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軍
小麥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谷類作物,也是隴南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磨成面粉后既能制作成饅頭、面包、面條、糕點等面食,又可發酵后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小麥生成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病蟲害,隴南市常見高發的小麥條銹病就是最重要的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更會直接影響產量和生產效益,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技術盡心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一、小麥
小麥是禾本科植物,是三大谷物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種植小麥較早的國家之一。小麥營養價值較高,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其富含的淀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等,都是人體離不開的養分。
二、小麥條銹病
1、條銹病的特點及危害。小麥條銹病屬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小麥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危害隴南市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具有分布廣、傳播快,危害面積大的發病特點,一般年份可造成20%~30%的減產,高發年份減產可達50%以上,嚴重時甚至是絕產絕收,不僅給農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更嚴重影響隴南市小麥生產的發展前景。
2、條銹病的發病規律。小麥條銹病也稱為“黃疸病”,可分為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3種,國內甘肅、青海、四川、新疆、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省區屬多發地。隴南市是我國條銹病新生理小種的策源地和小麥品種抗銹性最容易喪失的地區,有“銹病窩子”之俗稱。隴南市小麥條銹病菌越夏關鍵時期為8月下旬~9月上旬。
3、傳播途徑。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環。侵染循環可分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在隴南、青海東部等地夏季最熱月份旬均溫在20℃以下的地區越夏。秋季越夏菌源隨氣流傳播到冬麥區后,當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即侵染冬麥秋苗。當平均氣溫在1~2℃時,病菌進入越冬階段。
4、發病條件。條銹病的發生與小麥品種、氣候、降水、濕度、溫度、田間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同的小麥品種發病率也有所不同,種植的感病品種面積越大,條銹病就會高發和流行。病害的高發和流行還取決于菌源和氣象因素,尤其是降雨量和田間相對濕度。當溫度在14~15℃時,多霧和有水滴、水膜情況下,及已引起病害的高發流行。另外,種植易感病品種的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條件。早春持續低溫、春雨多,發病率就高,秋苗發病重,冬季溫暖,就會造成越冬菌源增多,翌年春雨早、結露,溫度至5℃時,病菌快速蔓延,病害就會高發流行。如4~5月雨水多,再遇適溫,也易引發病害的發生流行。反之,干旱、少雨、少霧等條件下,發病率就低。
5、發病癥狀。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會危害葉鞘和莖稈及穗部。苗期發病,葉片出現多層輪狀排列的黃色孢子堆。成株發病初期,葉片上生出的夏孢子堆呈小長條狀,鮮黃色,且排列成行。后期表皮破裂,有銹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黑褐色冬孢子堆,成熟時不開裂。葉片受害后,使葉綠素受到破壞,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導致養分和水分無法正常運輸和轉換,造成植株生長態勢弱化,灌漿受阻,粒重下降,導致減產。
三、防治方法
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應遵循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為原則,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小麥條銹病為氣傳病害,在風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易爆發成災,防不勝防,是長期影響隴南市小麥安全生產的嚴重災害。由于該病害具有很強的流行性和傳染性,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病害繁殖、傳播、蔓延、流行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積極防治、科學防治、有效防治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流行趨勢、減少病害造成損失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是保證小麥良好生長,確保小麥生產效益的重要途徑。
1、農業防治。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原則,合理品種布局,播種的品種要定期輪換,避免品種單一化,可選用天選40、天882、隴春9號、隴春8139、陜229、陜861等品種。適時播種,適當晚播,能有效降低秋苗期條銹病的發生。加強管理,結合天氣、降水、土壤持水量和田間相對濕度進行合理灌溉。大雨或雨水較多時要及時清溝排水,降濕降漬。合理施肥,科學控肥。應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追施鉀肥,適時適量的補充微肥,從而提高小麥自身的抗病能力,促其健壯生長。施肥應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主,合理配施磷鉀肥。速效氮不宜過多、過遲,防止小麥貪青晚熟。收獲后要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
2、藥劑防治。播種前要進行藥劑拌種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0%三唑酮拌種150k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60~80g拌種50kg,拌種要均勻。苗期要開展系統監測,發現零星病葉或發病中心要立即挑治及全田防治。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可用25%丙環唑乳油,或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等噴霧防治。
四、加強監測監控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按照小麥條銹病測報調查規范,加強監測監控,做好定點觀察和大田普查,對重點發病田塊采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廣大農戶早田間管理時,發現病情要第一時間上報給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將病害的損失降至最低。
五、注意事項
防治小麥條銹病做到管理第一、防治第一、上報第一。防治藥劑要到信譽好的商家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藥物防治宜在晴好天氣的早上或上午無露水情況下進行。不宜在大風天氣噴藥防治。農戶在噴藥防治病害前,要代號眼鏡、口罩,做好人身防護措施,減少化學藥劑對人體的傷害。
總之,生產中及時防治小麥條銹病,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早上報,才能降低病害的發病幾率和流行速度,為實現小麥穩產奠定基礎,才能實現理想的農業生產效益,從而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作者單位:746000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