,即過高的種植密度則導致玉米源、庫關系失衡,影響籽粒灌漿特性,反而造成減產。還存在玉米倒伏、病害加重、影響授粉、水肥匱缺等風險。
高密稀植技術即在保證玉米一定密度種植條件下,又保證玉米具良好通風透光條件,緩解過高的種植密度導致的玉米源、庫關系失衡矛盾,方法是針對迪卡653結實性強這一特點,改單粒播種為雙粒播種。
播種機械選用免耕“雙胞胎”耬,播種每穴2粒;行距60-75cm,株距35-42cm,密度5000株/畝以上,適合于高水肥地。
(5)一防雙減技術
“一防雙減”技術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噴施殺蟲劑、殺菌劑、調節劑等藥劑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種病蟲害,以壓低減少后期蟲源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調節保護玉米正常生長,從而增強玉米光合效能、增加結實率、提高千粒重,實現玉米高產、高效。
殺蟲劑畝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10ml或22%噻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15~20ml;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8g;殺菌劑畝選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ml或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ml;調節劑可選蕓苔素、磷酸二氫鉀等。
以上采用高架自走式噴霧機械按要求混合噴霧。
(6)適時晚收技術
在不影響下茬作物播種情況下,根據籽粒灌漿進程和籽粒乳線情況適期晚收。玉米成熟期,籽粒乳線消失、基部黑色層出現、籽粒含水量降至20%以下即可進行機械粒收。收獲后籽粒要及時晾曬或烘干,降低籽粒含水率14%以下,以防霉變。玉米收獲后秸稈還田,以培肥地力。
(作者單位:466700河南省淮陽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