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近年來,涇陽縣日光溫室冬春茬辣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辣椒的病害發生也越來越嚴重,直接關系著辣椒品質的優劣、產量的高低和商品價值。為了提高辣椒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增加經濟效益,必須做好辣椒病害的防治。辣椒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4大類。
一、真菌性病害
1、癥狀:辣椒的真菌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特征:(1)出現霉狀物、粉狀物、粒狀物、核狀物或絲綿狀物,是真菌性病害的特有病征。(2)主要以菌絲體或孢子的形式殘留在土壤、病殘體及種子上,進行越冬。(3)當溫度、濕度條件適宜時,病菌從氣孔、皮孔、傷口直接侵入,通過氣流、雨水、昆蟲、田間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并可進行多次重復侵染。(4)在高溫、高濕、土壤黏重、重茬地、低洼田易發病。(5)當施用未腐熟的糞肥、基肥不足、土壤的驟然干濕交替或地下害蟲發生嚴重時,均能加重發病。(6)在植株密度過大、通風透不良、管理不當的地塊發病嚴重。
2、綜合防治措施:(1)品種要選擇抗病性較強的。(2)培育無病適齡壯苗。(3)要科學合理的實施輪作,避免重茬,通常要與非茄科蔬菜,每個隔兩年進行一次。(4)在收獲前茬作物后,要及時對種植區域進行清潔,并同時深耕、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輔以適當劑量的磷肥與鉀肥。(5)因地制宜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是促進辣椒快速生長,提高自身抵抗能力的關鍵環節。另外,移栽后定植時,要盡可能避免對秧苗根部的損傷。(6)加強后期管理。定期查看,如果發現患病的葉片、果實,及時拔除并處理,并清理地塊中的枯枝、殘葉以及其他雜草;合理灌溉,適當追肥,補充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微量元素,進一步提高抗病能力,并有效降低倒伏現象發生的幾率。(7)噴施代森錳鋅、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可有效緩減真菌病對辣椒的危害,提升辣椒整體質量與產量,提高種植者全年經濟收益。
二、細菌性病害
1、青枯病
①癥狀:多在開花期以后顯癥,具有“突發性”。初期莖葉局部萎焉,傍晚還可恢復,病勢加重后永久萎焉。隨著病情加重,出現頂枯或枝枯,較大的植株葉片褪綠變黃,最嚴重時病株根部變褐腐爛,整株逐漸枯萎、死亡。
②防治方法:(1)栽培防治。重病田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非寄主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禁止茄科作物相互接茬種植。選用抗病、輕病品種。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育苗,以培養壯苗,減少傷根。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濕度。(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適時噴淋72%農用鏈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粉劑500倍液等,每7~8天噴1次,連噴3~4次。還可用上述藥劑灌根,每穴灌藥液250~500ml,隔10~15天灌1次,連灌2~3次。
2、瘡痂?。河址Q為細菌性斑點病,危害辣椒葉、莖和果實,造成大量落葉、落花和落果,減產率高達20%~30%。
①癥狀:發病初期,葉片產生水浸狀的斑點,呈銀白色,隨著病情的加重,斑點增大到凹陷病斑,顏色加重呈暗褐色,最終枯萎脫落,導致植株整棵死亡。成株葉片發病后,病斑初期呈黃綠色,隨后擴展為不規則形黃褐色病斑,周邊褪綠變黃,逐漸轉為褐色稍隆起。此外,幼葉受害后沿葉脈產生水浸狀病斑,葉片卷縮、畸形。莖上染病后,出現大小不同的褪綠斑,并沿莖稈縱向蔓延、擴大,且顏色逐漸加重,呈褐色。以后木栓化隆起、開裂,瘡癡狀。果實表面也產生水浸狀褪綠斑點,稍降起,瘡痂狀。再加上周圍環境濕度偏高,會使病斑溢出菌膿,再到干燥后,形成一層發亮的薄膜。
②防治方法:(1)改善栽培管理。病田忌重茬,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3年。合理澆水、施肥,在秧苗定植后適量追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并有效加快植株生長發育。加強通風,防止高溫高濕。一旦發病,早期拔除中心病株,并及時收集病葉、病果、病株,攜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收獲后和定植前要徹底清除病殘體和自生辣椒苗。(2)選擇抗病品種。(3)挑選優質、完整且無任何病癥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前要進行溫湯浸種或藥劑消毒。溫湯浸種,即用55℃熱水浸泡種子10分鐘或用50℃熱水浸泡25分鐘,再移入冷水中冷卻,然后催芽播種。種子消毒的常用藥劑為硫酸銅和鏈霉素。種子用200mg/kg硫酸鏈霉素藥液浸種2小時,浸種后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干后催芽。(4)噴藥防治。要定期進行田間檢查,及時發現病株。在發病初期用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另外,也可噴施1:1:200波爾多液。
三、病毒病
主要是由多種病毒復合侵染所引發,一旦患病,整株受害,直至死亡。從而影響辣椒產量,約30%~70%,對于患病較為嚴重的地塊,減產幅度可達90%~100%。病株果實小而畸形,品質和商品價值大幅降低。
1、癥狀:常見的癥狀有下述4類。(1)花葉和斑駁葉面、果面出現不規則的褪綠。出現花葉和斑駁的葉片葉緣內卷,葉脈扭曲,嚴重的生長緩慢,植株矮小,果實少而小。(2)黃化病葉均勻地褪綠,變為黃色,嚴重時上部葉片全部黃化,大量落葉。(3)壞死枝杈頂端幼嫩部分變褐枯死,稱為“頂枯”。此外,植株的莖稈、葉柄葉片以及果實患病后出現褐色病斑,并逐漸擴散,直至枯黃;有些則表現為葉脈失綠或者壞死等癥狀。最終都會導致辣椒大大減產,給種植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
2、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2)種子處理。種子先用清水浸種幾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20~30分鐘,清水淘洗干凈后再催芽或直接播種。此法可減少種子的煙草花葉病毒。(3)栽培管理。避免作物連作、間作和套作,清除棚室內外病殘體和雜草,防治棚室周圍露地蔬菜和其他作物的蚜蟲。培育壯苗,增施磷、鉀肥,小水勤澆,避免缺肥、缺水。幼苗期遇高溫干旱,要及時澆水增墑降溫,并覆蓋黑色遮陽網,以降低地溫和防蚜。(4)防治蚜蟲及時消滅傳毒蚜蟲,防止病毒擴展。(5)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5%植病靈乳油1000倍液或1%抗毒劑1號水劑200~300倍液。另外,在幼苗期和成株期還可分別噴施1~2次NS-83增抗劑200倍液,以增強辣椒的抗病性。
四、生理性病害
辣椒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漚根、臍腐病、日燒病等。
1、漚根。漚根為苗期主要病害,發生時,根部不發新根或不定根,幼根表面開始呈銹褐色,后逐漸腐爛。地上部生長受抑制,致使上部葉片變黃,不生新葉,中午前后萎焉,甚至葉緣枯焦或成片干枯,幼苗容易拔起。
2、臍腐病又稱頂腐病或蒂腐病,主要危害果實。被害果與花器殘余部及其附近,出現暗綠色水浸狀斑點,后迅速擴大,有時可擴展到近半個果實。病部組織皺縮,表面內陷,常伴隨弱寄生菌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內部果肉也變黑,但仍較堅實。如遭軟腐細菌侵染,則引起軟腐。臍腐病在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生,水分供應失常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土壤中氮肥過多,營養生長旺盛,果實不能及時補充鈣也會發病。
3、日燒病又叫日灼病是辣椒常發生的一種生理病害。該病病因是強烈陽光直射灼傷果實表皮細胞引起水分代謝失調所致。癥狀只出現在裸露果實的向陽面上。發病初期病部褪色,略微皺縮,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病部果肉失水變薄,呈革質,半透明,組織壞死發硬繃緊,易破裂。后期遇潮濕天氣,病部易被病菌或腐生菌類感染,長出黑色、灰色,粉紅色等雜色霉層,病果易腐爛。日燒病發病原因主要是葉片遮陰不好,土壤缺水,天氣過度干熱,雨后曝曬,土壤黏重,低洼積水等可加重病害發生。
4、綜合防治措施:(1)防止漚根。育苗床土溫度控制在12℃以上。播種時一次澆足底水,低溫下控制苗床濕度。增加光照,適量通風,加強煉苗。出現輕微漚根時,要提高床溫,及時松土。(2)覆蓋地膜。用地膜覆蓋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并能減少土壤中鈣質等養分的流失。(3)適時合理灌水。結果后及時均勻澆水防止高溫危害,后期要合理控制每次澆水量,采用小水勤灌,可有效促進果實成長。(4)根外追肥。在著果后噴酒1%過磷酸鈣、0.1%氯化鈣或0.1%硝酸鈣溶液,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5)使用遮陽網。可覆蓋黑色遮陽網,減弱強光照射造成的危害。
(作者單位:713700陜西省涇陽縣蔬菜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