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光
國家文件指出,到2020年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水稻種植與消耗大省,水稻機械化的提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從水稻生產機械化情況來看,水稻種植環節機械化仍是安徽省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最大短板,也是影響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為加快水稻機種水平,相關部門應充分了解當前水稻機種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關措施對其予以應對。以下就是筆者對此的分析與論述。
一、安徽水稻機械化種植存在的問題
1、總體機械化水平不高,雖然2016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同比提高1.9%個點,但是水稻種植機械化種植率只有45.4%,不足50%。
2、栽植機具多樣化不足,不能滿足多種栽植模式的需求,比如說,水稻機種方式有插秧、拋秧和條播,但安徽省現階段應用最多的插秧機,拋秧機及條播機并不多見。
3、作業質量參差不齊,因為機種對機具的操作、機種知識的掌握以及栽植環境有較高的要求,大多農戶并不具有較強的水稻機具操作能力,也不具備豐富的水稻機種知識,再加上水稻種植結構的調整,以及新型水稻種植模式的應用,所以機具作業質量參差不齊。
二、應對安徽水稻機械化種植問題的策略
1、提高機具投入產出比
水稻種植機械使用范圍較小,年度使用率低,其作業效益相對較低。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對農戶來說,使用高速插秧機作業每年僅獲利2萬元,大約3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而且,3年后機械運行效率下降,農戶還要支出一部分費用用于機械維修,可獲得的利潤會進一步下降。使用手扶式插秧機,除了國家補貼之外,農戶也要投入一半資金。這和水稻收割機械相比,投資回報率偏低,嚴重影響農戶使用水稻種植機械進行作業的積極性。所以,安徽省各地相關部門應當合理提高機具投入產出比。例如,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切入點,按照“縮范圍、控定額、促敞開”的政策導向,進一步突出補貼的精準性,精簡水稻種植機械品目,聚焦補貼重點,對一些高效、高價格的水稻種植機具加大敞開補貼力度,增加水稻種植重點機具的有效供給,盡量減少農戶的投入。
2、完善機具配套設施
機具配套設施包括機耕路、機具倉庫、水利設施等,它是否完善對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水稻機種對農田的規模及平整度、機耕道路的寬窄及水利設施的好壞有較高的要求,但從當前農田開墾情況來看,大多地區農田自然性較強,缺少與水稻種植機械相適應的機耕道路及水利設施,其平整度也不高,這對水稻種植機械化作業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地方部門應完善機具配套設施。在此過程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拓出合適的機耕道路,并結合早稻及晚稻育插秧時田地整理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為水稻機種打下堅實基礎。
3、建立農戶機械化種植意識
城市化帶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改變了農村的人員結構,現久居于安徽省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年齡較大,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所以,他們缺少水稻機械化種植意識,這也是影響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有關部門或者基層農機組織機構在推廣水稻種植機械及配套機械化種植技術時,應當根據當地早稻及晚稻育插秧關鍵農時、農戶受教育水平,以產糧較大的區域和水稻機種薄弱區域為重點,開展“補短板促機種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一系列活動,如舉辦現場機種觀摩培訓、進行專家指導服務、組織集中宣傳活動、創建機種示范基地等,以水稻種植機械化為突破,結合當地實施的農業項目,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村鎮、進合作社,以建立農戶水稻機械化種植意識。另外,也可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的形式,大力推廣多種模式水稻機種技術的應用,讓農戶認識到水稻機種的重要性。在有直播習慣的地區,在農戶接受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用無人機直播試點,加快水稻機種水平的有效提升。
4、優化公共和社會化服務
與水稻機械化種植有關的公共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農機及配套機械化生產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產品鑒定、農機作業安全監管、農機技術創新、農機信息網絡系統建設、農機推廣隊伍建設等內容。從基層農機組織機構發展情況來看,大多組織機構所提供的水稻種植機械化公共及社會化服務缺少農機技術創新、網絡農機系統建設、農機推廣隊伍建設等內容。就農機推廣隊伍建設而言,大多基層農機組織機構人員結構呈現老齡化的特點,全省77個農機站40歲以上人員占比超過一半,這嚴重影響了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的提升。因此,安徽省各地相關部門應當優化公共及社會化服務。
(1)加強與地方高校及科學研究院的合作,在基層農機組織機構中設置水稻種植機械研究部門,開展水稻種植環節機械化技術及栽植機械改良創新研究,系統解決當前和今后水稻栽植機械多樣化不足的問題。
(2)加強水稻機械化信息網絡系統建設,針對縣區水稻機械化種植信息網建設滯后問題,根據區域水稻機械化種植情況分批建設農機信息子網,同時做好相關設備配置工作;完善市級水稻機械化種植信息平臺建設,加強與各縣級子網的合作,突出政務信息、專題專欄等欄目,推進網站向深化服務和應用功能轉變,提供全方位的水稻機械化種植綜合信息網上服務,使之成為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工作的重要依托。
(3)加強農機推廣隊伍建設,積極組織水稻種植機械及配套技術推廣人員參加省級、市級、縣級的農機技術培訓,帶領他們參加地區經驗交流會、座談會,同時做好人員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最新的水稻種植機械知識以及最新的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
在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的過程中,安徽省相關部門應充分把握影響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重要因素,充分考慮當前水稻機種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機具投入產出比、完善機具配套設施、建立農戶機械化種植意識,并優化公共與社會化服務,以促進全省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236200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