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三農問題”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好“三農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促進農村農業的綠色發展,促進消費模式的綠色化、生態化升級,從而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的健康發展。
一、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應有之義
1、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是滿足消費升級、提供生態產品的需要
在鄉村振興及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過程中,消費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生產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進消費,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創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來滿足人民各種各樣的需求,以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因此。實現綠色發展,生產生態綠色環保的產品,這是促進農村和諧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
2、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是建設宜居環境、守住鄉愁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次會上指出要讓農村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堅持農村農業的綠色發展之路,只有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農民富裕了,習總書記的要求才能夠圓滿的完成,因此,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農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村農業產業發展的綠色低碳是非常重要的。
3、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是發掘新時期發展新動能的需要
在農村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就必須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資源,堅持多元發展戰略。加快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同融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在此過程中,就必須進一步激發農村的各種經濟元素,激發農村發展的活力,探索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模式。發展農村鄉村旅游生態休閑行業,從而全面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環境水平。這就需要嚴格的落實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基本要求,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從而實現農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因此,農業農村的綠色發展不僅僅是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更是農村持續發展,農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的基本要求。
二、農業綠色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1、農業資源趨緊問題
(1)水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
水資源的不足是限制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我國人多,水缺,人均占有水資源不足,僅占世界的1/4。同時由于我國水資源存在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水資源的分布和農耕區的分布不同步不協調,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合理用水的情況,從目前的調研情況來看,全國400多處大型的灌溉區,農業用水的灌溉率不到60%,農業用水的效率亟待提升。
(2)耕地數量減少且質量下降
近幾年,我國耕地的總體面積是呈下降趨勢的,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為1.6畝,僅僅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不到,這和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相差很大。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水灌溉和農藥的殘留,廢棄農膜等問題都對耕地的質量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同時,我國存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的鹽堿化等質量問題,這都對全國耕地面積和耕地的質量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農業面源化學需氧量、氮、磷年排放量已達1320萬噸、270.5萬噸和28.5萬噸,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3.7%,57.2%和67.4%。農業面源污染不僅造成農業資源質量下降、環境污染,同時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3、農村地區資源環境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農業生產要素中水資源、耕地資源、森林資源分別有很多部門來交叉管理,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管理效能的提升,不利于農業生產要素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開展。雖然農業農村相關管理部門也都在各地設置了環保監測點,但從評估和動態管理方面而言,依然缺乏科學性和完整性,從而讓數據難以很好的應用到農村的發展和生態建設中來。
同時,農業綠色標準體系方面還不夠不完善。從目前的而言,國家相關部門對綠色農產品和環保標準的規定還不夠詳細,相關制度還不夠完整,對綠色農業的模式標準,生產技術加工和質量要素規定都還不夠科學,雖然現有近200個相關標準,但是對綠色的界定不完整,缺乏可操作性和現實性,因此難以適應農業的綠色發展。
三、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以綠色發展為空間規劃導向
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此過程中,加強對農村綠色發展的空間規劃和布局控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優化設置農業產業、城鎮和生態的空間,能夠進一步優化優化農村綠色發展產業格局,提升農村發展的資源配置,提升農村綠色發展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鄉村發展的桂花和約束力,可以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在農村產業發展、村莊格局布置等方面的引領作用。
2、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保障農民增收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產業發展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在推進農村“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從而為促進農業轉型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支持農業企業發展,促進農業綠色產業發展的格局及體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系統化、科學化的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鏈,從而將“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理念貫徹到發展中來。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綠色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生命力,就需要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加強對農業綠色產品商標及品牌的構建,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特色的綠色產品品牌,借助互聯網,實現綠色農產品的產銷直達,利用綠色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升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村的經濟繁榮和綠色發展。
3、優化政策機制,構建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體系
堅持綠色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基本政策指向,其根本在于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從而讓政策和農村的綠色發展相協調。在農業生產資源日漸緊張的情況下,就需要加強農業科技的應用及推廣,從而提升農業基本要素的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發展的綠色化、現代化、科技化。同時,要結合農業科技和綠色中的問題,不斷促進農業科技資源的布局,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及應用。從而讓人才、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朝著綠色農業發展的方向投入進去,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產業探索出符合區域發展的綠色發展規劃和方案,并結合方案的推進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綠色農業推廣和評價體系,從而培育出資源消耗少,發展質量高的綠色農業發展產業鏈,不斷推進綠色、節能的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434023長江大學經濟學院)